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CD格式里的几点总结和几点容易理解错的概念 [复制链接]

1#

在这个帖子中,我想felixcat对于LP的重新认识得到了质的飞跃,恭喜、恭喜。
我也来点DD希望可以为你添砖加瓦、锦上添花吧。
在我看来下面几个缺陷严重地暴露了你对于LP的认识以及调整过程中的无知。
过分强调唱头向唱片中心的移动速度?!
LP的动态范围受到背景噪声的限制?!
使用数码相机配合调整得到MM唱头的标准VTA,然后在听感上加以论证?!
对于超距和侧滑力的认识就更无知了。
分享 转发
TOP
2#

我看到harvey老前辈一直没有发言,不知是否有所领悟还是另有原因。
不过felixcat能够对于LP的重新认识得到了质的飞跃,MENN大侠可谓是功不可莫!!!
MENN大侠你肯定没有看过我对harvey老前辈的忠告,那LP能算什么?值得你老人家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去研究?难道饿了还能拿LP来啃几口?有时间还是研究研究五粮液和茅台之间的酿造差别、化学方程式以及勾兑红牛、绿茶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吧,看看咱俩下次喝酒时能否喝出七彩效果来。
TOP
3#

felixcat 在 2005-11-29 16:42:35 发表的内容
对,我没有听过这张唱片。所以能否请你帮忙用你的设备,实测一下动态范围?我相信母带上的动态应该超过100分贝的,所以请注意唱针的安全。另外请顺便测一下有炮声那一瞬间,声道分离度有多少分贝?——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就知道你肯定没有见过这张唱片,否则就不会有唱头向内移动速度这个谬论了。这张唱片在炮声那段坑纹呈S型,唱头在上面运动时,左右摆幅超过了1毫米!!!
请放心,说播放这张唱盘会飞针其实是一种谬论,许多人只是道听途说!!!我曾在多个唱盘上播放过这张唱片,没有调整好之前最多只是挑线,但绝对没有试过飞针!!!
我看这张LP的动态范围不会超过当年制定LP的标准极限70db。但就是这区区的数十db的动态范围,telarc公司收到了许多无知的投诉,说他们生产了无法播放的唱片!!!
所以说LP的动态范围是受到重播设备的限制,背景噪声之说纯粹是无稽之谈!!!


felixcat 在 2005-11-29 16:44:21 发表的内容
cwk 在 2005-11-29 16:28:30 发表的内容
我丝毫没有挑字眼的意思,在高等数学方面也肯定不如你这位高才生,但我却知道这个侧滑力或多或少地和刚刚发射成功的神州六号扯上一点关系,你这么聪明,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请明示。


为什么人受到地心的吸力不能离开地面而神六却可以上天?
第一宇宙速度是7.8千米/秒,那唱盘的转速达到了多少后,唱头才会型成外滑力?
好了,已经说得够多了,能力有限,也不习惯辩论这种方式。
最后编辑cwk
TOP
4#

felixcat 在 2005-11-29 15:53:36 发表的内容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给一个提示:我画的两幅图里面,摩擦力A来源于哪里?它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这两个提示的答案就是回答了你这个问题。

假如真要挑字眼的话,我可以发给你一份更加详细的描述,不过恐怕里面的字句会很罗嗦,有很多定语,会让你看得很不耐烦的。


我丝毫没有挑字眼的意思,在高等数学方面也肯定不如你这位高才生,但我却知道这个侧滑力或多或少地和刚刚发射成功的神州六号扯上一点关系,你这么聪明,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TOP
5#

哈哈,在网上从来都不习惯这样发言,可能是被felixcat牵着鼻子走。
TOP
6#

[quote]felixcat 在 2005-11-29 2:35:14 发表的内容
对于这位朋友前面那些与讨论话题无关、或者对动态范围这类基本概念的定义都没了解好就乱说的话,这里不予理睬。
[quote]

哈哈,看漏了这一点。
我敢保证:在这一刻之前你手上绝对没有TELARC的1812这张LP,也肯定你在此之前重来没有在LP唱盘上听过那16响炮声。
最后编辑cwk
TOP
7#

事已到此,我也不想再说些什么了。
对于felixcat善于从辩论的对手中学到知识的这个本领,我很早就已经清楚并非常佩服了,这不知是否在当今这个竞争的世界中所形成的,但大家同是炎黄子孙,多少也学过一些孔孟之道,自然会对于这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带有鄙视,同时我也非常鄙视自己在这个帖子上的发言方式,没办法,这都是酒精和好胜惹的祸。
不过我在上面对于调整LP的观点却是在玩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绝非抄袭、更非杜撰,自然也不会引经据典了,我也希望能够换一种方式来继续讨论而非辩论。
TOP
8#

Raxel 在 2005-11-29 16:54:58 发表的内容
Telarc的1812是属于挑战,试验性质的一张LP.不论对刻制,回放都是一种挑战极限的试验.据说是唯一没有压缩,或者压缩最小的1812LP.但不是任何一台LP都能播放好这张LP的.对唱头和用家的调试水平都是一种考验.但拿Telarc 1812的CD,随便200,300美元一台的低档CD都能够成功播放炮声.所以我觉得LP和CD比单纯的动态,没什么意义.


