卡拉扬和《悲怆》 说了2点意思:和富氏一样,卡拉杨喜欢《悲怆》的末世情结,录音了7次;《悲怆》先天不足。但这篇宏文要告诉人们什么观点?看不出来。
卡拉扬的《悲怆》好在哪里?为什么不一一分析?不要老是说来说去线条流畅、结构完整云云,须知这是卡拉扬的全部风格,不仅《悲怆》有,他的其他交响曲都有这种风格。
我说的卡拉扬的《悲怆》误人不浅就是指卡拉杨除了这些标记外,没有传达给听众更多了。刚开始就接触卡拉扬的《悲怆》,是因为当初只能买到这唯一的版本,只能翻来复去的听。
俄罗斯指挥的《悲怆》圆舞曲乐章就不像卡拉杨的优雅飘逸,而是有短暂的欢娱过后的绝望、放松后的沉重、末世情结中的挣扎和向往。第三乐章的进行曲式更有俄罗斯民族的坚强和果断,令人震撼甚至害怕。第四乐章的绝望就更好体会了。
卡拉杨的新年音乐会是最适合他的风格,无出其右,至今仍是绝响。听新年音乐会我只听卡拉杨的,因为只有他的演绎才最合适,还有理查 斯特劳斯的作品也是最适合卡拉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