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凌漆 在 2005-1-31 15:10:42 发表的内容
fsyfsyfsyfsy 在 2005-1-29 10:39:00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512910384420249.jpg[/upload] 文字待续 |
EMI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富特文格勒少有的录音室唱片精品,从这套录音以后,富特才明白商业录音的巨大“好处”,可惜太晚了!。 在此之前,战后的1947年,富特重返指挥台后指挥的首部歌剧就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地点是柏林国家歌剧院,只有第2、3幕的完整录音。 [upload=jpg]Upload/200513115103572303.jpg[/upload] |
这是一套令人非常遗憾的珍贵唱片,难以想象的是47年的现场录音效果会如此良好,背景噪声很小,只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现场观众的咳嗽声,并无大碍,与52年版的录音质量不相上下,我估计是柏林国家歌剧院的档案录音。好!
演出阵容与EMI版有所不同,年轻的苏特豪斯声音浑厚有力,与5年后相比变化不大,多了几分现场演出的投入感,是令人信服的特里斯坦。而斯劳特尔(Erna Schluter)演唱的伊索尔德则差强人意,与同时期的弗拉格斯达德、瓦尔奈、莫特尔等“大腕”相比,明显不在同一级别上。主要体现在音域较窄,高音区不稳定,一到高潮嗓子扯得很紧,声音发干刺耳。听听她们“爱之死”的分别。此剧虽然缺失了第1幕,但依然能感受到富特文格勒对这部作品深邃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指挥技巧,使得作品中复杂绵长的旋律更加顺畅的流动起来,现场的演出更能激发富特文格勒创造出录音室里所缺少的梦幻迷狂般的意境。而柏林国家歌剧院比爱乐乐团更适合演绎这部瓦格纳的作品。
其实早在6、7年前我曾在李源的店里遇到过一套Arkadia出版此录音的唱片,当时因为已有EMI“留声机百大”的那套,而这套残缺而不完整,试听时音效又很差(现在不太肯定),所以就没买,过了一段时间,翻了一些资料后就后悔了,再回去找,没戏了,惨!直到2年前,在一个很偶然的地方,竟然用很低的价格买到了这套令我“思前想后”几年的唱片,虽然厂牌换成了Archipel,仍禁不住欣喜若狂。真应验了踏破铁鞋…… ……,得来…… ……!
唱片编号:Archipel ARPCD 0029-2 (2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