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见证录制广州交响乐团一场音乐会的非常发烧之旅 [复制链接]

1#

原帖由 KEN 于 2013-1-25 22:28:00 发表
十分感谢W版的安排,使小弟第一次进入星海音乐厅听真实的演奏,当天让我最震撼的是低音大提琴原来真的能奏出非常深沉的低音,我原来一直以为《蔡琴老歌》里面的低音是合成出来的,我现在相信是真的了!
对于早上听现场和晚上听录音的感受,我个人觉得就像在电影院看大银幕和在家在看大平板的差别,正如陈大状所说现场那种宽松、自然而层次分明的感受是任何高级音响都无法重播出来的!
令我觉得意外的是原来现场听小提琴奏出




名琴还是有松香味的,普通琴就没有。就和好茶和普通茶的区别。
本主题由 版主 Willson 于 2013/3/12 10:26:0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quote] 原帖由 KEN 于 2013-1-25 22:39:00 发表
坚叔当晚让我们听的音箱是这对ADAM S6X:


[/quote

这个箱子是比较直白。干活用的专业工具和烧友用的娱乐玩具,在做法,用法和听法上还是有很大很多不同的。
TOP
3#

原帖由 KEN 于 2013-1-25 22:59:00 发表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13-1-25 22:47:00 发表
这个箱子是比较直白。干活用的专业工具和烧友用的娱乐玩具,在做法,用法和听法上还是有很大很多不同的。

在今年音展时我已注意到这个牌子的有源音箱,我个人非常喜欢它的声音:


如果喜欢ADAM的声音,选用它的民用系列的产品会更适合家用的环境和长时间欣赏音乐的用途。
TOP
4#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13-1-25 23:01:00 发表
曾现场听过吕思清和美岛莉的两把琴,松香味还是十足的,只是现场无论如何听不到像唱片里这么饱满的琴腔声,除非可以站在演奏家前面啦。


近距离能听到的,特别是好琴。在音乐厅坐得远,声音细节和能量损失衰减了,自然就听不到很多了,而很多近场话筒摆得很近,收录到的信息自然就不是我们几十米开外听到的那个琴声细节了。


听现场和听唱片,到底还是有区别的。
TOP
5#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13-1-25 23:52:00 发表
这个非常不同意,在坚叔处听到的ADAM专业喇叭的表现是非常自然的,声音的密度、信息量远非一般民用喇叭所及,如果觉得专业喇叭不好听的话,我觉得除了个人主观喜好之外,八成是因为音源不给力。


那你可以试一试把这对喇叭买回家放在自己的听音房中细听,看看和棚里的感觉是不是还一样。


这对喇叭也不是特别贵,本地有烧友在用,从国外全新买回大概20几万吧,里面还内置多套ICE POWER功放,后级钱也省掉了。


我始终觉得厂家设计一样东西,是考虑到它的用途和使用目的的,所以丹拿有民用丹拿和丹拿声学,ADAM有专业版ADAM和民用ADAM.实际把位置互换了,并思考为什么民用的都是瘦面孔,专业的就可以是大胖子等等,才会感觉到什么叫合适,而不是简单的好听不好听的问题,那是关乎箱子素质的另一个话题了。
最后编辑johnleeh 最后编辑于 2013-01-26 08:14:34
TOP
6#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13-1-25 23:55:00 发表
这个倒是没错,所以我才说以现场的声音作为调整系统的方向,绝不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也有大量的录音是很接近现场位置聆听的中远场录音效果,不能因为录音中有近场录制的小提琴等独奏录音,细节表现比我们在现场听到的更好更多,就放弃和怀疑现场高质量演出是我们调声和追求的方向这一准则,否则的话,那就是一叶障目,刻舟求剑了。


正如现场听完了,回来录音还是要听的,毕竟我们能听到的现场的水平和曲目范围和经典录音的差距还是巨大的,这不是现场一听那声音一激动就能弥补的,多听听就能品出味,更全面理性地看待现场和录音等等这些问题来了。
TOP
7#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13-1-26 20:25:00 发表
先撇除是远场还是近场的因素吧。每个录音场地的声音、每个录音师录音的理念、摆咪的方法都不尽相同,再加上变化可能更多的后期制作,就算能听到一张接近现场声音的唱片,也是录音师想让我们听到的声音而已,这点在坚叔的录音室里听录音的回放就可以清楚的体现出来。但问题在于不是每个录音师都以接近现场听众听到的声音为制作标准,因此若以还原现场为方向才真是一叶障目,刻舟求剑了。
上面阿杰、时光兄和老范的观点其实也都差


好的录音师做录音是不是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给你听什么就听什么,天马行空,无所顾忌,没有规矩,没有参照?


建议你还是多听几次,甚至几十,上百次现场后,然后再结合中外优秀的录音制品再慢慢思考,总结吧。不着急听一次就急于要得出什么结论。
TOP
8#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13-1-26 22:55:00 发表
录音师怎么搞的、用什么标准,建议你多听听再慢慢想啦,反正我就算是听威尔金森的唱片,录音也不是每个都相同的,而且是连英国版与美国版得声音都几乎完全不同。我这个观点也不是刚得出来,N年前第一次听现场时就已经有这个想法,只不过这次去录音室听完录音就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而已。


看来唱片公司的录音师都是另外一个行当的人兼职的,那就是 魔术师。他们的主要技能是玩均衡器。


HIFI?FI的只是他们想变给你看的。录音师用他们的道具,把发烧友玩成了玩具。
TOP
9#

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市场供应。

所以到淘宝几家唱片店里去看看,国内唱片90%以上是所谓“发烧碟”+“口水碟”。即使是几十年前的中唱等公司老录音,也有小发烧唱片公司翻出来重新混制,以发烧的名义变了戏法在卖。

这就是国内唱片消费市场的现状,一个提供给齐天大圣们任意耍金箍棒的好时代。不过我相信随着国内消费者欣赏水平的逐渐提高,这个时代终将翻过去。实际上,感觉身边烧友买国内发烧碟,口水碟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而欣赏DG等老五大不发烧的古典唱片的越来越多。
TOP
10#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3-1-27 17:28:00 发表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13-1-26 23:13:00 发表
看来唱片公司的录音师都是另外一个行当的人兼职的,那就是 魔术师。他们的主要技能是玩均衡器。


HIFI?FI的只是他们想变给你看的。录音师用他们的道具,把发烧友玩成了玩具。  

现在的科技如此进步,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阿凡达里,只凭演员的面孔,就可以塑造出许多蓝身人


把消费者当傻子。一个愿当,一个好赚,确实谁也不亏欠谁。


前几天不还爆了个鱼翅风波嘛。骗的就是需要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