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世界上哪些牌子是在为HI-END拼尽全力?
Rockport Technologies專題之三
失落的藝術
作者:劉漢盛
無論多麼精密的唱臂支軸都難免會有摩擦,有摩擦就會產生細微振動,而任何細微的振動對於針尖而言就等於
是在音樂訊號裡加入不該有的訊息。最好的唱臂支軸就是沒有唱臂支軸,而唯一能夠做到沒有唱臂支軸的作法
就是氣浮。
「每一代生活中正確的事物都會穿越時空的限制,被永遠的留下來,那就是所謂的經典。」當我們坐在Rockport
小港灣的椅子上,邊吃三明治邊欣賞港灣裡的波光帆影時,Andrew Payor這樣對我說。的確沒錯,無論是人文思
想、生活習俗、建築、各種藝術品、工業產品,只要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而流傳下來,那必然就是經典。家庭
價值觀如此、百年老屋如此、汽車如此、帆船如此、音響器材也是如此。指著泊在遠處的一艘木製帆船,
Andrew Payor告訴我那是帆船設計名家Herreshofe的經典之作。無論是正面弧形、側身線條以及船身的木作都是那
麼的優雅,比起旁邊的玻璃纖維帆船,他認為玻璃纖維船一點品味都沒有。迎風御帆是很悠閒的生活品味,
Andrew Payor無法忍受讓玻璃纖維破壞悠閒的心情,他認為唯有精緻的木作才能散發出溫暖的人文自然氣息,也
才配得上美麗寧靜的海灣湖泊。
天分洋溢的音響設計者
來到Rockport小鎮之前,我從來都不知道Andrew Payor除了設計音響器材有天分之外,竟然還涉獵廣泛。他自己也
擁有一艘1945年製造的Herreshofe小帆船,還有一艘自己改裝設計的桃花心木動力小艇。到他湖濱小木屋休憩時,
我還看到桌上攤著木船的設計圖,他說自己正在設計一艘新艇,完成之後準備交給造艇工廠製造。除了設計船艇
之外,Andrew Payor對汽車也很有興趣,各種年份汽車的價值、不同的引擎、不同的車身特色如數家珍。為了一圓
小時候對汽車的夢想,他還買了一部1965年份的Pontiac GTO(義大利文Gran Turismo Omolagato,英文的意思是Grand
Touring Homologated,法拉利在1962年首次推出,可以同時滿足賽車場與道路飆車需求的跑車,當時只生產40部。
Pontiac於1964開始也以GTO之名生產大汽缸車,到1974年才停產),6,500CC引擎、雙排氣管,超寬輪胎,裡面儀表
改了一堆。他說收藏這部汽車並不是用來飆車,而是要圓他小時候對這部汽車的夢想,同時也要保存經典之作。
為了證明這部1965年的Pontiac GTO寶刀未老,他特地載我們飆了一段路。您知道嗎,那種瞬間加速的貼背感驚人極
了,絕對比現今一般跑車還要快。而且,加速時引擎怒吼伴隨著源源不絕的扭力輸出,那種強大的力量真是令人敬
畏。難怪現在還有許多美國年輕人喜歡找大汽缸舊車來改裝,原來美國汽車界也曾經有過那麼一段大汽缸車的黃金
時代。我想,終結這段黃金時代的應該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機。
LP藝術即將失落
話鋒一轉,我們談到LP唱盤。「可惜的是,歷經一百多年流傳下來的唱針接觸式音樂播放系統(這裡狹義的指LP
