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这里也发一个吧:脑哥的古典音乐流水帐-发个自言自语的不定期... [复制链接]

1#

原帖由 wudanao 于 2015-7-3 5:49:00 发表

贝多芬的这个英雄变奏曲由自己的英雄交响曲中得来。那个交响曲罗里罗嗦的我个人很少听,

兄台说反了。英雄变奏曲是1802年创作的,英雄交响曲是1804年创作的。
分享 转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

喇叭花巴赫《赋格的艺术》改编曲,这部作品以巴赫《赋格的艺术》为框架进行改写,里面可以听到贝多芬《英雄》,勃拉姆斯的交响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等著名古典音乐的片段,非常有新意和创意,值得一听。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

勃拉姆斯是一位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家。
据统计勃拉姆斯一共作有7首钢琴变奏曲。包括: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舒曼主题变奏曲,亨德尔主题变奏曲,德国民歌主题变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包括双钢琴版和乐队版)。大家想想,还有哪些?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

谈到柴六,当年爱乐杂志采访余华,谈到柴可夫斯基,感觉余华的理解很有水平。
当时余华才听古典音乐不久。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

原帖由 wudanao 于 2015-7-26 15:35:00 发表
这个访谈能在网上看到么?
可以的,请看: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402/09/714254_459990504.shtml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

圣桑被称为法国的贝多芬看来还有几分道理。

圣桑在音乐的很多领域都有建树,在古典音乐的很多体裁都有很不错的作品。圣桑自己是管风琴家。圣桑的引子和回旋随想曲听过薛伟的现场,这个作品据说难度很高。最早接触圣桑的作品是他的《天鹅》,有很多版本,后来知道斯塔克的版本很有名。圣桑在协奏曲方面造诣也很高。除了钢琴协奏曲,他在大提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方面都有杰出的作品。圣桑在交响诗方面也有一手,象死神之舞。。。。

如果你的音响够发烧,一定要听听圣桑的管风琴交响曲,这是我听过的最火爆的交响曲之一。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原帖由 wudanao 于 2015-7-27 14:24:00 发表
感谢兄台回复,只是恕我直言,"法国贝多芬”这个称号实在是第一次听说,而且即使有这个称号那放在圣桑身上也是非常勉强的;毕竟这两个人的音乐艺术几乎毫无相似之处啊!
再着,那首“天鹅”只是“动物狂欢节'的一部分,演奏起来难度极低;探讨这个的版本就好像探讨致爱丽丝谁弹的好一样,个人认为意义不大。

哪个引子与回旋得确难度很高;连同圣桑的几首其他小品,应该是献给当时的知名小提琴家萨拉萨蒂的炫
哈哈,我也是看书知道的,之所以称圣桑为法国的贝多芬可能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圣桑在法国音乐史上的地位相当于贝多芬在德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圣桑的写作技术非常全面,圣桑在很多音乐体裁都有很著名的音乐作品,这方面有点象贝多芬。

圣桑和弗雷都是管风琴家。他们和阿兰兄妹这些人被称为管风琴历史上的法国学派。管风琴历史上有两大流派,另一派是以巴赫,瓦尔哈和卡尔里希特为代表的德国学派。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称圣桑是“法国的贝多芬”是古诺说的,其实从音乐风格和人生经历来说,圣桑更象莫扎特。圣桑和莫扎特从小都是早熟的音乐天才。不过圣桑要比莫扎特长寿很多。圣桑生平除了精通音乐,他在其他人文学科,象哲学,历史,考古等方面都很有才能。圣桑也是音乐史上的一个通才,是“以通驭专”的一个范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

原帖由 wudanao 于 2015-7-28 17:13:00 发表
圣桑是否是”早熟的音乐天才“,我觉得得看看圣桑早期的作品,不知道都有什么,呵呵

圣桑早期的音乐作品其实还不是很成熟,说他是“早熟的音乐天才”主要是说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与莫扎特很相像。圣桑两岁多就开始学钢琴并很快就可以和别人一起演奏贝多芬的室内乐作品,11岁首演,可以任意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里的任意一首,同时也可以演奏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

