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D盘为什么有音质好坏之分? [复制链接]

查看: 5421|回复: 22
1#

先要明白一点,CD机读音频光盘和电脑读数据光盘的方式是不同的。

在读取光盘的时候因为灰尘,划伤,或者盘片制作的工艺,总会有随机的错误出现。电脑读取数据光盘和CD机读取CD光盘的不同就在于如何对待这些错误的数据。

数据光盘在电脑上读,采用CRC奇偶校验程序一一对读取的数据进行校验,如果校验出有误码出现就会回到错误的地方反复读取,或者加大激光功率,或者降低读取速度,基本上如果不是盘片质量太差,所有的错误都可以通过校验和反复读取来纠正。因此电脑读取数据光盘要不就读不出来,弹出报错对话框,要不就是一字不差全部读出来,没有误码。

CD机读取CD光盘的模式就不同了,有点像LP或者磁带,维持一个固定的线速度一遍读过去,不管对错,即不校验也不纠正,因此有很多误码存在。因为不同的盘片质量造成的误码也不同,因此CD盘有好坏之分。

电脑光驱在模拟方式播放CD的时候,由于光驱自带了CD的播放模式支持,因此也是没有校验的读盘方式,因此光驱播放CD,不同的盘片也会有区别,现在Win2k以后加入了数字的方式播放CD就是要避免这个问题,可惜现在的CD player机还不支持这种数字方式。
最后编辑sprs
分享 转发
TOP
2#

magic_seek 在 2006-12-11 17:01:34 发表的内容
这是一个古老而有很大争议的话题,曾经在很多论坛出现过。

记得当时我比较信服的结论是:
我们是可以获得完整无误的cd数据的(光驱能行,转盘也能行,没技术方面的问题),但无法避免jetter的问题,因为不同的盘读取的速度是不同的,盘的质量对读取数据的效率有影响。如果一个数据要校验很久才能读取正确的数据,那么在播放cd时就会有停顿的现象,由此类推,微小的速度不通畅也会影响听感的,质量差的盘一般是会比质量好的盘读取要差的,所以它们在播放cd时有差别,但从数据拷贝上是无差别的。



说的很有道理,适才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或许对于我来说宁愿有几次小的停顿,也不远接收有jitter的声音。

看来完美解决方案的希望还是硬盘播放器了。因为抓轨的时候可以校验很久,硬盘播放的时候不会有停顿问题,也没有误码。
TOP
3#

Wilmer威馬 在 2006-12-11 16:02:15 发表的内容
sprs 的论点没错,只是有点不够贴题:
1)LZ 主要针对「为什么 CD 盘有音质好坏之分」来提问,而非什么方式才好或更加好,所以基本上我们无需深入电脑或专业器材上探讨。
2)既然是基於「为什么 CD 盘有音质好坏之分」而讨论,参考标准自然先排除周边因素,这包括没理由考虑质量差的片子。
3)也因基於「为什么 CD 盘有音质好坏之分」而讨论,“电脑光驱在模拟方式播放 CD 时。。。”也是不可作为参,应该以“电脑光驱播放 CD 时,经过软件和电脑强大运算纠错,充当转盘以数码输出。。。”才是贴题。

另外 sprs 兄有点误会;谐震、干扰等因素常被厂方宣传、坊间传媒及一众 JS 玄学化,故此在这非技术性 DIY 论坛内,我希望举一些可以引用基本电子/数理来作纯科学化纸上分析的地方,避免无技术根底的网友在思考吸收时渗进一些商业误导概念而演化成另一翻「民间传奇」,所以我是否决了震动、干扰等因素,而非我尝试作出提论,我想大家探讨的是时钟电路优劣和操控固件完成度的。



我想lz的问题应该这样理解,引用楼主的原话:“为什么CD盘有音质好坏之分,但数据软件光盘没听说过有数据错误问题。”

那么这个问题中其实包含了两个问题:
1、“为什么CD盘有音质好坏之分”
2、为什么“软件光盘没听说过有数据错误问题”

那么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先回答了第二个

2、为什么“软件光盘没听说过有数据错误问题”
回答:因为软件光盘读取过程有奇偶校验而CD盘读取没有奇偶校验。

然后在第二个问题得以回答的基础上,我又解答的第一个问题

1、“为什么CD盘有音质好坏之分”
回答:既然CD的读取方式存在误码,又因为不同的CD盘造成的误码不同,因此不同的CD盘听感就不同。


我相信已经解答了LZ的疑问。
TOP
4#

Wilmer威馬 在 2006-12-11 15:09:55 发表的内容

这都基本是对,但说不出为何音响用的 CD 转盘有音质分别,


"在读取光盘的时候因为灰尘,划伤,或者盘片制作的工艺,总会有随机的错误出现。"。以上部分再补充一个产生误码的因素:机器的震动

就像我说的:“因为不同的盘片质量造成的误码也不同,因此CD盘有好坏之分。”。同样,因为不同的转盘的震动,激光头的功率和聚焦精度,光头伺服算法等不同,由此而产生的误码也不同,因此不同的转盘就有音质的区别。其实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CD机的避振为什么那么重要,以至于那么多人不计成本的致力于CD机的悬浮研究。


