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现代音乐简介(兼论第二维也纳乐派) [复制链接]

1#

春日兄功德无量!  
你的这些收藏和我的唱片架遥相辉映。忽有奇想,这些封面上的眼睛,互相对望着自己,无论他们身处在地球上的任何角落,都将这些收藏他的人们从精神上维系于一体。这就是音乐的魔力。

顺便插一句,新维也纳三人中,我以为成就最高在勋伯格和韦伯恩。尤其两部作品是音乐史上最珍贵的财富:Schoenberg的Pierrot Lunaire及Webern的Variations for Piano, Op. 27   前者开启了人声的“新”光大道,后者造就史上最纯净的音乐语言。相比之下,Berg则稍显中庸而世俗了。
我对韦伯恩更是情有独钟,有时觉得,他的每一个音都可相当莫扎特小朋友的每一部交响乐或者更多。那么DG的这套韦伯恩全集就值得用一生来体验了。虽然他总共加起来大约3个小时。
最后编辑darajan
分享 转发
TOP
2#

李商隐 在 2006-11-23 21:55:08 发表的内容
个人不喜欢现代音乐的主要原因是它没有优美的旋律.


李兄对现代音乐的感觉稍有片面。现代音乐容易给人一个假象,这和宣传的狭隘性有关。其实晦涩而新奇的音乐语言是他的一方面,这并非代表优美的旋律被他排斥。我想就目前我粗浅的感觉,欧洲主要走非旋律性之路,这也是无调和十二音根深蒂固的关系。美国的极重要的极少主义(重复主义,或者极多主义)则始终没有摒弃旋律,甚至是优美的旋律。法国因为有着印象派的渊源,从梅西安开始将德彪西更加神秘化,但你永远可以在梅西安里面找到世界上最美丽的音色和线条,那是通向天堂之路。东欧,前苏联到独联体,则踏在老柴的肩膀上,始终将民族这一神圣的使命抗在肩上,这显然包括中国,日本两个主要的亚洲国家在当代领域甚至走在了西方的前面。我不得不承认日本的当代音乐语言,经常犹如其静谧的风景一般使人心醉神迷。

我想当代音乐和当代建筑或是当代设计同属于一个大的艺术范畴。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心灵深处的“优美”。我想说这些音乐之所以流传下来,并非那些背后晦涩的理论,这些充其量只是一些文字而已,真正原因还是他们赋予很多人以音乐之“美”“妙”。“妙”字可能是当代音乐有别于却脱胎于古典音乐的明证。

我向李兄推荐一些人,John Adams(US), Takemitsu(Jp), Part(Estonia), 陈其钢,周龙,陈怡
即便是在Boulez, Ligeti, Stockhausen, Rhim, Crumb, Xenakis这些通常被认为当代晦涩的代表中,你也能不时体会到个中之美,尤其是“妙”。而“妙”的至高境界是“隽永的创造力”,最好的例子就是John Cage。
最后编辑darajan
TOP
3#

jm 在 2006-11-23 12:18:12 发表的内容
年轻的时候喜欢现代派,现在觉得还是古典的东西更适合音乐这种形式,人老了


我相信不存在什么风格合适音乐,万物皆可为。而是什么时间(时代,年龄),什么性格(个体本身的属性)合适什么音乐。这奇妙也自然,他不断改变,所以有人会创建所谓“存在主义”。流传下来的东西自然有其价值。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即便同一个人也会有不同体验。

不过我觉得人到一定年纪,多少会走回来,这是体力,心力和阅历的一种回归,听者是,艺术家更是。但问题是,在有生之年应该至少走出去,才知道那条路走回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