原帖由 wudanao 于 2015-7-28 3:15:00 发表
【7月27日】
若要想去了解bolet鼎盛时期的风采,这张碟子很是绕不过去。rca的现场, 恰空的改编与瓦格纳唐豪瑟的改编,两首极度消耗体力的作品,bolet弹奏的极其精彩,晚年在decca留下的那些阳痿录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恰空的改编曲应该是布索尼的巴赫恰空改编曲吧。
这个作品,鲁宾斯坦,切尔卡斯基,米开朗杰利和普列特涅夫等人都有录音。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

原帖由 ludwig2000 于 2015-7-29 10:38: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5-7-27 11:00:00 发表
圣桑被称为法国的贝多芬看来还有几分道理。

圣桑在音乐的很多领域都有建树,在古典音乐的很多体裁都有很不错的作品。圣桑自己是管风琴家。圣桑的引子和回旋随想曲听过薛伟的现场,这个作品据说难度很高。最早接触圣桑的作品是他的《天鹅》,有很多版本,后来知道斯塔克的版本很有名。圣桑在协奏曲方面造诣也很高

古诺说圣桑是法国的贝多芬,虽然不一定非常严谨,但也有一些道理。因为综合多方面来说,圣桑在他那个时代就比较突出。在古诺那个时期,圣桑的音乐名气也非常大,他在法国音乐的地位也非常高。圣桑从小就被认为是天才,贝多芬也是。圣桑在各个音乐领域涉猎的范围也比较广。圣桑也是著名钢琴家,指挥家,他非常博学,他在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方面都非常突出。在当时,圣桑的名气非常大。当时皇室对他都另眼相看。

圣桑的音乐风格其实和贝多芬基本上属于浪漫主义,贝多芬属于早期浪漫主义,而圣桑基本上属于中期浪漫主义。圣桑的音乐风格一生比较尊重传统,即使在现代音乐风起云涌的年代,他也没有随波逐流。

从整个音乐史来看,德彪西和比才音乐成就也非常高。但在圣桑生平那个时代,综合多方面来说,圣桑在法国音乐史上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

原帖由 wudanao 于 2015-7-29 12:03:00 发表
是busoni改编的。busoni本人还留下过录音呢
普列特涅夫和鲁宾斯坦的版本比较常见。普列特涅夫的是卡内基现场。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

原帖由 爱美丽 于 2015-7-29 13:38:00 发表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5-7-26 15:07:00 发表
谈到柴六,当年爱乐杂志采访余华,谈到柴可夫斯基,感觉余华的理解很有水平。
当时余华才听古典音乐不久。

同感,至今对那篇文章有印象,对老柴的评价很中肯。

那篇对话的文章是登载在当年的爱乐杂志。在余华的《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这本音乐笔记里也有。我也认为余华说得很在行。

我觉得老柴的音乐有两个很鲜明的特点。一是他受民间音乐影响,象他的《如歌的行板》就是受一首乌克兰民谣影响而作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老柴善于描写人的心理活动,最有名的就是《悲怆》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

原帖由 wudanao 于 2015-6-29 6:17:00 发表
【2015年6月13日】
今天在俱乐部听到有人提到weissenberg,于是把这张碟拿出来重新听了一下。
这是我听过的最交响化的拉二钢协之一了,维森博格的钢琴几乎是求于夹缝中生存而不得.这首曲子的表达甚至是钢琴部分也感觉是跟着卡拉扬的思路在走,过分的戏剧性,夸张性听着有些不自然,很难说是个好演绎

魏森伯格是施耐贝尔的学生,也曾经得到过兰多夫斯卡的指导。
他比较擅长一些技巧和音乐同样艰深的曲目,象拉赫玛尼诺夫和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
他曾经演奏过黄安伦的《钢琴协奏曲》,作品长达50分钟。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5#

现代主义的钢琴协奏曲主要是探索钢琴协奏曲这一音乐形式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甚至极限,表现出音乐多元化的特点,象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甚至勋伯格的作品是音乐发展到这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新维也纳乐派的音乐家勋伯格采用12音序列创作手法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了他的《钢琴协奏曲》。虽然勋伯格的钢琴协奏曲属于现代音乐,也是采用12音序列手法创作,但在作品结构上还是遵循了传统。勋伯格这个作品的唱片版本以波利尼的版本最有名,波利尼擅长现代作品。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5-08-03 09:44:31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6#

