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现在知道了,玩黑胶一定要有把好规尺,否则90%的机率听不到好... [复制链接]

查看: 46248|回复: 352
1#

回复 58# jacky70 的帖子

我不赞成这个观点,唱臂的结构、加工精度等因素对声音的影响,远远远远大于长度的影响。
另外在我对比过的同一牌子9寸和12寸臂的声音(Reed的9寸2P和12寸3Q,结构相同),结论同黄师傅一样。12寸是稳、重,气势庞大,9寸的声音是鲜活、细节多,特备是微动态方面优势明显。
总的来说两者都难以互相取替,最好是兼收并蓄。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2/10/8 0:34:1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67# jacky70 的帖子

Jacky讲得对,像我同你虽然都是玩黑胶、都是喜欢跨洋过海从国外搬运洋垃圾回来,但出发点却是南辕北撤,我是唱片的奴隶、你是器材的仆人,广州话说的:大揽都扯唔埋,当然只能是各自精彩了。
TOP
3#

回复 76# 蒋鹏 的帖子

蒋鹏兄你试试在一个高分析力的系统上,用同牌子同系列的9寸、12寸臂,装同一个也是高分析力的唱头来播一段马勒试试看。
TOP
4#

回复 81# 蒋鹏 的帖子

蒋鹏兄毋须谦虚,高分析力的唱头除了VDH之外,还有大名鼎鼎的金手指呢,针压正是唱过2G的。我和朋友对比的唱臂正是用了金手指。
12寸臂的循迹力比9寸优秀是毫无疑问的,但就那次的听感对比而言,12寸臂的细节、微动态,播大乐队作品或管风琴类的优秀录音时,同9寸的差异是极其明显的.
TOP
5#

回复 80# jacky70 的帖子

jacky兄客气了。玩音响真是极其主观的事情,各人之喜好就如男人看女人、女人看衣服一样,相近者几稀矣。
最近我还发现一样挺搞笑的,原来玩黑胶除了常说的现代派和古董派之外,还有另外一派是更厉害的,如该派大侠的金句:现代入门唱盘秒杀EMT、MC唱头赢不了思雅15(本人引用的可能与原话略有出入,但大意是这样)。
TOP
6#

回复 85# 蒋鹏 的帖子

试听的是Reed这个牌子,我有个朋友对这个牌子的唱臂感冒,特此去国内的分销商家里听来对比。
9寸臂的优势在高频、超高频以及低频的层次感里面很容易就表现出来,当然如前所述,前提是功放和喇叭都能够将这些细节还原出来。
TOP
7#

回复 99# 蒋鹏 的帖子

蒋鹏兄的分析不错,我是觉得是后端的器材分析力因素一定是占主要的。因为那位分销商告诉我,在他的系统上这2根臂搭配过几个不同的唱头,诸如鬼子的Air Tight PC-1、完遂,结论都是相同的。但是在他家超高分析力的系统上听过这2根臂的区别,我也相信,在一般的系统上,12寸臂的声音绝对能占到便宜。
另外还有一个也是绝对重要的原因,就是软件的素质,这点中山张兄应该也是深有体会的。最深印象的就是播放TAS榜上著名的《诺亚方舟》,9寸臂所展现出来舞台的空间感明显就大了一圈,上帝讲话时声音的高度,如果9寸臂是有10米高的,12寸臂就只有8米半。
TOP
8#

回复 101# jacky70 的帖子

Jacky兄如果你说:”在我的系统上,搭配好的12寸完胜9寸沒有懸念。“我绝对举手同意!
还有就是播放美版DG唱片,12寸完胜9寸,我更加连手带脚一块举!
呵呵,又想起”世事无绝对、只有真情趣“这句广告词了。
TOP
9#

回复 116# jacky70 的帖子

Jacky兄无需客气。系统分析力够不够,其实找一张录音制作好的唱片的验证一下便知,比如前面提到的《诺亚方舟》,听听上帝的声音在几楼便知了。当然,你或许会认为系统分析力太高不是一件好事,事实上我对此也是感到困惑,系统的分析力高,对软件的要求就非常严格,录音、制作或品相差的唱片会变得难以入耳,毕竟像威尔金森这样的录音师只是少数,而就算威尔金森也有失手的时候,当然我是不会听来听去就几张唱片的,选择适当的妥协或许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事实上我对12寸臂没有任何偏见,相反我还准备为系统配置一根12寸臂。只是我觉得你说的“搭配好的12寸完胜9寸沒有懸念”有不同意见而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