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天买了个699元的解码,赢了6999元Micromega解码(最近玩4台解... [复制链接]

查看: 21479|回复: 72
1#

芯片的成本取决于成品率和一块晶圆能切割的数量两个因素。切割数量越多当然单个芯片的成本越低。成品率也影响价格,有些芯片的部分电路有问题,芯片公司可以屏蔽这部分电路,把这块芯片作为低的型号发售。我现在用的笔记本电脑是Mobile Celeron 2.0G,这个型号是不多见的,其实就是2M缓存的Mobile Pentium 4 2.0G,只不过屏蔽了有问题的1M缓存而已。

对于一条Wafer Foundry来说,只要成品率达到60-70%,就可以量产了。
分享 转发
TOP
2#

海-浪 在 2006-2-3 14:26:29 发表的内容
技术进步,我相信能做到699超过6999的 机器.毕竟那是几年前的产品了.
bb

技术指标上绝对没问题
:)
TOP
3#

白教堂 在 2006-2-3 2:43:53 发表的内容

我想问下:什么为之“厚声”,你举个例给我参考一下,我想知道你所指“厚声”的标准。什么器材搭配出厚声?

我要再次声明不是做商业炒作!!!如果要炒作我就公开摩机高人的店铺了。


既然不是商业炒做,公开一下对比试听用的器材有何不可?这样能给其他烧友更多的参考价值。

奇瑞QQ比Volve S80开得快你相信吗?事实上是奇瑞QQ在高速公路上比Volve S80在沙地上开得快。这说明什么?说明在不同的系统里,器材会有不同的表现。器材讲求搭配,不放在一个系统里,单说某器材比另外一个器材好意义不大。

马兰士的功放和欧博的胆机都属于厚声的器材。如果用马兰士CD做转盘,搭配米格解码器,再加欧博M100-10S的胆机和ATC的箱子,这样出来的声音肯定是缺少高频细节太过厚实,此时米格解码器可能还不如一台400块的飞利浦DVD的声音好。
最后编辑SMERT
TOP
4#

其实说赢和输意义不大,未必高频多一些细节就是赢了米格解码器,要看搭配。如果本身楼主的系统就是厚声风格,搭配高频细节好一些的解码器反而比米格这类厚声的解码器更合适。

楼主何不把当时系统的清单列一下,这样不是更有参考价值吗?
TOP
5#

白教堂 在 2006-2-3 14:02:22 发表的内容
器材迟一点罗列,CD机是带解码的Teac,应该不是厚声的吧?


Teac做转盘是中性的风格,不厚声。
TOP
6#

请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小弟的比喻虽然过头了些,但是为了说明问题,不是为了抬杠。

既然兄不肯罗列一下试听用的器材就算了。
TOP
7#

白教堂 在 2006-2-3 2:20:19 发表的内容

米格解码少说也有7,8年历史,想象你的电脑7,8年前是用什么CPU?我没有记错应该系P2和K6。现在呢?应该是P4和K8,而且都是65Bit的。我想很多人都知道电脑的速度是按摩尔定律发展的。

而解码,芯片技术占了很大比重,当年上百美金的芯片(而且还要到美国定购)现在只要10几元RMB就能在陶街买到了。


米格的解码器虽然已经有7、8年的历史,但解码CD格式并不需要多快的芯片。用电脑播放CD,从Petium 166MMX到现在的Pentium 4 3.2G,有多大区别?即便用AMD Athlon 64 X2 4000+芯片,又有多少区别?只不过166MMX用80%的能力工作,而AMD Athlon 64 X2 4000+只需要10%的能力工作而已。

其实目前电脑芯片的发展只不过是在增加集成晶体管数目上做文章而已,还没有什么质的提高,比如提高分支预测能力和管线的执行效率。当年卖几百美元的芯片主要因为生产技术不如现在先进,成品率和一块晶圆上的芯片数目比现在低得多,因此成本据高不下。

解码器最重要的是两部分,解码芯片和放大电路。国内多少号称用高级解码芯片的机器,声音并不那么好,原因就是放大部分设计不到位。
最后编辑SMER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