唱盤系統),恐怕就要在這一代手裡消失了。」Andrew Payor感嘆著,這也是他下決心不再繼續生產LP唱盤的主因
。最後二部他的經典之作System Ⅲ Sirius 氣浮直驅正切LP唱盤唱臂系統完成之後,Andrew Payor將完全停止LP唱盤
唱臂的生產,把心力完全轉入喇叭的設計生產上。「我無法想像,LP唱盤系統在短短20年之間就幾乎被人遺忘了,
目前大部分年輕人都不懂LP系統,只有老一輩人還保有相關知識。等到老一輩的LP迷凋零之後,LP系統也將成為失
落的藝術。」Andrew Payor充滿感傷的說著。
「失落的藝術」?或許您對Andrew Payor的這番話不以為然,認為台灣目前還是有許多年輕人陸續加入LP行列,市面
上也還有那麼多LP唱臂唱盤系統可以購買,LP唱片也可以買到許多二手或復刻片。既然如此,LP系統怎麼會成為
「失落的藝術」呢?其實,如果您真正瞭解Andrew Payor心中所想,以及他對LP系統唱臂、唱盤的嚴苛設計要求之後
,也會同意他的看法,就如我一般。
三明治式結構是剛性抗震基礎
對於LP唱臂與唱盤,Andrew Payor的確是世上罕有的天才。不!或許我應該說,無論是LP系統或喇叭系統,他都是這
個行業裡少見才華橫溢的天才。他的智商高達144,但是仍然自謙排不上天才的行列,他說智商160才真的是天才。在
Andrew Payor的工作坊裡,他從頭到尾向我詳細解說他的唱盤唱臂設計理念,毫無藏私。不過,為了守住他的一些設
計秘密,我答應他有些詳情不會寫出來。事實上只要寫出他的設計原則,我想讀者們應該就能瞭解Rockport Technologies
的唱盤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與迷人之處了。
第一天到他的工作坊,Andrew Payor就拿著一塊薄薄的玻璃纖維板以及一塊厚厚蜂巢結構體給我,要我試著分別彎曲
它們,其結果當然是很輕易就可以彎曲。接著,Andrew Payor再拿出另一塊薄薄的玻璃纖維板,把蜂巢結構體夾在二
塊玻璃纖維板之間,然後要我再用力彎彎看。其結果我想您也知道,無論我怎麼用力,這塊三明治結構體就是一點
都無法彎曲。Andrew Payor指著這塊三明治結構體告訴我:「這就是Rockport Technologies產品箱體的基本結構,無論是
LP唱盤座或喇叭箱體皆然。只要上下二夾層的距離增加一倍,這塊三明治式結構的剛性就會變成八倍,所以三明治式
結構越厚,剛性就越強。這樣的箱體結構原理可以發展出各種作法,例如如果要求結實堅固阻尼恰當,可以在玻璃纖
維模子裡灌入環氧樹脂複合物;要求輕盈堅固,可以用蜂巢式結構等等。」除了玻璃纖維,當然還可以採用其他材料
當模子,例如碳纖維(假若要減輕重量)或其他金屬材料。總之AndrewPayor說這種作法早已廣泛用在包括航太工業上
的多種用途上,只不過音響界極少採用而已。
沒有焊接,由整塊金屬車成
說明過箱體基本結構原理之後,Andrew Payor拿起一旁早已準備好的唱臂某個部分要我仔細看,這個唱臂零件包括一根
中空小管子以及複雜鏤空造型,我怎麼看也看不出那根小管子是怎麼黏上或銲上的,因為表面一點接著痕跡都沒有。
Andrew Payor看我百思不解,笑笑指著旁邊一塊厚重的鋁塊說:「其實你手上拿的這個部分是由一整塊金屬去車出來的
,沒有任何部分是黏著上去的。車出這樣一個零件需要30小時,由此你可以想像這些唱臂零件的昂貴成本。」什麼!
