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线材的确神奇,谁能解开奥秘 [复制链接]

查看: 11651|回复: 61
1#

刘罗锅 在 2004-9-8 8:50:25 发表的内容
相位传真发表的。。。 。。。火线和零线的方向搞错了声音的区别是很大的。



果然是接反了。三脚插头和两脚插头是如何辨别他们的火线和零线的?

谢谢![/quote]
三相插头把尾插对着自己,三个插孔形成一个三角,地线孔在上,右边的那个应该是火线才对。两脚插头可以换方向插插找出正确的方向。
分享 转发
TOP
2#

其实怪兽的一些信号线就是双线分音,用单支绝缘铜丝走中心传递低频,外面包裹细铜丝传递高频。但其实对信号线没有必要双线分音,一根0。08的无氧铜丝就可以带来很出色的高低频延伸。但这么细的铜丝在制线工艺上就很难。
TOP
3#

nhyhs 在 2004-9-3 10:25:23 发表的内容
相位传真 在 2004-9-2 9:22:13 发表的内容
hivision 在 2004-9-2 9:16:10 发表的内容
电源不就是50Hz吗,哪里来的高频电流呢?

音乐中有高频电流,电源线中必定有高频电流供应,和50Hz的交流电合成复杂的波形,电力网中的高频干扰就是用电设备带来的,所以电源并不是纯粹的50hz交流电。


相位兄我们国家的电源绝频率决对是50Hz,只是因为谐波会瞬时对其产生影响,而使其瞬间产生变化,并不是长久的.您所说的高频干扰就是谐波产生的.


是这样的,所以发烧电源线一定要屏蔽层,用来吸收高频谐波。
TOP
4#

信号线和喇叭线的失真主要是线材自身微小的电感和电阻等效电路带来音频范围内相位的失真,多股绞合线间形成的电容效应也会带来失真。
电源线失真的原理主要是电源线自身的电感会带来高频电流供应滞后。
TOP
5#

hivision 在 2004-9-2 9:16:10 发表的内容
电源不就是50Hz吗,哪里来的高频电流呢?

音乐中有高频电流,电源线中必定有高频电流供应,和50Hz的交流电合成复杂的波形,电力网中的高频干扰就是用电设备带来的,所以电源并不是纯粹的50hz交流电。
最后编辑相位传真
TOP
6#

电源线粗细都是次要的,关键是屏蔽层。
TOP
7#


    信号线,喇叭线,电源线能对音响系统有什么大的影响?一般的发烧友总认为音响线是一种神话,对动则上千上万的线材总是敬而远之。其实当一套发烧器材达到一定的档次后,音响线就成了系统的瓶颈,换线带来的改善远比换器材带来的改善大。系统的最细的瓶颈是信号线,其次是喇叭线,当信号线喇叭线都达到一定的档次后,电源线就成了瓶颈,此时换电源线带了的改善也是非常惊人的。
    让我们看一下信号线的传输,对于低频,信号线线芯越细,低频的量感和下潜越好,这一理论打破了我们的习惯思维,不是线芯越粗电阻越小越有利于信号传输吗?但是请记住信号线是一种电荷传输,涉及到量子力学的原理,已不同于一般的电流传输。
   对于高频,我们都知道由于高频的集肤效应,要增大线的表面积来获得良好的高频响应,于是就有了用多股细导线绞合的音响线设计,其实这样还不如用单支的同样截面积的粗导线。因为高频在股细导线内传输仍然沿着整股导线的外表面传输,表面积没有变化多少。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喇叭线材设计多采用多股绞合线,乃是声音毒药,不仅对集肤效应根本无改善,且电流在线和线之间的传输引起的极大的失真。
   其实极品线和普通线对于0-20k Hz 的信号频率响应几乎是一样的,听感的孑然不同主要是相位失真造成的(当然材质引起的失真也不可小觑)。相位失真一种原因的线间的杂乱的电子流动造成,另外一种是导体表面积不够,导致高频相位滞后。为了增大线的表面积,于是就有了超时空的方芯铜线,有了音乐丝带的扁平结构线材,因为方芯结构的线表面积比相同截面的圆形导体大,而多支细线的扁平结构的音乐丝带表面积就更比相同截面积的其它导体大。这两种结构的线材都以高频飘逸著称。国内外音响厂家的铜箔线也是以此原理开发。
   但线材自身的电感带来的信号传输的失真单从线芯结构上改善已无能为力,必须从线的缠绕结构上解决,一副线的售价可以买一部轿车地球上最昂贵的NBS采用一种专利的被动频率感应结构Passive Frequency Inductance Network (PFIN),以及XLO信号线采用的一种电磁场平衡结构(Field Balance),便由此而生。香港发烧友评价XLO极品线表现蔡琴人声甚至超过现场演唱的效果,能忠实再现录音棚的效果。
   很多资深的音响线设计专家都说过,线材的结构对声音的影响远比材质影响大。曾有好事的发烧友拆开NBS的线发现里面的材料竟然是工业用的普通电解铜,甚至还有铝材,但结构之复杂难以想象。
   金属含有杂质,晶体分界面之间的会产生与电容和二极管等效的电路,这会造成信号传输的反射和损失,于是各大厂商开发出高纯无氧铜和单结晶铜,铜银合金,铜金合金,碳素线等等材料用于发烧线。这些技术都是为了改善金属晶体分界面的信号传输而生的。
   另外一种特殊的处理材料的方法是用大电流瞬间煲线,我们试过用特殊的装置产生100A的瞬间电流对音响线进行处理,对比处理后的和未处理的线,发现经过脉冲电流处理的线材高低频的延伸都有所改善,最大的变化是音色上的改变,音色变得更加温暖通透。100A的电流如果时间稍长,可以把细细的信号线烧熔,但瞬间脉冲不会,只会融合晶体分界面的金属,带来如单晶铜般的音色。
TOP
8#

williawei 在 2004-9-3 12:55:31 发表的内容
-------电源线失真的原理主要是电源线自身的电感会带来高频电流供应滞后。--------
   电感的高频电流应该是超前吧?关于线所知甚少,看了相兄的文章,疑惑平添不少。如:多股绞合线对集肤效应根本无改善,且电流在线和线之间的传输引起的极大的失真。这与超时空的方芯铜线的理论不是违背了吗?


方芯铜可是单支线,不是绞合线,同样的截面积,方形表面积肯定比圆形大,所以方芯铜的空气感很好,正是这个道理 .
TOP
9#

williawei 在 2004-9-4 13:13:13 发表的内容

相位传真兄:
       谢谢指点。请问相兄如何理解信号在导体中的传递?以我现有知识是把它视为能量的交换,如果导线是均匀且忽略损耗,可得导线特征阻抗 Z=(L/C)^1/2,那么电容是大些好,即两导线靠越近越好。但实际不是这样的。


导线特别是信号线的阻抗对声音影响不是很大,没看到VDH用高阻抗的碳素纤维做出的震惊发烧界的信号线吗?正负级间电容的影响也可忽略。
影响声音的是导线自身电感和电阻形成的等效电路会改变音频范围内的相位特性,主要表现在高频。
另外多股绞合线线间的电子跳跃会造成高频小信号损失,以及中高频的相位混乱。表现在声音上就是高频延伸不够以及中频解析力差。所以多股绞合线是声音毒药。
另外线材在低频电场作用下会有振动,电缆中低频信号变成了线缆自身的振动,自然声音中的低频就少了,这就是为什么线材结构会影响低频的听感。

以上是本人研究电磁学以及开发线材实际经验的一些总结,不对之处敬请指正。
最后编辑相位传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