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单拿1。3SE。怎么那么多人甩出来??? [复制链接]

查看: 34719|回复: 192
1#

zaudio 在 2004-12-22 19:17:23 发表的内容
不知道leslie兄对倒相的方式如何看?我个人认为,被加强的低频其实也是一种失真!


何谓失真?失真是指重放的声音和原本的声音的差别。如果是单纯的密闭箱,其密封的结构本身会有空气的阻力,从而会对引起空气体积变化较大的低频有所衰减,而且对于喇叭单元来说,频响曲线必然是低频段逐渐下降的,这本身就是失真。
倒相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密闭箱和喇叭曲线的先天缺陷,做得好的话应该是失真更小,也就是倒相孔对低频量感加强后,频响曲线应该更接近直线。但这一点作到很难,在某一频段做到了,在其他频段可能反而会扰乱。因此,对中高频比较看重的烧友们往往更喜欢密闭箱,中高频容易做得干净利落。但绝大多数音箱考虑到整体的平衡,会使用倒相的设计。
分享 转发
TOP
2#

唉,烧的哪有不换的?
口味在变,经济能力在变,为啥音响不能变?
TOP
3#

天神 在 2004-12-18 9:32:32 发表的内容
我不明白,说丹拿不好的人好像大多都是用天朗的,我们丹拿用家好像很少说他们的天朗不好(虽然心里面确实不喜欢),这是什么道理呢???是不是谁的眼红了???


是不是说明丹拿用家的素质要高过天朗用家呢?哈哈。
TOP
4#

这个问题简直太奇怪了。
换手量大,只能说明这个音箱价格合适,拥有量大。也说明丹拿的市场占有率。
TOP
5#

zaudio 在 2004-12-24 12:36:58 发表的内容
3,我并不是否认倒相设计,而是希望和大家交流讨论并理清一个“观点”:倒相的方法本身就是一个利用失真的方法!而单拿一直是以降低失真为主要理念。当然,不是说不允许单拿妥协,而是想说,也应该允许不同的妥协方式。


这里有个逻辑偷换概念,就是降低失真=不能利用失真。
走钢丝的人在重心偏向一边时,手里的杆子要偏向另一边,照您的说法这人应该就算摔死也要拿住杆子的正中间,是不是?

本来调音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最终的频响图。中间采取什么样的办法那是见仁见智的。许多事情不光是音响,是需要先妥协再改进的。一条路走到底那是叫钻牛角尖。
TOP
6#

zaudio 在 2004-12-29 19:28:45 发表的内容
天神 在 2004-12-28 22:04:16 发表的内容
zaudio兄说得正确。失真是无论如何都会存在的,但是关键就是人为地通过各种方法把失真减到最低。至于具体方法和效果如何,这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了!
欢迎再讨论!


呵呵,还是天神兄了解了我的意图,楼上的2位兄台还在误会我的阐述!
如果大家要讨论,不妨换2个题目:
-----------------------------------------------------
1,倒相方式是否是一种利用了失真的技术?(这是一个狭隘的物理层面的命题,不要放到“该不该利用失真”这样一个大的意识形态的讨论范围内讨论!)
2,如果允许利用失真,那么你能接受什么程度的校声?
--------------------------------------------------------
也许这样的讨论更有助于大家理清自己今后发烧的方向以及对待器材的态度,其实也可以利用这2个问题来分析器材的大致定位!


回答很明确:
1、利用任何东西都可以,只要最终的失真更小,在倒相之前的低频减弱是失真,倒相之后低频弥补了,但会有新的失真,两害相权取其轻,根据不同的单元和不同的声音取向会选择不同的方式,不存在倒相不可以或者密闭不可以的问题;
2、什么程度的校声需要看频率响应图和实际聆听才能确认,实践证明90%的音箱是倒相方式的,也就是这种方式市场证明是成功的。
TOP
7#

zaudio 在 2004-12-29 19:38:50 发表的内容
ppzz 在 2004-12-28 22:14:55 发表的内容
zaudio 在 2004-12-24 12:36:58 发表的内容
3,我并不是否认倒相设计,而是希望和大家交流讨论并理清一个“观点”:倒相的方法本身就是一个利用失真的方法!而单拿一直是以降低失真为主要理念。当然,不是说不允许单拿妥协,而是想说,也应该允许不同的妥协方式。


这里有个逻辑偷换概念,就是降低失真=不能利用失真。
走钢丝的人在重心偏向一边时,手里的杆子要偏向另一边,照您的说法这人应该就算摔死也要拿住杆子的正中间,是不是?