勋伯格属于表现主义,音乐上的表现主义和美术上的表现主义是有紧密关系的。表现主义艺术思潮的产生和康定斯基那个“青骑士社”有关,“青骑士社”发表了很多表现主义的艺术理论,而勋伯格也在“青骑士社”发表了很多表现主义音乐的理论。

表现主义这种现代音乐在作曲技巧上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规则,超出了传统艺术的审美标准,也超出了人们的听觉习惯和音乐思维。我们不能再用传统的方式来理解现代音乐。对现代音乐的理解,也是有争议的话题。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聊聊这个话题。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7#

怎样欣赏现代音乐?(本文是转载,仅供大家参考)

这个问题太大了,我尽量理清条理,想到几点说几点吧。

第一,放弃对优美旋律和和谐和声的期待。从巴洛克时期开始到勋伯格之前(或者再往前稍微推点,德彪西之前)的所有音乐,都差不多是按照一套音乐理论(即传统和声学)写出来的。所以,在这套规律下,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音乐作品,其和声、旋律走向都是完全有规律可循的。(T-PD-D-T的和声功能圈)。所以,这种作品听多了,哪怕对音乐理论没有学习和了解,感性上也会对这种理论支持下产生的音乐的进行有种大致准确的预期。但是现代音乐的理论体系可以说是完全打破了传统和声学体系的。所以,一方面和传统作品的和声体系不同,所以,音乐的走向是完全违背你的预期的;另一方面,可能你对于现代音乐理论体系指导下写出的作品的音乐语汇风格还没有做到想传统作品那么熟悉,这也是你无法接受的一个原因。所以,我觉得,在听现代音乐的时候,放弃对又没旋律和那种一四五一的功能体系和声的期待感,去把现代音乐中的那种给听众的各种意外感当做一种习惯,可能会帮助你接受现代音乐。

题主提到的”毫无旋律性可言,通篇充斥着尖锐的和声和混乱的节奏”,某种程度上来说,即正确又不正确。首先说旋律。对于当代音乐创作来说,旋律的确已经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不重要的因素了。因为,第一,前人已经写出了那么多好的旋律,现在的作曲家没有必要再去重复那些旋律。第二,现代人的情感并不是单纯的优美旋律就可以表达的。比如说,二十世纪初的表现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思潮,是和以勋伯格为首的无调性音乐紧密联系的。因为传统的功能和声和优美旋律,是没有办法表现这些思潮的。而这些思潮又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无调性音乐蕴含的审美趣味,又可以很好地切合这些思潮。关于尖锐的和声,原因也有些相似。因为传统音乐创作中,几百年用的都是一个体系,其实想想也挺无聊的,艺术保持生命力的方式就是不断地去创新,突破原有的创作边界。所以,和声上的创新也是必然会出现的。但是,现代音乐发展到现在短短100年,新的和声规则已经有完好的理论去支持。刺耳和声并不是随意胡乱写出来的。每一个和声都会有其需要表现和承载的音乐意义。关于“混乱的节奏”,这点我是不能同意的。题主所谓的“混乱”,其实意思大概是说,没有一个传统音乐里的那种稳定的节奏感了(比如四三拍强弱弱,四四拍强弱次强弱这些节奏律动)。但是,没有稳定的节奏感,不能等同于节奏混乱。相反,当代音乐中的打破传统节奏型的强弱规律的律动感来写作节奏,反而是更需要精确性的。因为作曲家会把每个声部或者音符的Attack放置到一个节拍的时间线上的任意一点(比如三连音的最后一拍开始演奏,或者从四个十六分音符的第二个开始进入,等等),所以,不论对于作曲家还是演奏家来说,对节奏的精确把握都是需要更加严格的。所以,对于题主的建议就是,放弃对那种有稳定的律动感的节拍的期待,也是欣赏现代音乐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上面这一点总结一下就是:放弃对传统音乐中的那种和谐感、稳定感的期待,张开双臂,去拥抱现代音乐中的那些你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感。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听到的会是啥,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


