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阿劳 的徒弟是 朗朗的老师 [复制链接]

查看: 25386|回复: 151
1#

那么多的中国人都是孔夫子的徒子徒孙,也了不得了吗?那么多人咋就对一个郎朗那么敏感。如此被关注,真好!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3/6/4 19:44:01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37# samchen 的帖子

没接触过其真人,最好不要说人家“缺乏教养”、“俗气”。假如如你所说,他“缺乏教养”又“俗气”,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当代指挥大家与他合作的;即便是你,也不会接近他。你可以不喜欢,但最好不要给他扣上这种大帽子。如有冒犯,请息怒。
TOP
3#

郎朗是迄今为止,同龄钢琴家中与国际顶级指挥、乐团合作最多的钢琴家,身家如何,不言而喻。看不惯的,羡慕嫉妒恨的,统统的没用。与其巴不得他尽快在国际乐团“夭折”,不如省下时间去听你喜欢的钢琴家。
TOP
4#

看来,那些个国际大师、乐团以及唱片公司的监制,他们的鉴赏水平远远不不上国内的“明白人”。高,实在是高!
TOP
5#

我还真是再次仔细看了楼主复制的郎朗的微博,没看出他什么时候说自己有什么血统。他说他的老师是阿劳的学生,再正常不过了,这也叫攀高枝?李克强还是厉以宁的高足呢,这也不可以说?他说他和巴伦帮讨论,也很正常。为什么有人就看不惯?喜欢和不喜欢,都是很正常的,没人要求谁一定要喜欢谁。但是,那些不喜欢郎朗的人,动不动就对他讽刺挖苦,抡大棒,连“缺乏教养”之类的帽子都扣上了,这就不是理性的态度了。他的性格张扬,也没什么错,况且那是他几年前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别人善意的批评,现在的郎朗收敛多了。不服气的 ,可以去看看他近期音乐会的视频。谁都曾年轻,难道一定要像年轻的基辛那样木讷?郎朗在音乐上的造诣是国际公认的,不服气也改变不了这一事实。即便是他的同辈也不得不佩服。至于音乐修养的提高,这是个不断积淀的过程。巴克豪斯也不是几年练成的。我还是那个观点,不喜欢的,也不要攻击,否则就没意思了。没有谁说过郎朗是最好的,毫无瑕疵的。至于国际上那么多的顶尖人物愿意与他合作,我想他们都不是傻子,绝对不会为了钱而去争着抢着和郎朗合作。起码的判断力,他们还是有的。以上只是一点感想,没想过以此说服谁。来这里的发言,都不是等闲之辈。
TOP
6#

我还真是不明白,还请楼上的赐教。如果说,几个人不明白还可以理解,可是那么多的顶尖指挥集体不明白,还真叫人不明白了。看来,楼上的是个明白人,还请你拿出有说服力的论据,让我不再不明白。
TOP
7#

援引一下傅聪先生关于郎朗的评价

傅聪点评陈萨、郎朗、李云迪三大新秀  

2001年10月01日09:45  北京晨报
  为了明天的独奏会,傅聪先生早早地就赶到北京做准备,记者日前在傅聪先生的下榻处对他进行了采访。

  身穿深蓝色中式短褂的傅聪先生手执烟袋显得格外悠闲自在,不紧不慢,看上去倒更像是一位书斋中的学者。傅聪先生邀请记者一起坐下,便开始了30分钟的“闲聊”。这次的北京独奏会则是傅聪为期6周的中国巡演的第一站,也是最具意义的一站——“纪念傅雷夫妇
逝世35周年音乐会”;此后,他将先后在长沙、广州、上海、台北、高雄和台中这6座城市演出,其中,在台北的音乐会他将与BBC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第25钢琴协奏曲。

  谈到北京这场音乐会的感受,傅聪先生说,每一次回到北京都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如此的兴旺,充满活力”。也许是年龄的原因,傅聪先生特别关注中国的几位在世界上崭露头角的青年钢琴手陈萨、郎朗和李云迪。陈萨是他早就关注并且给予了许多指教的一位,而郎朗则是他近来的一个惊喜发现,“郎朗的音乐让我感动,他的血液当中流淌着独特的、只有中国艺人才具有的气质。他在弹琴时有一种忘我的境界,非常投入,但又不失控制。他在与乐队合作时,会仔细地倾听整个音乐,因此他的每一个细节处理得都非常有性格,富有创造力。郎朗给了我极大的惊喜,超出我的想象,这孩子没有参加过什么比赛,也不再需要任何比赛了。”晨报记者李澄
TOP
8#

该学的都学到了,比如技术和对音乐的理解等等最起码的东西。但他不可能、也无需成为巴伦帮的复制品。其实,对郎朗帮助最大、一直提携郎朗的,是钢琴神童、指挥家艾申巴赫。他和郎朗师徒情深、情同父子。
TOP
9#

我也认为这是他的一家之言。我也没想过以此让别人接受郎朗。同意楼上的观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