反而引伸出另一疑惑:按理论岂非不管什么档次的音响用 CD 转盘都及不上用电脑充当转盘?。


这一部分我已经在最后一段解释:“电脑光驱在模拟方式播放CD的时候,由于光驱自带了CD的播放模式支持,因此也是没有校验的读盘方式,因此光驱播放CD,不同的盘片也会有区别”。

光驱播放CD和对待其它数据光盘不同,你可以在光驱上找到一个play键,光驱最初设计的时候,唯独对CD加入了特别支持,可以不需要主机,一个独立的光驱通电之后就可以播放CD。而且电脑内部都需要一个光驱到声卡的一根四针音频线,你采用传统方式播放CD的时候所有的操作甚至包括数模转换都是在光驱内部完成的(可想而知光驱的DAC多么的垃圾),当然光驱也提供了2针的数字输出,因此我们有烧友采用光驱做为转盘,但是不要期望光驱会比转盘好到那里,虽然光驱在电脑上读取数据的时候是百般小心,但是当播放CD的时候,光驱就像一个傻瓜,不管事什么误码都囫囵吞枣了。

光驱播放CD的时候和CD机一样是没有校验的读取模式,而且做工要更差,当然不如专业的转盘好!

同时我也说了,如果采用数字模式播放CD,或者将CD抓轨(如果抓轨过程是有奇偶校验的数字模式)到硬盘再播放的话,那么的确要好过天价的转盘,这一点已经得到专家的印证。这也就是很多厂商下一步为什么要做硬盘或者闪存播放器的原音。


我觉得除了一些非三言两语说得清楚、但却有真正理论支持、但给一众传媒神话化的因素,例如谐震和电池波干扰等等之外,如果单纯针对音响用 CD 转盘、只以电子路径方面来说,我会认为最主要是时针电路优劣和操控固件完成度,引致不同转盘有不同声音。


当然造成转盘声音不同的除了我上面提到的震动,光头和伺服,也有可能还有你提到的干扰的因素,甚至还有激光本身的散射造成的干扰。关于转盘这个东西没有必要神话,本身就是很科学的东西。很多HiFi厂家不惜重金给转盘安上各种神圣的理论,打造奢华无比避振系统,你大可以用尽世界上所有的财富打造一款巨牛的转盘,但你永远无法做到真的的零误码,尽管可以卖很多很多钱。其实要做到完美,做到零误码很简单,加上一个奇偶校验,改变读盘的模式,千儿八百元的成本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这样的产品在别的领域早已经有了。

转盘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很失败的东西,因为它对误码视之不见,一概接收,才造成我们今天在转盘上一掷千金的被动局面。如果当初制定CD读取方式的时候,知道做一下奇偶校验的化,那么就不会有今天转盘不同声的区别了。转盘已经是面临淘汰的东西了,早就有可以替代它的东西存在,唯一使得它生存到今天的不是广大的音源,而是它给厂商带来的巨大无比的利润。
最后编辑sprs
TOP
5#


       也许误码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小问题,认清0和1的难度不大,而由时间基准(晶振等等)带来的问题较难解决,假设在CD信号某点0和1的间隔时间是0.01秒,而自己播放机的时基由于与制片的稍有不同,假设是0.0101秒,那末也许就会播出和原片不同的声音了.换一个角度思维:CD压片时60分钟的曲目在不同的CD机可能多用或少用一些时间播放完毕,那末带来的失真就容易理解了.


对,这正是我说的,电脑HiFi的第叁个问题:“3、电脑和DAC之间的数据传输标准未确定,USB?1394?还是数字?那个接口更好?是外置声卡还是仅仅外置解码?”采用何种传输方式才可以降低时基误差。

说白了,时基误差也是产生误码的一种因素,我问你一个问题,两个电脑之间传文件,或者你从网上下载软件,会不会存在误码,最后造成文件不同呢?很显然,网上下载文件,或者下载失败,或者就下载成功,基本不会有错误。为什么,因为时基误差、网络延迟等各种因素造成的误码都被校验机制给纠正了。

因此选择正确的接口方式,应该是可以解决电脑和解码之间的误码的。用usb盘拷贝文件是不会出错的,因为有校验。但是用USB声卡却不同,因为USB声卡采用的USB1.1协议当中的音频部分采用的是同步的非校验模式,因此现行的USB已经被证明是有很大jitter的,至于这个jitter是否可以在后期消除就不得而知。但是如果可能还是尽可能采用别的传输方式更好,如果也引入校验机制就最好了。
TOP
6#

kevinlove 在 2006-12-11 17:22:50 发表的内容

这是不是所谓电脑Hifi,请问各位大虾,目前电脑hifi有没有比较成熟的方案呢?CD——存入硬盘——硬盘读取播放,看起来似乎不难。具体环节中有什么问题吗?



