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复制链接]

查看: 40317|回复: 109
1#

回复: 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8-10-24 13:21:00 发表
我有第一张正版CD的时候是1995年(那时我只是个初中生,父亲买给我的),那个时候正版的东西对于我父母的收入来讲可不是说买就能买的。转眼间13年过去了,现在的我也是穷得买不起新CD,所以只好买二手的。美国这边没有盗版一说,倒是网上有非法的ape下载。我尝试过去下,但发现电脑所耗的电费还倒不如去买张便宜的二手CD划算,只能作罢。这几天回想一下,我现在有的CD里大部分是EMI的。


很多时候,我是和Felix兄正相反,因为我已经担不起一直买正价CD的负,转而搜集这些CD源头的LP,倒并不是像S兄对黑胶独钟有情的。我从一开始听音乐就是买LP,直至很长时间以后才战战兢兢地花了百多元(十几年前的百多元那是什么概念啊!)买了第一张正版CD-----大卫/克吕伊坦的贝小协,以后当然条件好了,慢慢CD和黑胶都积累到一定程度了,但直至今天,CD和黑胶放在我面前,我还是会选择黑胶。原因很简单,不是因为黑胶更靓声、更耐听,而是黑胶价格实在是比CD划算。只有很少的时候,追逐名版、头版的时候,黑胶的价格可以超越CD。Felix,国外也是黑胶远远比二手CD价格低呀!
很愿意听Felix兄继续进行下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Felix推荐、介绍的这些CD中,用心的你也就可以吸收到对于如何选择EMI浩若烟海的曲库中,哪些真正是价廉物美或者是内中价值连城的宝贝了,在购买EMI黑胶时循着这些知识能有的放矢。这是我对Felix兄此帖的解读,我的一家隅言。


这是几张我很喜欢的EMI邮票狗系列(70年代发行)的唱片,在CD的正价天使系列中也有发行,其录音也见仁见智,但其价值正逐渐随着时间的检验而越来越被更多的爱好者发现。
Beethoven Sym.6-New P.O,Giulini(EMI,color stamp).jpg (, 下载次数:807)

jpg(2008/10/25 0:18:59 上传)

Beethoven Sym.6-New P.O,Giulini(EMI,color stamp).jpg

Berlioz Romeo et Juliette-Giulini,CSO(EMI,color stamp).jpg (, 下载次数:799)

jpg(2008/10/25 0:18:59 上传)

Berlioz Romeo et Juliette-Giulini,CSO(EMI,color stamp).jpg

Brahms Sym.No.2-Adrian Boult,LPO(EMI,color stamp).jpg (, 下载次数:774)

jpg(2008/10/25 0:18:59 上传)

Brahms Sym.No.2-Adrian Boult,LPO(EMI,color stamp).jpg

Tchaikovsky Suite No.3-LPO,Adrian Boult(EMI,black stamp).jpg (, 下载次数:762)

jpg(2008/10/25 0:18:59 上传)

Tchaikovsky Suite No.3-LPO,Adrian Boult(EMI,black stamp).jpg

最后编辑yilinliulin 最后编辑于 2008-10-25 00:18:59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EMI天使正价版连载点评

我把Felix兄的好帖搅了。罪过。
我也和Felix兄一样,对EMI录音情有独钟,非EMI有什么重量级录音师和发烧录音,而是EMI犹如故宫深不可测宝藏的录音曲库中实在是珪玉无数。朱里尼在EMI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早期录音、布尔特的英国曲目以外的德奥作品录音,尽管不时地可以在EMI现在的一些廉价系列中见到一、二,但由于这些录音录制的年代往往已经是60年代晚期至7、80年代,在一般音乐玩家眼光中,这些录音和EMI黄金年代的那些著名的重量级经典相比,显得黯然无光。但是这两位大师用朴素、不同于德奥指挥家厚重严肃的语言演绎的这些录音,实在是具有深刻的价值的。由于已经处于立体声模拟录音技术的最成熟时期,这些录音几乎没有可挑剔之处。
另外像巴比罗利指挥的勃拉姆斯、德沃夏克作品也属于这种情况,这些录音犹如有待开发的金矿,其真正价值却被低估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