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漫谈卡拉扬 [复制链接]

查看: 21347|回复: 157
1#

丁老师,我原来以为您只是来宣传您的“张三李四赵五”的“共鸣”理论,没想到一再地做道德文章,我实在忍不住要说两句,请恕我不顾辈分。
本来按照您的理论,我推测您聆听的曲目仅限于能够引起您共鸣的范围,比如《梁祝》的逼婚,还有老王演奏的《万马奔腾》;不料您不但听卡拉扬,而且听了很多,所以起首不必写某某曲目某某唱片,直接就是“卡拉扬如何如何......”,概括一人、一生,何其简洁明了!其实只要用2个字就可以了--“小人”,我说得没错吧?
我没那个概括能力,只能用笨办法,列举一些唱片,想听听您对这些唱片的感受(当然都是老卡而非老王演奏的,虽然二者品质在您看来差不多。)
70年代的布鲁克纳交响乐集,80年代的布鲁克纳第7,第8,前后3款莫扎特的《安魂曲》,60年代的勃拉姆斯1,前后2款马勒9,还有马勒5,马勒6,60年代和70年代的贝9......
就上面这些吧,《乡村骑士》《大海》《管风琴》之类暂且按下不表吧。邀请所有喜欢用一句话概括别人的人来写写乐评吧,好在哪里,差在哪里?道德文章多好做啊,不如来写写乐评吧!
反正我下周就开始写乐评,每周一碟,介绍只要用心而非"学识才气"就能听懂的好音乐,介绍只要用耳朵而非幻想就能听出来的好录音。这里面将尽量不含敏感人物卡拉扬,我准备谈普莱特聂夫、郑明勋、博格莱里奇.......欢迎大家指正!
×××!(此处为脏话,不骂不快,暂且隐去。)
最后编辑mahler2004a
分享 转发
TOP
2#

ADWS 在 2004-12-14 13:51:24 发表的内容
前几天才将老卡的60、70年贝交全集、70年柴交全集和70年布交全集换了一根信号线。


哦?
那该恭喜您还是恭喜卡拉扬呢?
TOP
3#

我之认为补丁的没必要,正是基于音乐是否完美的角度,而非道德角度。
这里面不至于上升到道德问题。
TOP
4#

两件事我认为性质是一样的。不能褒李格而贬卡拉扬。
当然我个人觉得不必打这样的补丁,而以保留历史原貌为佳;然而请大家注意那是唱片录音相对较少的年代,也许当时的想法不同吧。
TOP
5#

非常不同意丁老师的观点!
纳粹问题别人已有争论过,不想多说。提醒您:纳粹是一个曾经在德国统治10多年的独裁的执政党,在这个环境中如果要成为成功的指挥,请教您该怎么做?不要妄断别人的道德水准,我们如果处在那样的环境,不要幻想自己会更高尚。
音乐是强大的,她能历经强权、铁蹄、灾难、道德沦丧而历久弥新;而音乐家是脆弱的,只有一个大脑一个躯干,几十年的寿命。强悍如卡拉扬者,最后离开萨尔斯堡时怅然若失地说“都结束了”时候的表情,让人心碎。
最后编辑mahler2004a
TOP
6#

小克 在 2004-12-13 11:03:19 发表的内容
xinglye 在 2004-12-13 10:52:44 发表的内容
大家可以去看看那本书《是谁杀了古典音乐》


你看了吗?到底是谁这么无聊地杀了古典音乐呢?


小克兄说得好!
TOP
7#

早知道是一场混战局面,一个补丁的事情,我都不想再说什么了,谁的唱片不打补丁?
TOP
8#

yilinliulin 在 2004-12-15 16:02:26 发表的内容
天神 在 2004-12-15 15:23:34 发表的内容
对,我认同!谢谢大家的意见!


我的看法是:卡拉扬的指挥最大的特征是对全曲的整体性把握,具有非常完整的节奏感和很长的、清晰的旋律线条,对细节并没有抠得象切力、拉特尔这些指挥那么深,也就是有些人嗤之以鼻的“肤浅”吧。


这个说法很中肯!
TOP
9#

bbc4 在 2004-12-22 16:04:03 发表的内容
好长的帖子,终于看完了,多谢Yilinliulin。

很多人不喜欢老卡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他不仅仅在音乐上有追求,而且在别的方向上面也有追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犯了忌讳,特别是直接违反了中国文化潜规则里面对艺术家们的要求。艺术家最好要象徐渭金农黄宾鸿那样的,最好还要象八大那样受迫害只好冷眼看人(象不象切利?)。

我常常想,如果真的切利上了台,以他老人家极端的处事方式就真的能够善始善终吗?他就真的能够宽容卡拉扬和其它指挥同仁吗?我们对千篇一律的华丽唯美的卡拉扬之声产生反感,那么假设切利上了台,我们会不会对同样千篇一律的慢慢慢产生厌倦呢?

可以明确的说,我喜欢卡拉扬(和他创造的声音)更甚于切利,我同样欣赏Perlman和Mutter。最近几天一直在听卡拉扬和穆特的勃拉姆斯小协,感觉比海老和米老的版本亲切得多。按声音收货是最重要的。


BBC4兄的话甚妙。看看AMAZON上广大欧美乐友对卡拉扬和穆特的勃拉姆斯小协的评论吧,再回头看看国内的评论,好像在说2码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