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漫谈卡拉扬 [复制链接]

查看: 20588|回复: 157
1#

诚然,卡拉杨的作品有优美的旋律线条、完整的框架结构、美得让人心碎的弦乐,但千篇一律的演绎风格套用在任何作品上,以此打上鲜明的卡氏标记,这就让人不敢苟同了。很多作品不适合卡拉杨来指挥的,比如马勒的交响曲胜在细节上,卡拉杨把马勒的细节都抹掉了,马勒还有多少魅力?再比如柴可夫斯基的《悲怅》里面圆舞曲那段乐章,卡拉杨处理得如同指挥新年音乐会,去听听俄罗斯指挥家把这段解释得细节丰富、层次分明,就知道谁高谁低了。
我开始接触交响乐时,听的就是卡拉杨的《悲怅》、《命运》,以为交响乐就是这样的。后来听到别种《悲怅》、《命运》,一时还接受不了。中卡拉杨的流毒太深,一时拔不出来。卡拉杨不过是交响乐演绎的一种形式,不必太推崇,有人认为可以作为入门级,也有道理。
分享 转发
TOP
2#

反正我现在对卡拉杨倒了胃口,谁捧卡拉杨就跟谁急,因为卡拉杨误我不浅。呵呵。
TOP
3#

xinglye 在 2004-12-13 10:52:44 发表的内容
大家可以去看看那本书《是谁杀了古典音乐》


偶看了这本书以后,对卡拉杨更增添了恶感。
TOP
4#

长期来有个不恰当的臆测:当初柏林爱乐投票选中了卡拉杨,是否类似于当初投票选中希特勒执政一样?优秀、理性的日尔曼民族潜意识里需要独裁者带领?
TOP
5#

ADWS 在 2004-12-14 8:25:45 发表的内容
卡拉扬所追求的完美,其实是一种不完美,而且是不可挽救的,牺牲了作品的内涵,柏林爱乐在他手中发出千篇一律的声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柏林爱乐的不幸,更是卡拉扬的不幸。


完全同意!正是偶的观点。
比起在与卡拉杨竞争中败下阵的切利比达克,偶更爱听切利比达克指挥的那些录音效果稍逊的作品。
TOP
6#

我本来就没有全盘否定过卡拉杨,只不过对顶礼膜拜卡拉杨的饱学之士嗤之以鼻!他们该清醒了。卡拉杨的指挥只不过是风格的一种,不是典范,当然更不是神话。
TOP
7#

看来我的意见惹恼了一些博士或者博士后们。卡拉杨的神话到底是颠扑不破的,稍有异议就招致饱学之士的恶语相加。
音乐欣赏说到底是个人的品味,喜欢谁不喜欢谁没有定论。你可以不同意我的意见,但是请你捍卫我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如同我坚决捍卫你的权利一样!
TOP
8#

卡拉扬和《悲怆》  说了2点意思:和富氏一样,卡拉杨喜欢《悲怆》的末世情结,录音了7次;《悲怆》先天不足。但这篇宏文要告诉人们什么观点?看不出来。
卡拉扬的《悲怆》好在哪里?为什么不一一分析?不要老是说来说去线条流畅、结构完整云云,须知这是卡拉扬的全部风格,不仅《悲怆》有,他的其他交响曲都有这种风格。
我说的卡拉扬的《悲怆》误人不浅就是指卡拉杨除了这些标记外,没有传达给听众更多了。刚开始就接触卡拉扬的《悲怆》,是因为当初只能买到这唯一的版本,只能翻来复去的听。
俄罗斯指挥的《悲怆》圆舞曲乐章就不像卡拉杨的优雅飘逸,而是有短暂的欢娱过后的绝望、放松后的沉重、末世情结中的挣扎和向往。第三乐章的进行曲式更有俄罗斯民族的坚强和果断,令人震撼甚至害怕。第四乐章的绝望就更好体会了。
卡拉杨的新年音乐会是最适合他的风格,无出其右,至今仍是绝响。听新年音乐会我只听卡拉杨的,因为只有他的演绎才最合适,还有理查 斯特劳斯的作品也是最适合卡拉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