這麼複雜的結構竟然是由一整塊的金屬去車出來的?真是不可置信!您想想看,這個唱臂部分還有一根細長的中空管
子,這到底要用什麼車床才能車出這樣的零件?看到我驚訝的表情,Andrew Payor說:「許多人都說我的產品太昂貴,
其實他們不知道我的零件是怎麼製造出來的,所以才嫌貴。我的零件都是由世界第一流的工廠製造出來的,而且往往
全世界僅有少數幾家工廠才有能力生產,像車你手上這個零件的工廠全世界才二家,你可以想見這個零件成本有多貴
!」原來如此,Rockport Technologies的任何一個零件都是由Andrew Payor在電腦上設計繪圖完成,然後交給世界第一流
的工廠加工承製。由於Andrew Payor要求的精度非常高,所以僅有少數工廠有能力承製;又由於訂製數量很少,所以不
僅製造成本昂貴,還要等該工廠有空閒時才能替他做,難怪Rockport Technologies產品生產速度那麼慢。
唱臂管以碳纖維多角度編織而成
為什麼這個唱臂零件一定要由整塊金屬車出來、而不用簡單的黏著方式呢?Andrew Payor搖頭說:「凡是用在LP唱盤上
的零件,能夠不用黏著拼湊就儘量不用,這樣才能讓共振與振動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既然如此,為何不乾脆用整
塊金屬去車出完整的一支唱臂呢?我的意思是:從唱頭蓋開始,連接到唱臂本身、唱臂支點總成、唱臂底座、平衡鎚
等等都「一體成型」這樣豈不是更好嗎?AndrewPayor笑著回答我這個有趣的問題:「唱臂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材料需
求特性,所以無法全部用一塊金屬車成,例如臂管用鋁就不如用碳纖維來得好。」說著,他拿起旁邊的一支臂管,告
訴我:「這支唱臂管大家都看得出來是用碳纖維做成的,但是其加工複雜程度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它是先以正、負15
度的角度交織二層,再以正負45度角交織二層,最後又以0度、90度二個角度交織二層,總共織了六層才完成這根碳纖
維臂管。」
交織六層就能夠完成一根Rockport Technologies的唱臂管嗎?還沒有!Andrew Payor接著拿起另外一根外型一模一樣、但
小一號的碳纖維臂管說:「剛才那根比較大的是外管,我們還要以同樣的方式織另一根比較小的內管,將內管緊密套
入外管裡,這樣才算完成一支唱臂管。」什麼!原來我們所看到的一根碳纖維臂管竟然是內外二根套在一起的。為什
麼要這樣做呢?別忘了一開始Andrew Payor就告訴我們三明治式結構的好處,臂管也是如此,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得到
最好的剛性要求,另一方面又可以得到很好的臂管阻尼特性,降低不必要的振動。
既然唱臂管以那麼複雜的工序完成,為什麼唱頭蓋是另外黏著上去的呢?我注意到唱頭蓋並不是用碳纖維一體製成,
所以向他提出這個問題。Andrew Payor回答:「目前的碳纖維編織加工技術還無法一體成型的把唱頭蓋織出來。」原來
是技術限制,否則Andrew Payor早就讓唱頭蓋與唱臂一體織出來了。
阻尼油槽有其好處
解釋過碳纖維唱臂,Andrew Payor接著拿起長長的唱臂油槽,告訴我這個金屬油槽也是旁邊那塊鋁金屬一體車出來的,
沒有一點接縫。為什麼唱臂要有油槽呢?用過LP唱盤系統的人一定看過各種唱臂油槽,大部分人對於油槽的經驗是負
面的,認為會影響唱臂的循軌能力,讓聲音變得呆呆的。可是,Rockport Technologies的唱臂也使用唱臂油槽,它利用一