硬盘播放器和电脑hifi还有区别,硬盘播放器仅仅播放CD而已,电脑HiFi就是多媒体中心了,各种媒体格式都可以通过软件支持。


现在电脑HiFi发展的很快,只差那么一步就可以突破CD的限制了。只不过现在还没有HiFi界的人意识到这一点,没有人牵头做。或者已经意识到在做了,还没有发布

目前电脑HiFi的问题:

1、目前的声卡的DAC部分都不够HiFi,使用电脑的数字电源,在干扰严重的机箱内部。一定要外部DAC。

2、电脑噪音大,成本高,操作麻烦。不过随着龙芯二代和嵌入式处理器的出现这个将很快不是问题。

3、电脑和DAC之间的数据传输标准未确定,USB?1394?还是数字?那个接口更好?是外置声卡还是仅仅外置解码?

具体可以参看我在老浦东帖子中发的文件:
http://bbs.hifi168.com/bbs/Upload/200612711104229225.zip
最后编辑sprs
TOP
7#

古塘之闲人 在 2006-12-11 19:03:24 发表的内容
看过英国之宝G08的主页,它采用了二种方法来解决读取数据误差和时基误差
1,使用DVDROM,采用高速读取,有误码重复读取。言下之意,就是采用数字读取的方式。
2,三重缓冲,来消除时基误差。
有的烧友对G08采用DVDROM大有看法,但如果G08真的采用数字方法来读取,那比转盘要先进很多了。那些天价的转盘,采用很多减振的方法,其实是解决皮毛问题。
另外请问sprs,就CD的制式,象G08那样采用CRC数字方式读取数据,技术上可行吗?


哈哈,你问的很好,G08采用预读技术,可以预先对错误纠正,可以极大的减少误码,但是它的算法应该不是100%的要求无误码,因为这样可能会造成很多停顿。三重缓冲的作用就是尽可能给出更多的时间来在停顿前把正确的数据读取出来。同时采用buffer方法也会极大改善时基误差,从buffer中读取数据靠一个非常精准的晶镇,这样就可以不必受前端的时基误差影响了。

以目前的CD格式技术上完全可以行得通,但是对设计师的功力要求很高,这相当于一个很复杂的单片机,或者是嵌入式处理系统,而一般HiFi领域的人对这部分不是很熟悉,实现起来难度不小。

不过我也可以透露两个好消息:

1、就是我们HiFi行业鉴于技术守旧和利润最大化问题而不肯解决的校验问题,很有可能随着嵌入式处理系统的发展而被轻易解决,到时候只怕会形成一个很大的新的消费市场,而往昔的HiFi大腕们恐怕要眼睁睁看着别人吃掉这块肥肉了,呵呵,谁让他们太贪。

其实我已经有了这样一个设备的构想,以目前在中关村见到的部分产品,略加改动,拿来就是HiFi数字转盘。

2、关于这个问题我也仔细国内某HiFi大厂的老总谈过,为了让他对我设想的数码转盘中毒,下了不少功夫。他们新出的几款带USB的功放就是受了影响的结果,不过这个东西离我想要的东西还差的很远,但是至少还是看到传统的HiFi厂商有所动作了。我会进我的努力来毒害他们,让他们为我们设计出更合理的产品,当然需要大家也一起来呼吁,让他们看到市场的需求。
最后编辑sprs
TOP
8#

而数码功放取代模拟功放是大势所趋,烧友手中贵而重的宝贝,必将被淘汰!


关于这个部分,偶持保留意见。功放的模拟还是数码都只是一种信号放大的方法,不像CD格式是一种标准,标准本身的规定限制了CD格式。模拟方式还是数码方式的功率放大方式,并没有规定什么标准,也不存在限制,只要用好了都会有很好的效果,数码方式效率高,相位准。但数码只能无限趋近模拟,但永远无法等效于模拟。因此还是模拟方式具有最高的潜力。

再说目前的科技并未有发掘出晶体管的所有实力,从晶体管发明不久人们就转向开关电路的研究,真正晶体管的模拟实力并未有得到申张。但是总会有人站出来申张正义的...

而这部分估计恰好出乎你的意料,国内的厂家不久就会拿出技术上的突破。当然或许国外厂家也有技术革新的突破只不过是锁在自己家的保险柜里不公布而已。
最后编辑sprs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