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是一间好的听音室?渝:您能否再举出一些实例来说明房间声学特性的重要性?查:好吧,先说说我在德国搞的一间听音室。那其实不是一间专用听音室,而是研究所所长的办公室,面积35平米,体积大约100立方米,大概是为了对外宣传的需要,要求在保持办公室原貌及功能不变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声学处理,能够兼作一个高质量的听音间。我只对这间房子作了一些简单的声学处理,就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测量结果表明:频响曲线非常平直,一点也不比专业的听音室差。有一家历史很悠久、规模很大的私人录音公司的负责人和两个录音师来到这里一听,说在这问屋子里走来走去,各点的声音怎么都是一样的?其实这就是声学处理得当的结果。有些声学特性很差的房间,最佳听音位(也就是发烧友常说的“皇帝位”一一渝生按)的区域非常狭小,甚至只要头歪一歪就不对了。人在听音的时候怎么可能把头绑在那里一动都不动呢?通过这个例子就可以知道:正确的声学处理不仅可以改善频响,而且可以扩大最佳听音位的范围,对音箱摆位的要求也可以松一些。后来他们又把自己录制的带子放出来听,认为低音太重了。我告诉他:不是这间房子的低音太重,因为测量结果表明这问房子的频响是非常平直的。这只能说明你的制作间的低音太不对了,你在那间房子里觉得低音不足,就拼命把低音往上调,现在拿到正确的房间里,低音就显得多了。他反驳说:你们把房间的频响作得如此平直,但实际上没有一个房间的频响能做到如此平直。我告诉他:你说得很对,我们的房间处理得水平非常高,实际的房间很少能做到。实际房间的频响是什么样的呢?如果只测一个房间,那肯定有许多峰谷,但如果测量一千问、一万间,然后把测量结果平均一下,那平均值一定是一条平直的曲线。制作间的频响只能按照平均房间的情况来做,也就是说,频响一定要平直。渝:您对这个房间的处理方法很复杂吗?业余条件下能不能做到?查:完全能做到,这叫做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我所采用的办法主要是加了一个十厘米厚的吊顶,吊顶的材料是我在德国研制的一种“复合板共振吸收器”。当然也采取了一些其它措施。开始研制这个东西的时候,德国人提出要求:厚度不能超过十厘米。最初我觉得这不可能,因为我在国内的时候为搞一个录音室,曾把吸音材料加到1.3米才解决问题。但是德国人非常死板:说十厘米就是十厘米,一厘米也不准超过。结果一咬牙也就搞出来了,在许多地方使用效果都很好,还申报了专利。渝:这种吸音材料确实太好了,但那是德国产品,又申报了专利,国内的业余爱好者恐怕很难弄到,价钱也不会太便宜吧?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用什么办法才能把房间的声学特性搞好呢?查:好,我先介绍一些基本原则。我们听音的房间从声学上看都是“小房间”,所谓小房间是指与波长相比。例如50赫的声波,波长是6.8米,房间的几何尺寸与之相比就显得小了。小房间的声场肯定是不均匀的,不均匀就要处理它。处理的基本原则是:1.房间的体积绝对不要浪费因为简振振动频率的密度取决于体积,体积浪费掉了简振振动频率的密度就小,声场就不均匀。例如说房间的频响曲线上50赫处有个谷,就说50赫附近没有共振频率,所以根本激发不起来,我们也就听不到这个频率的声音。所以,不必要地浪费体积的东西千万不要放。比方说:有的人为了增加低频扩散,作了两个低频扩散体放在屋子里,这是完全没有用处的,因为扩散体要起作用,它的几何尺寸必须与要扩散的波长相当,你的扩散体是不可能作得这么大的。放进一个不起作用的扩散体,岂不白白浪费了体积? 还有人把顶棚和墙做成曲折形,这对解决低频的扩散问题也是没有用的。当然,对解决回声问题还是有好处的。2.调整房间的几何尺寸为一个合适的比例,可以使简振振动频率的均匀度得到改善,并能解决驻波问题。3.如果房间的大小和尺寸已经确定,无法修改,那么就要尽量加大低频的阻尼和吸收。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恐怕是最现实的办法。吸收材料加多少为好?说得极端一点:永远不可能过份多.只怕不够,你想过份都不可能。