根槳片結構伸入油槽,讓唱臂產生阻尼,難道這樣做有益無害嗎?我問Andrew Payor。他說:「許多人對唱臂油槽有負
面印象,那是因為油槽設計不佳以及施用的阻尼油不當所致,從物理的角度來看,唱臂阻尼油槽是利多於弊的。我們
的LP唱盤每分鐘轉33又三分之一轉,換算成頻率,大約是0.5Hz,以這麼慢的擺動頻率而言,槳片在油槽裡所受到的阻
力很小,所以理論上並不會干涉到唱臂的循軌。假若擺動頻率升高到5Hz,也就是每秒擺動五次,那時阻尼油對於槳片
的阻力就不能忽視了。到底阻尼油有什麼作用呢?那是用來吸收12Hz以下唱臂/唱頭結合之後的共振頻率的。可不要
以為12Hz以下的頻率人耳不容易聽到,這段共振頻率其實經過唱針拾取之後,會調變成為1000Hz左右的頻率,那時就
對聽覺有負面影響了,所以必須用阻尼油來吸收12Hz以下的共振頻率。」
原來唱臂阻尼油有那麼大的學問,難怪他堅持要用阻尼油。既然如此,阻尼油到底要選用那一種油呢?記得以前許多
LP迷曾經嘗試過許多種油品,最後都是以耳朵驗收,取自己聽起來最順耳的那種油品來用。Andrew Payor拿出一罐油
讓我看,說這就是他經過多次實驗嘗試之後所找到的最佳油品。我知道您一定很想知道那是什麼品牌什麼型號的油品
?對不起,我看過就忘了,而且也不好意思拿筆抄下品牌型號,畢竟那是他吃飯的Know How之一。
正切、氣浮是最高要求
唱臂一定要用正切唱臂嗎?一定要用氣浮嗎? 針對我的問題,Andrew Payor很堅定的說:「無論多麼精密的唱臂支軸
都難免會有摩擦,有摩擦就會產生細微振動,而任何細微的振動對於針尖而言就等於是在音樂訊號裡加入不該有的訊
息。最好的唱臂支軸就是沒有唱臂支軸,而唯一能夠做到沒有唱臂支軸的作法就是氣浮。」回答過氣浮問題之後,他
接著說:「固定支點唱臂在LP唱片上循軌時,理論上只有二個點是零循軌誤差,其他時間都處於循軌誤差狀態下。要
避免唱臂產生循軌誤差,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以刻片機唱臂進行刻片的方式來循軌,那就是正切循軌。」
短短幾句話,斬釘截鐵的道出唱臂設計的「必要」條件,那就是「正切氣浮」。沒錯!這個唱臂設計道理我想即使論
壇的讀者都懂,不需要什麼大學問去理解。問題是:要怎麼把氣浮與正切這二件事做得百分百正確呢?我想這才是讓
人頭痛的問題。Andrew Payor似乎知道我內心的疑惑,接著說下去:「要設計一支趨近完美的正切氣浮唱臂,需要考量
許多細節,並且克服技術上的困難。例如空氣通過唱臂軸心間隙時,其強度要恰好能夠浮起唱臂而又不會引起亂流而
導致唱臂震動,而且氣流要非常穩定,不能忽強忽弱。再者,唱臂訊號線的安裝與柔軟度也是學問,因為不能讓唱臂
訊號線的拉力影響到唱針循軌。此外,唱臂必須在絕對水平的狀態下循軌,這樣才能讓唱針與唱臂順著唱片溝槽的自
然左右微幅擺動而運動。你知道嗎,針桿與唱臂管必須隨時處在同一條直線上,一旦它們不處在同一條直線上,就意
味著針桿與唱臂管的循軌速度有落差,此時唱臂管會牽制唱針的循軌,而針桿末端的線圈(MC唱頭)或磁鐵(MM
唱頭)也會因為無法維持處於唱頭發電中樞的中心位置而產生失真。」
以真空來吸住唱片
說到這裡,Andrew Payor稍微停頓一下讓我整理思緒,再繼續說道:「你心裡一定有一個疑惑,LP唱片本身就很難平整
,既然如此,要如何讓唱臂處在絕對水平的狀態下循軌?在此我用的是真空,我用真空來吸住唱片,讓它緊緊貼著轉
盤。當真空啟動時,等於在唱片表面上施加每平方英吋2磅的壓力。換算成整張唱片,等於有240磅的壓力壓在唱片上,
