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首次发表】无声的音乐-兼谈布鲁克纳、切利、及郎朗 [复制链接]

查看: 7874|回复: 33
1#

写得很好!
静謚之声,那种无可名状的张力和情绪,确实切利和郎朗用这种静謚之声抓住了听(观)众,尤其是切利的静謚之声,绵无边际,无声之中绵延起伏,是只有他能做得使极弱这么具象。
但这些并不是音乐的全部,这也就是为什么切利、郎朗始终没有更上一个台阶的原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构方式和一种处理方式,用到越过极致,也就会变成“滥情”,切利尤其陷入了这种无法自拔的“静謚”的泛滥。
我是批判切利的。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0/5/9 12:17:2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超级歌剧迷
TOP
2#

原帖由 亮亮2 于 2010-4-25 15:49:00 发表
谢谢y兄评点。有趣的是。读您的帖子,一开始以为遇到知音了,没想到话锋直转急下,马上批判起来了。我只能说这是美学取向偏好不同罢了。

当然,拿“批判”二字来说道切利或有大不敬之意,但文艺欣赏应该提供和提倡批判的精神,批判并不等于打倒,批判和批评也折射出欣赏的态度的不同。批判反映出一种坚定的欣赏态度,批评不痛不痒或是言不由衷。文艺批评也可以是文艺批判,绝无固步自封。“五四”精神开创了文艺欣赏的新纪元,有思考的欣赏绝对比顶礼膜拜式的吹捧来得有价值。
亮兄写得很好,欣赏亮兄的文艺欣赏,我应该是您的“知音”。切利在摆弄极弱音场时的确大师风范,但他的追求有时脱离了作曲家的作品,这是我要否定的。能在郎朗的演奏中,体味到演奏家如此处理的意境,足够美学水平的不一般了。但郎朗有时在处理谷峰情绪上扬抑得过度了,那就有招摇之嫌;拿他和霍洛维茨相比,就能比出个究竟来。
超级歌剧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