我曾经作过一个试验:一个体积约100立方米的小房间,用扬声器在里面播放音乐信号,用假人头接收,人退到屋子外面用耳机听。同时还从声源直接接出一个信号,这个信号是没有经过房间的,两种信号作A、B对比。我发现:随着吸音材料越加越多,听到的低频也越来越多。最初听不到的一些低频信号如鼓声之类。在吸音材料加多后也能听到了。而且吸音材料越多,AB两组信号就越一致,也就是说:通过房间的信号就越接近声源中原有的声音。为了测数据,我又把吸音材料全部去掉,搬进仪器,再把吸音材料重新一点点加上去。结果确实是这样:随着吸音材料的加多,房间的频率响应越来越平直。 总之一定要有足够的吸收。有一种误解:当低音不足的时候,就以为低音混响时间不够,低音吸得太多了,实际上恰恰相反。 渝:能否更具体地说说:应该用些什么材料,怎样作法呢?过去曾见过有人介绍:在墙上贴泡沫塑料、挂壁毯等等办法,这些方法有用吗?查:对于低频而言,这些作法都是没有用的。常规的办法是在墙角、墙棱处加上墙角吸声器。这种吸声器在业余条件下也可以作,比方说用纸箱板做成一个长盒子,打上孔,里面放玻璃棉(用塑料薄膜包起来)。不愿用玻璃棉也可以放泡沫塑料或其它织物,放衣服也可以。关键是尺寸一定要够大,一般要求为待吸收频率的1/4波长,而且一定要放在墙角。有些房间在顶角上有一排吊柜,也可以利用起来,只需在柜门上打孔或换成纱门,让它能透气,里面仍然可以放衣服。当然,只用吊柜有时还不够,那就再想办法加别的东西。还有人把吸声器做成花架的形状,放在墙角,上面仍然放一盆花,很美观,声学效果也不错。混响时间——长些好还是短些好?渝:前面谈了许多关于房间频率响应的问题,房间声学特性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是混响时间,听音室的混响时间应该调整到多少才算合适?查:我们需要的是节目源中原有的混响,而不是房间所产生的混响。但任何房间都不可能没有混响,我们所听到的声音是房间的混响与节目源的混响相叠加的结果,如果房间的混响时间过长,听音效果当然会受影响。渝:既然房间的混响是有害的,那么是不是说:应该把混响时间调得越短越好呢?查:不能这么说。虽然从原则上说,混响时间越短,听到的信号就越逼真,比方说在消声室里听,这时完全没有混响,听到的信号就最逼真。当前国际上对理想听音间的要求是“中性”,什么叫“中性”?那就是要求在房间里听音等于没有房间,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混响。但是人不可能在消声室里听,而且如果房间做得太“干”,会引起一系列其它问题,不易处理。例如设备面的反射问题:在一间很“干”的房间里,设备面的反射声就会显得很突出,再者,太干的房间也不符合人的习惯。刚走进消声室的时候,你会觉得“压耳朵”,但十分钟以后就好了,你会感到说话的声音很清楚。前面提到的那间经过声学处理的办公室,人刚一走进去会觉得有些异样,但在这个房间里呆一段时间后再到别的房间里去,你就会觉得声音发混,不如这间房子好。 另一个问题是:把中、高频的混响时间作得短一些是比较容易办到的,低频的混响时间则不可能作得很短。比方说:把中高频的混响时间做到0.1或0.15秒,而低频为0.5秒,声音就会觉得非常难听,非常闷。有人遇到这种情况就认为是中高频混响时间太短造成的,我总是告诉他:这不是中高频太短,而是因为低频太长了。如果把低频混晌时间也拉到0.1至0.15,甚至只要拉到0.2至0.3,马上就会觉得一点也不闷。我们可以想一想:在室外听声音的时候,那可是一点混响也没有的,可我们从来不会觉得闷,为什么屋子里面的中高频混响时间一短就会觉得闷?问题就是低频混响时问太长了。渝:怎样做才能缩短低频混响时间呢?查:仍然是吸收。尽管无法做得很短,但要想尽办法让它短,还要注意在整个频段上的线性平衡。>>>>>>>>>>>>>>>>>>>>>>>>>>>>>>>
渝:今天谈得真不少,尽管还有许多问题想向您请教。但是您明天就要远涉重洋到德国去了,我实在不好意思再打扰您了。希望以后能为我们再介绍一些室内声学处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听音间的设计实例。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查:也谢谢你。今后有机会的时候一定尽量满足你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