遠遠勝過任何唱片鎮的壓力,而且是平均壓在唱片的每一平方英吋上。您知道嗎,以前有許多唱盤設計者設計了重壓
或旋緊式唱片鎮,那都是錯誤的設計,因為無論怎麼壓怎麼旋緊,都只會讓唱片處於更不平整的狀態,你可以想像唱
針好像一個人坐著臉盆從山坡上跌跌撞撞的滑下來,那是多可怕的情景。」
「還有,一般人對於用真空吸住唱片的作法也僅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用真空吸住唱片的另外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讓
唱針在溝槽內循軌時所產生的撞擊反作用力能夠被傳導出去,不要讓反作用力回輸到針尖上,而造成音樂訊號的失真。
我想你一定知道,要阻隔機械振動,最好的方式就是採用不同材料組成的三明治式結構,這樣的內部阻抗會是最強的。
反過來說,如果要讓振動傳遞時的內部阻抗最小,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相鄰接合的物體採用相同的材質,這樣振動才能
在阻抗最小的情況下傳遞。我的轉盤結構非常複雜,在最上面與唱片接觸的那層採用的就是與唱片材料相近的材質做
成,有0.5公分厚度。當真空把唱片緊緊吸附在轉盤上時,唱片與轉盤最上層結為一體,針尖的震動就能夠在阻抗最小
的狀態下傳遞到轉盤裡,這樣才能解決針尖震動時對溝槽產生的反作用力。」
哇!原來這裡面還有那麼多的「眉角」(閩南話,秘訣的意思),如果光看唱盤外表,根本就不知道其中奧妙。說到
這裡,Andrew Payor請同行的此間代理商張志能把轉盤拿過來。那個金屬轉盤看起來不很巨大,但是我看張兄拿起來卻
相當吃力,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光是那個轉盤就大約重達30公斤,難怪張兄要咬牙憋氣。看張兄拿得那麼吃力,
Andrew Payor告訴我:「這個轉盤是用編號303的不銹鋼去車出來的,用來車轉盤的不銹鋼塊重達490磅!」沒搞錯?為
什麼30公斤的轉盤要用490磅重的不銹鋼塊去車呢?難道不能用小塊一點的不銹鋼塊嗎?對不起,當時我的腦海中並沒
有閃過這個問題,所以也沒問他。
轉盤拿過來之後,Andrew Payor要我仔細看轉盤的最上層,他說:「一般人不知道,我們在轉盤最上層的地方還鍍有一
層很薄很軟的膠質,它的厚度大概與一般灰塵差不多,這是做什麼用的呢?當唱片被真空吸附在轉盤上時,轉盤上原
有的灰塵就會被壓進這層薄薄的軟膠裡,而不會壓入唱片溝槽中。假若沒有這層薄薄的軟膠,灰塵會讓唱片與轉盤無
法緊密接合,這樣就會減弱振動傳遞的能力。」
原來這裡面還有那麼多的學問,以前我從未想過細微的灰塵也會影響轉盤表面與唱片的密合。灰塵真的有那麼大的影
響力嗎?我心裡這樣想著,不過嘴上可沒提出這個問題,畢竟我是客人,不好提出這麼尖銳的問題。雖然我認為考量
灰塵影響的設計有點吹毛求疵,不過這也充分顯示Andrew Payor思慮的周到與細膩。
金屬轉盤也是三明治式結構
轉盤的設計僅此而已嗎?不!Andrew Payor請我拿筆敲敲看轉盤。咦?按理說這個轉盤是金屬製成,敲起來應該會有清
脆的鏗鏘聲音才對,怎麼我聽到的卻是「篤篤」的沈悶聲音呢?原來這個金屬轉盤也是三明治結構,裡面夾的是一層
藍色阻尼膠狀材質,能夠抑制轉盤本身的震動,所以敲起來才會是「篤篤」的聲音。其實不僅轉盤本身以這種三明治
方式處理,甚至連唱臂座以及連接著唱臂座的轉盤副底座(用來容納空氣,把重達30公斤的轉盤浮起來之用)也都是
採用這種三明治式處理。總之,Andrew Payor的設計原則就是:凡是會引起共振的地方就要讓它「死」;凡是無法讓它
