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ka 在 2005-1-14 3:25:39 发表的内容
mahler2004a 在 2005-1-14 1:54:14 发表的内容 老谋子在《活着》之前,还有《红高粱》和《秋菊打官司》是不错的,不能一概否定。暴露落后的一面倒不一定就是不对的,至少跟电影的质量无关。把中国吹得很神的片子其实更多,99%更没有价值。 |
马勒兄,我也很喜欢张艺谋的一些片子,挺耐琢磨的,谁也不能一概否定。只是说暴露落后的片子只应占一个不大的比例。电影人不能心里总是装着外国的评委和专家。
因为,我们要看这种片子的观众是谁。我们自己人看,行。对中国有一定了解的,无恶意的老外偶尔看看,也行。
对落后的一面我们要骂街,在自己家里,怎么骂都行,出来我们不骂,更不能听鬼佬骂。家丑不外扬,出来你会理解得更深。这也许是一种弱国心态吧。
中国载人卫星上天的时候,西方的电视台上就没有一句好听话。中国有好事的时候,电视上你见不到什么画面。一有个什么矿井爆炸了,重大交通事故啦,流行病啦,连篇累牍。人家都这样了,我们还干嘛跟自己过不去呀。
现在,中国的产品不仅是价廉,质量也上来了,在世界各地都侵吞着市场。文化产品呢?在国际航班上,在外国的电视台上,电影院里,偶尔看到,也净是些在国内没人看的,格调低下,画面阴暗的中国片子。还有CCTV4,全球免费。惨不忍睹的电视剧一部接一部,安排这些破烂货来赚俩小钱儿。谁在推荐?谁拍出来的?谁卖出来的?
所以我要问:为什么过去时代的题材可以做得很好,反映当代的题材却不能做好? |
对。我能够理解moka兄在异乡的一些感受,应该是很真切的。
不过电影这东西拍出来,就是扔给市场了,也没法圈定哪些是善意的老外观众了。我们之所以有这么些破烂货,全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我猜即使动用举国之优秀艺术家攻克现代体裁,也未必有效,况且这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
另外,我有幸在印度人公司呆过,我觉得有些问题是很有趣的,比如我们对印度人的看法。从全国范围讲,我们并不比印度人富裕很多很多吧?可是这里流传的,都是印度人猪狗不如似的生活场景,和数不清的关于印度人脏乱臭的笑话,再有就是恶性交通事故群死群伤,或者种姓制度愚昧残忍这些事,168上也有相关的帖子。这情形好比有2块钱的人嘲笑只有1块钱的人,我们又怎么防得住有10块钱的人嘲笑我们呢?
以上纯属探讨一些问题。真的跑到国外,我的原则还是绝不做让别人看扁中国人的事情。至于那些无知或者无善意的老外把我们想象成怎样,我真的随便他。
请moka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