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lenka 在 2005-9-3 22:18:10 发表的内容 傅人长 演出时间:2005年6月26日19:30 演出地点:上海音乐厅 演出票价:300、240、180、120、80元 订票热线:62172426、62173055 贝多芬:第四交响曲 马勒:第四交响曲
不知哪位DX看了这场音乐会?对其评价如何?马勒玩得如何?
|
余不才,付先生指挥此场演出时,恰好在场;岂止在场,更居于陈燮阳先生之侧后方,睹其种种反应,胡乱揣摩一二。
上半场,陈先生未至;想来也是,贝四虽然不是好玩好弄之曲目,但是上交经年来也不知搞了多少次,难有新意出矣。以我的听感,觉得贝四不是太成功:首先是磨合不佳;其次是气势未出(个人觉得贝四只要气势出来,雄雄壮壮焉,则后面都好办);及至付先生再行整顿,然大势不在,似乎徒收拾残局耳。个人认为:排练没有到位。或以为轻车熟路,不必久练;但也许多年来,车未必正,路未必直,熟有何用?
及至下半场,陈先生微笑而入,手执扇,甚儒雅。大家凝神屏息,在一个可乐空罐的坠地声中,开始马勒之旅。付先生之马勒,不同凡响。马四第一乐章,如不能调度有方,必陷入游离昏乱,不知所云局面;对此付先生进退得法,乐团激昂时出奇整齐,而柔弱处能维系意境。至少第一感觉是:练了很久,而且是苦练,很不容易。
其后感觉现已不太明晰,可能乐队张力不足之缘故。马四虽然时间不长,但能维持高度之张力者,在那些成功的录音版本中亦罕得;上交已做到很好。比如第3乐章,应该有20分钟长度了,安静处音乐临于断与未断间,忽又奏出动人心扉之弦乐部,有几分柏林气象,余感动甚焉。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现场观众杂音不断,略扰情绪思路。
再说说独唱者,是一位年轻的女高音,恕名字不祥,希望别的朋友能够补上。她的嗓音清丽空灵,颇为贴合曲意;我在二楼听来,感觉每个音都飘上云霄;遗憾一是音色的当量不足,二是起承转接还有些生涩。这个跟她的年龄与体形也许都有关系。就独唱而言,胜过我在CCTV音乐台所看之余隆版。
马四在绵延渐远的竖琴声中结束,有好事者抢先鼓掌,强行切断竖琴余响,也是遗憾之一。然后掌声四起,兼有零星“BRAVO”叫声,谢幕三四次。陈先生报以有节制的扇击手背动作,约在第一、二次谢幕间先行撤离。
最后有一处疑惑,一直不得解:演贝四时,每个乐章终结都有掌声;然马四时全无此状况。不知中场休息时发生了什么?如此,一个大体上完整的,整齐的,熟练的,“有东西”的马四得以呈现,是我不多的学到“东西”的现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