「死」的振動就要把它吸收;凡是無法吸收也無法讓它「死」的振動就要徹底避免;凡是有摩擦的地方就要以氣浮來
根除摩擦;最後,唱盤與腳架之間也要氣浮以杜絕地面傳來的振動。
氣浮馬達直接驅動
唱臂氣浮我懂,唱盤與腳架之間氣浮我也懂,轉盤氣浮我也懂,然而,氣浮轉盤用馬達「直驅」我就不懂了。噢,我
可能忘了告訴您,AndrewPayor的頂級唱盤System Ⅲ Sirius並非採用皮帶驅動,而是由馬達直接驅動的。什麼!我想許多
讀者與我一樣,一定張大了嘴不可置信:最頂級的唱盤不都採用皮帶驅動的嗎?直接驅動早已被證明聲音不好而下台
一鞠躬了不是嗎?Andrew Payor似乎早已料到我會有這種反應,慢條斯理的對我說:「很多人都認為皮帶驅動是最好的
方式,其實不對。因為無論你採用的是何種型式的馬達,都一定會產生細微的規律間歇性抖動,這種抖動隱藏在每分
鐘三十三又三分之一轉內,也會產生人耳可聞的調變頻率。此外,皮帶驅動時,一定會把轉盤軸承朝一個固定方向拉
過來,此時軸承與軸套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持續摩擦,有摩擦就有振動,這種振動會經由轉盤傳遞到唱針上,造成負面
影響。因此,唯一能夠去除傳統直驅與皮帶問題的就是我所用的氣浮直驅。」
「氣浮直驅」?怎麼可能?傳統的直驅方式是把轉盤套在馬達軸心上,讓馬達直接驅動轉盤每秒轉三十三又三分之一
轉,難道Rockport Technologies的「氣浮直驅」是將轉盤以空氣浮托在馬達上方,利用磁感應的方式來控制轉盤的轉動嗎
?看到我不可置信的模樣,Andrew Payor拿出紙筆,畫了氣浮馬達直驅轉盤的簡圖,並且告訴我這是非常尖端的科技,
目前據他所知全世界只有一家能夠製造這樣的馬達。全世界只有一家能夠製造?那成本豈不貴死了?我提出這個問題
,Andrew Payor回答那是當然的,因為一來那是特殊技術,二來Rockport Technologies的定貨量實在太少,所以幾乎每個
氣浮直驅馬達都是特別定貨生產,所以價格很昂貴。到底有多昂貴?Andrew Payor要我猜猜。讀者們,在此我也請您猜
猜看,我相信沒有人能夠猜中價格。來!謎底揭曉:這套氣浮直驅馬達(包括空氣軸心與相關控制線路)每個要價一
萬五千美金以上!我的天!一個LP唱盤馬達要價一萬五千美金以上,難怪System Ⅲ Sirius唱盤唱臂連腳架比一部大汽缸
賓士汽車還貴。
售價昂貴但利潤很少,決定停止生產
看到我驚訝的模樣,Andrew Payor嘆了一口氣,慨然的說道:「你們一定以為我賣唱盤賺了很多錢,今天看到這裡簡單
樸素的一切,我想你們應該知道我並沒有賺很多錢,事實上我也不想賺很多錢。雖然我的唱盤賣價那麼貴,但是你知
道嗎,從向廠方訂製零件開始,到零件交貨,組裝完畢大約要花半年。時間耗費那麼多,我要求的零件品質又是世界
上最好的,成本非常昂貴。最後算起來實際得到的利潤真的少得可憐。如果定貨量多那也罷了,問題是定貨量少到我
無法維持生存,所以我才會決定在現有的訂單交清之後就不再生產LP唱盤了。」
聽到Andrew Payor這麼說,我的心裡一陣不忍。可惜啊,這麼傑出的唱盤以後永遠看不到了。當下,我有股衝動,差點
脫口告訴Andrew Payor:「就是因為很少人真正瞭解System Ⅲ Sirius的與眾不同處在哪裡,所以才會嫌貴啊!如果能夠透
過適當管道,讓多金的LP迷瞭解它的珍貴與稀有性,一定會有更多人想要擁有它的。你現在不想繼續生產System Ⅲ Sirius
,萬一以後你的手腳完全萎縮了豈不永遠都買不到這麼傑出的唱盤了?」不過我還是忍住了,天才藝術家的作品本來就
不宜多, 如果LP唱盤的藝術真的注定要失落,那就讓它失落吧!