第二,相对来说,传统音乐的意义更倾向于取悦听众,现代音乐的意义更倾向于作曲家的自我表达。所以,前者更倾向于作曲家迎合听众(或者至少是作曲家和听众的审美趣味和音乐听赏习惯是大致一致的),后者更倾向于听众去应和作曲家(或者说作曲家的审美趣味是不同于听众的)。所以,欣赏传统作品的时候,你的态度可能是:这个曲子真好听,听着真舒服。这个作曲家真不错。但是欣赏现代音乐的时候,可能要适当地转变态度,应该抱着通过你听的作品去试着理解作曲家的乐思的态度去听(但是我强调一点啊!!!这里说的理解作曲家的乐思,是单纯地说理解作曲家的乐思,而不是那种中小学语文课中心思想类型的瞎猜作曲家的写作目的啊!!!)。当代音乐作品,作曲家的乐思可能会是千奇百怪的。如果你听到一个特别新颖特别奇异的东西,应该意识到这是作曲家的才华和独特思维的体现,而不应该想:这里不符合我的预期,所以不好。这个,一方面又说回上面一点的观点了,另一方面,顺便再强调一下:现代音乐千奇百怪,肯定有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喜欢的就可以多听,不喜欢的也没必要强迫自己去听。因为虽然不能因为作曲家的创作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就说作曲家不好,但是听众完全是有权说自己喜欢或不喜欢某个作曲家的(概括一下就是:不要妄言某个作曲家好不好,但是可以说自己喜不喜欢某个作曲家。)

第三,其实,现代音乐中也并不是所有音乐都是无调性、不协和的那种类型啊。还是有很多重要作曲家是以写作和谐音响的作品闻名的。比如Arvo Part, Gorecki, Philip Glass, Aaron Copland,等等。所以,不要抱着”现代音乐都是难听的“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去拒绝所有现当代作曲家。

但是仍然要强调一点,虽然现当代还是有很多作曲家写作和谐的音乐,但是,他们中大部分人用的和声体系,仍然已经不是之前的功能体系了。换句话说,作品有调性,但是和声没有功能性。这个我也木有办法用一两句话以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解释出来,题主姑且看看就好,看看就好。。。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8#

参与一下论坛的讨论,平时工作比较忙,我尝试说一下。

音乐是抽象(这个词也不一定合适,先用着吧)的,尤其现代音乐,更加抽象。因为我平时也关注美术,我觉得这两者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我从欣赏绘画中也得到一些感悟,对于欣赏艺术可能也有一些用处吧。我们欣赏一幅画,不是受这幅画像不像决定的。西方的美术,用保罗克利的话来说,就是西方美术经过了这样的一个“美的历程”。从“画什么”开始,经历了“怎样画”,一直走到现在“为什么画?”这其实是一个艺术规律。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的绘画,和梵高,塞尚,毕加索的绘画,差别是非常大的,但他们的绘画都代表着艺术(美术)中的最高成就。虽然艺术在每个时期都有高峰,但艺术是不断革新和创新的,不过艺术中就不存在“进步”的说法。艺术从拜占庭到毕加索,不是一种进步,而是一种变革。写实绘画在文艺复兴就达到巅峰,绘画已经很难再进一步,所以后来印象派要走一条另外的道路。在印象派这个时期,美术没必要再去发展写实绘画,因为前人早已经做过了,所以新的艺术思潮也就应运而生。

音乐的发展其实也是这样的。贝多芬的音乐,是叙事(这个词也可能不是最合适)性质的。比如《田园》,是讲音乐家来到乡村,后来遭遇狂风骤雨,暴风雨过后产生感恩的情绪。这些音乐都是很符合人类的想象和思维的。传统音乐一直发展到理查斯特劳斯和马勒,已经很难再进一步了,因此现代音乐也就走上历史舞台了。

我们欣赏达芬奇和毕加索的绘画,是不能采用同一种方法的。我们欣赏一幅画,首先不在于它像不像,而是这幅画里折射出的观念,思想甚至情绪(也适合现代音乐)。这些元素是可以使人受到感染并产生审美的享受。比如国画,我们先是体会其整体气势,也就是要求“气韵生动”,其次再强调笔墨情趣。象欣赏表现主义的音乐,我们没必要拿它与传统音乐比较,更加不会采用欣赏传统音乐的方式来欣赏表现主义的音乐。我们一般不会拿表现主义的音乐去和贝多芬的音乐比较,就象你不会拿塞尚的绘画去和达芬奇的绘画比较。

对艺术的欣赏,一般要经历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这几个过程。对音乐的欣赏,和我们的自身素质联系也非常紧密。我们的积累和沉淀越多,对音乐的理解就越多。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