本来调音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最终的频响图。中间采取什么样的办法那是见仁见智的。许多事情不光是音响,是需要先妥协再改进的。一条路走到底那是叫钻牛角尖。

呵呵,我没钻,我感觉你钻了,走钢丝的为什么非要抓着杆子?完全可以扔掉杆子,手脚并用挂在钢丝上!


又在偷换概念了。
大家在下围棋,虚竹自塞一眼,反而救活全局,你老兄说了,为什么要下围棋?
最后编辑ppzz
TOP
8#

zaudio 在 2004-12-29 20:14:52 发表的内容
:)目前为止还没听到自己真正喜欢的箱子。主要是没有机会听那么多真正发挥了全部实力的型号!所以我还是希望多接触“还原唱片物理信号”类的箱子,当然,也不排斥听天朗类的校声箱。
至于对器材的定位,其实业界早有归类,专业监听,家用HIFI,是2个比较大的分类,当然监听的接触的很少,拿箱子来说,监听的好象还有分类,要求比较高的应该是录音监听类型,广播监听的要求似乎要低一点!具体的我也了解不多,希望真正搞录音的朋友能出来普及一下知识!
关于“定位”的问题,我考虑的比较抽象一些,可能大家会笑我钻牛角尖了,我是这样想的:如果音乐本身是美的,那么重现出来也应该是美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从录音到重放,有很多环节并不是一个厂家,一个录音公司,一个玩家所能完全控制的,从美的变成不美的,责任在谁?比较理想并可能达成的方式是这样的,录音的时候用的哪套器材,重放的时候也应该用哪套器材,这样可能是最接近录音者想要表达的效果了!当然这样也是不适合所有人的一种准理想方式!
进一步的妥协方式就是用录音监听音箱来听音乐了,这是我目前最想尝试的方式!
这也是我想看到dynaudio和dynaudio acoustics有一个数据对比的原因!目前我还没看到相关对比数据,如果哪个朋友有,希望能提供:)


呵呵,我主箱用的丹拿1.3se,中置用的丹拿声学BM6A。
对这两个箱子,在大陆和台湾的网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丹拿音乐味重一点,一种认为丹拿声学柔一点,我没法比较,中置只有一个。另外,丹拿声学也是倒相箱,尽管倒相孔小一点,不是圆的。

我认为不论是重现现场所谓保真,还是校声,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好听。马上会有疑问:什么是好听?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每个人来说是唯一的,就好比你喜欢什么味道的香水?你可能因为这种香水更像真的花香而喜欢,也可能喜欢就是喜欢,没有理由,但却唯一。
最后编辑ppzz
TOP
9#

zaudio 在 2004-12-30 16:55:55 发表的内容
1,我只问了倒相是否是一个利用了失真的技术,兄弟给引导到了是否用倒相的方向上,是否偷换概念?倒相失真小,还是密闭失真小?没有附带条件的情况下,兄弟给个结论?
2,90%的音箱是倒相方式的?这个数据如何得来?市场成功≠失真最小,现在讨论的是失真问题,不是市场问题!如要说市场问题,那么CAV之流是否成为失真最小的音箱了?兄弟再次偷换了概念!


呵呵,不说了,这个问题实在是无聊,哪种方式都有其优劣,各人口味不同,厂家想法不一,随他们去吧。我功放用的KRELL的KAV前后级,功放和1.3se够买2对BM6A了。当时也想过弄3个BM15A和这样的价格差不多,后来觉得功放换一换还是挺有意思的事情,而且BM系列没有面罩单元很容易弄脏弄坏,就放弃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