LP唱盤系統不能悖離物理原則
由於我以前對各種唱頭唱臂相當熟悉,同時也瞭解唱盤系統,因此我與Andrew Payor聊了很多有關唱頭唱盤唱臂諸事,歸
納起來,Andrew Payor對LP唱盤系統的觀點完全從物理原理出發去設計,並非天馬行空憑經驗瞎子摸象。他說許多市面上
賣得不錯的LP唱盤系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問題,因為它們的某些設計根本就違反了物理定律。例如唱臂支軸與唱針針尖
之間的距離要儘可能的長;唱臂支軸中心點要盡量與唱片表面處於同一高度上;平衡錘要能夠儘量往後移;彈簧懸吊避震
讓問題更加複雜等等這些基本設計原則許多LP唱盤系統都沒有做到,這樣的唱盤系統重播音樂時,可能用家覺得好聽,但
一定充滿音染。他說LP唱盤系統要做到完全無音染很難,但是設計者必須秉持良心,不能故弄玄虛欺騙消費者。他也很遺
憾許多音響評論員不懂LP唱盤系統的基本物理常識,以致於誤導了消費大眾。聽Andrew Payor這一席話,突然渾身一陣燥熱
,暗忖自己不知是否在不自覺中也誤導了讀者,戒之戒之。
不必多費手腳修改幫浦
除了唱臂、轉盤、直驅馬達之外,System Ⅲ Sirius還有許多可談的地方,如底座、腳架、伺服控制、空氣幫浦等,不過這些
比起唱臂、轉盤、直驅馬達等已經算是小Case了。底座的製造方式與他家喇叭箱體製造方式一樣,先以0.8公分厚的玻璃纖
維製成模子、再灌入環氧樹脂混合物,最後再打磨,您所看到的就是重達180磅的漂亮黑色沈重實心底座,用手敲起來聲音
篤篤的,感覺不到絲毫振動。而腳架與底座的接觸則以氣浮行之,這樣一來,任何從地板傳來的振動通通無法傳到唱盤底
座裡。至於伺服控制線路,那是直驅唱盤所不可少的。最後則是空氣幫浦,我知道台灣有許多使用氣浮唱盤的用家都更改
過原廠所搭配的空氣幫浦,那表示原廠空氣幫浦並不適合台灣用家需求。Andrew Payor說他的空氣幫浦具有過濾除濕能力,
空氣壓力也經過仔細計算,可以適合大部分地區的氣候需求,用家不必多費手腳。
失落的藝術
看到這裡,我想讀者們已經對Andrew Payor這個人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當然也對Rockport Technologies的產品有了全新的印象。
而Rockport Technologies的唱盤系統,在您看到這篇文章時,它們早已不復生產,即使您有錢也買不到。既然如此,為什麼我
還要寫這篇文章來吊讀者胃口呢?或許您要這麼質問。我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推銷Rockport Technologies的LP唱盤系統,而
是要告訴讀者們:世界上曾經有過這麼精彩的LP唱盤系統;世界上還存在著Andrew Payor這麼天才洋溢的音響器材設計者,
我們要珍惜上帝賦予他的天分。或許,Rockport Technologies的LP唱盤系統在Andrew Payor的眼中已經是失落的藝術,但是,
我相信千年以後,當世界上所有的LP唱盤系統都已化為朽土時,唯一還存在地球上的可能就只剩Rockport Technologies的LP
唱盤系統了。那時的人類才會驚覺人類文明史上真的有過這麼一段輝煌的LP時代。或許,那時的人類會稱我們這個時代的
LP唱盤系統為:失落的藝術。後記:由於我答應有些事情不能公布在媒體上,所以最後一段話的源由我不能說,就讓讀者
們自己去想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