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九世纪室内乐的氛围 [复制链接]

查看: 3900|回复: 16
1#

其实不好,因为空间太大,不再是室内乐,变成了大厅音乐。音效肯定不好。室内乐也就百十人的规模。
分享 转发
犀牛黑胶微信:rhino_vinyl
TOP
2#

原帖由 小花猫 于 2009-6-16 9:02:00 发表
事实是误会,室内乐最初并不代表一定要在小厅演出 不过是为了区别大型管弦乐团 而说是可以在小厅内的演出 小厅并不是一定的场所
要说音效的话,独奏都可以在大厅,四重奏肯定也没有问题

而且从照片可以看出,乐手实际......

室内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的存在,主要就是只少数乐器的合作演奏,最早是在皇宫里的房间进行(因为当时18世纪作曲家多为附属某个权势人物,但一般欧洲皇宫的房间并非都是音乐厅那么大),后来渐渐发展成在家中或者沙龙里进行(18到19世纪初)。只是到了再后来,由于作曲家和演奏家相对独立,于是开始出现付费音乐会,转移到公共场所。但作为室内乐的最好场所,直到今天,小间演奏仍旧是受青睐的。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在这边听过的室内演出,几乎都是在最大不过200平米左右的小间进行,听众不过百人;有此在纽约听伊萨伊四重奏的演出,那个场所虽然为花园内,但是居然是open air,花园中央搭个台子,四周满满当当地坐了许多人,音效当然完全不一样了。
总之个人还是倾向小间演奏,记得上次去马士纳家,他的二层房间大概20平米。里面摆了一架钢琴,进门处摆了六把椅子——这才是室内乐最好的场所。当然,这个都是人家私人娱乐的地方,大多数时候一般人也无福消受了,因为室内乐对他们而言依旧只是一种交流方式。
犀牛黑胶微信:rhino_viny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