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的音响消费文化,或者说,音响消费心态存在一个问题:盲目消费。而“盲目消费”的根源就在于对产品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这必然会造成消费心态上的“两极分化”。要么就是一味地去购买一些非常便宜的东西;要么就是不管品质,那个贵就去买那个产品。
以音响产品为例:早在七、八年前,思奔达的SP1/2音箱,是卖不过雨后初晴的HL-5音箱的。为什么?因为HL-5比SP1/2要贵上1000多元钱呗!正因为这些人对产品不能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所以,哪个产品卖得贵,肯定哪个产品就会比较好的。其实,这也为一些不法商人所利用,把价格抬得高高的,任你去大砍吧!图得是一个虚名也!
其实,HL-5与SP1/2是属于同一个档次的产品,只是声音的风格走向略有不同罢了。
再来看一下同是在一个水平当次的思奔达的S3/5与雨后初晴的P-3音箱,在国内的评价是P-3好过S3/5,为什么?国内一本音响刊物的评论是:因为P-3的工艺比S3/5要好,价格也比S3/5卖得要贵,所以,P-3要好过S3/5。
你再来看一下台湾《音响论坛》的评论,P-3无论对其的评价也好,还是在龙虎榜单上的排位,都与S3/5差一、二个级别呢!
说到底,消费文化(心态)不成熟的最后结果,必然还是由消费者自己来承担这个损失的。
二十世纪初,还会由伟大的鲁迅敢于站出来抨击国人的丑陋的一面;到了二十一世纪,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敢做鲁迅第二了。其实,我倒更关心的是:我们这些国人还敢面对和接受这些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