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4-5 17:27:00 发表
原帖由 mzl 于 2009-4-5 16:35:00 发表 严重同意!关于当代艺术,让人难以接受的就是发展的模式,是对已往的“颠覆”,而不是我们习惯的“传承”或“扬弃”、“批判的吸收”等等,这个观念的门槛很难迈过去。 |
兄台说得对!我还是举黑胶作为例子来谈。其实黑胶在国外从来没有出现断层。在cd刚刚出现的时候,很多外国音响设计师就已经认识到C |
国内的情况有所不同于西方:黑胶从来没有真正在国内获得过大众或是小众的生命,充其量也是在国内不长的时间段内昙花一现般的留下点印迹,所以,中图即便把所有的库存兜底翻或全国各音乐院校图书馆以及私人拥有者在80年代CD出现初的黑胶藏量总和也不会比一个瑞士小镇所拥有的黑胶藏量来得多。记得很清楚,当年黑胶在中图上柜到撤柜全线让位于CD的时间在5-6年间,在这期间,黑胶的售出量也是有限的,而且那些唱片也都仅仅是70年代末发行的品种,绝无录音黄金年代发行的品种。那时为什么听黑胶绝不是为了追寻什么往昔年代的美好回忆或是追求音响的发烧,而是确确实实地为了省钱,听黑胶可以把不容易得到的有限的金钱用来买尽量多的音乐媒介,那时的密纹唱片价格仅仅是CD的十分之一吧。即便这样,黑胶也没有在国内盛行起来过,因为建国后古典音乐/西方音乐就从来没有成为过大众的欣赏流行,没有听古典音乐的这些人群组成的参天大树,所谓的黑胶也就是无本之木。后来,邓丽君、张国荣、谭咏麟进入大陆后,黑胶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小范围留心了不几年,但那和今天所说的黑胶概念无相交意义。这种状况在CD盛行的今天也是没有多大改观,开一家倒闭一家的古典音乐唱片店就是市场最好的回答,最后,古典唱片只能萎缩到网购的一个小角落了。
听古典音乐黑胶,说到底还是一小撮顾影自怜的人在自恋,在沉迷于那从来没有在我们眼前真实过的太虚幻境。从这层面上看,听黑胶是一种眷恋,但也只是一小撮人的眷恋,没必要,也不可能鼓噪大众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