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霍络维兹好在哪? [复制链接]

查看: 34282|回复: 131
1#

我对霍的认识是从拉三开始的,后来也在朋友的怂恿下买了很多所谓的名版拉三,但怎么都感觉还是霍的最好,或许是先入为主或许是水平不够,没错一个人有颠峰时期,但霍在处理拉三时的情感是他人无法比拟的,或许您会说技巧说力度,但我认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作品的理解——或者说诠释,个人认为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不能出一个真正的音乐家的原因,无论什么都追求正宗,要找所谓的正宗(就象很多人开玩笑说的:看乐谱就行了),但就算拉氏本人弹又怎么样呐?——你回喜欢吗?
我的拉三版本或许不全,个人欣赏水平也不一定到位,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霍,其实书上包括音乐圣经之类的对或霍的评价不是很高吧?
以下为音乐圣经对拉三的版本推荐:
1、贾尼斯。。。。企鹅三星带花
2、阿格里奇。。。。。企鹅三星
3、齐伯尔斯坦。。。。
4、加夫里洛夫。。。。
5、鲁迪。。。。。
6、霍。。。。。企鹅三星保留两星
7、基辛。。。。


dr kuang 在 2006-4-6 0:56:08 发表的内容
直白地说句得罪人的话,论坛上超过一半的霍洛维兹的支持者是用阅读代替聆听,原因非常简单,老霍最巅峰状态的40年代录音技术未成熟,50年代末录音黄金年代开始前他选择了归隐,七十年代他技巧未因年龄严重退化时是差强人意的现场录音(一方面是他因长期远离听众未重建起信心,另一方面是录音技术的问题)。80年代后期他的录音是以意境和老顽童式独到的解读取胜,壮年时惊人的动态只在舒曼作品中偶尔的“爆咪”(DDG监制用心良苦地刻意在唱片中保留下来)有所流露。霍洛维兹壮年时以无懈可击的技巧和惊人的动态取胜,一派君临天下的王者风范,这种风格和同时期的海菲兹,卡拉扬,早一辈的托斯卡尼尼暗暗切合,个人甚至认为是叔本华,尼采“超人”哲学在古典音乐中的表现;晚年的录音则更多是以反朴归真的赤子之情感人至深。三B大师的学者型的研究和演绎,以德彪西为代表细腻感触绝非这位炫技大师所长。
再得罪人一次——喜爱霍老而不知道什么唱片最能体现他的非凡之处,盲目地一味叫好,实质和“超女”们的粉丝们无异。



分享 转发
TOP
2#

条顿骑士 在 2006-4-6 22:13:52 发表的内容
老霍我也很不感冒,其实就因为看他的电视录像弹钢琴指甲太长,手指趴键太厉害,感觉技巧不大对,实际听感也印证了这一点,触健不结实,很多音色和想象不大一样。


武断一点说:“绝大多数大家的技巧都不过关”,记得有位钢琴老师一再告戒我:千万不要给小孩看古尔德、老霍之类大师的人弹琴,其实又有几个大师能做到标准动作呐?
就象学英语一样,我们一直力求标准,可又有几个以英语为母语的老外能没有口音呐?
TOP
3#

也不能说他低吧,制度习俗带来的必然后果(几千年来中国人不是都喜欢规矩的吗?),不过我看了古尔德弹琴的动作还真不敢给小孩看,你敢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