这个大家都知道。
能够拿出2、3百美元的人满街都是,但能够在LP上播放1812的能有多少???
追求首版CD和LP的或多或少地同样也存在这个心态。
TOP
9#

还是harvey老前辈有见地。
对于felixcat的言论,我想但凡能够独立调整唱盘的DX都应该知道他对于LP的斤两有多少了。
TOP
10#

felixcat 在 2005-11-29 3:11:10 发表的内容
这里我说说我的看法:假如能够找到同一个录音,同一个批次压制的两张LP,一张中心孔位置正确,另一张打偏了一毫米;并且两张LP的品相一致,在这些条件下,让我盲听这两张LP,我绝对可以听出两者的不同。


佩服、佩服。
你对于侧滑力的见解,我更加佩服。
不过给你一个提示:在唱盘上放一张光滑而没有坑纹的LD,是否还存在侧滑力呢?
TOP
11#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30 18:23:13 发表的内容
兄台有否想到唱臂的跟随移动和唱针的瞬间移动比有时间上的迟滞呢?诚然,会吸收一部分摆幅,但那个动作早就发生了^_^


我肯定有考虑这个问题,否则其摆幅就会变成是无差别而不是差别变得很小了^_^。
但问题在于相差1毫米的偏心圆、在33转/分钟的转速下,即使是处于直径较小的唱片内圈时,其唱针的移动轨迹也是相当平缓,而不像坑纹所记录的信号那样产生瞬间变化,我相信这种迟滞的大部分都会被悬挂系统所吸收,所以其差别才会变得很小。
同时人们也不应该高估自己的听力,因为有资料显示:人耳对于正负3db以下的声音响度变化和1%以下的失真都不太敏感,所以音箱设计的频率响应曲线大多数都以正负3db为定义域,还有我们通常会看到CD的谐波失真是0.00几、功放的谐波失真又是0.00几,而电声转换最为关键的一环――喇叭或者是音箱却大多数都没有标出这个指标?因为他们的失真往往大于1%、满功率时可能达得到10%,这中间的变化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感觉出来呢?



dr kuang 在 2005-11-30 18:24:12 发表的内容
这个“悬挂系统”确实是LP唱头的死穴所在了!假如把唱针作为刻针的回放,马上就可以发现刻针和唱针之间最大差别正在这里。
而且非常不幸的是,因为有了一付“悬挂”系统,在播放唱片时,唱针VTA角是在不停地变化中的,而不是保持我们预设的角度不变的;唱针的运动也不能百份百地转化成电讯号。
唱头厂会很大方地公布所用唱针,线圈的技术规格和材料,但几乎从来不公布“避震系统”的资料,只告诉用家一个“建议针压”和“适用针压范围”,具体应该用多少只靠自己调。



而且由于唱头是人手装配的,即使是同一型号,在高倍数显微镜下,其形状和角度都会有偏差,同时由于悬挂系统的阻尼特性的差异,在调整LP唱盘时,除了必要的物理参数(如唱盘的水平和唱头方位角等)有标准值之外,其余的参数都存在着变数,调整的关键在于听感。
最后编辑cwk
TOP
12#

dr kuang 在 2005-11-30 10:53:25 发表的内容
贴子到这里我觉得楼主开始真正接近到LP系统最难克服的问题了:)


那我岂不是功不可没?


yyy9 在 2005-11-29 17:57:23 发表的内容
cwk 在 2005-11-29 17:36:00 发表的内容

能够拿出2、3百美元的人满街都是,但能够在LP上播放1812的能有多少???
追求首版CD和LP的或多或少地同样也存在这个心态。

哈哈,这话说的挺深刻,不知道兄弟是否属于这一类?



不论承认与否,这个潜意识都会存在。
就拿felixcat来说,辛辛苦苦花费了心血找到了许多首版的CD,本来可以得到一番满足,但在珍贵程度和暴炒的价格上始终不及那些品相比他差的首版LP,肯定会觉得不平衡,于是乎唯有拿出卫士道的精神来痛陈LP的诸多缺点来发泄不满,但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开了两个玩笑,请felixcat不必介意,哈哈。
TOP
13#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30 20:35:39 发表的内容

而且严格意义上讲,不同压片厂压出来的碟子都应该有不同的唱针针压调整参数,所谓的“调整完毕”也只是个大概,究竟是不是适合当前播放中的片子偶私下觉得要经过边听边调才能知道。但是每听张碟就要调会累死人的。。。


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所以玩LP也好、听音响也罢,关键还需要拥有包容之心。
TOP
14#

不嫌我冲了吗?
TOP
15#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29 21:50:18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兄说他可以通过对比很轻易分辩出一张偏心LP盘,这点我完全赞同^_^


说说我个人的观点。
对于这个测试,felixcat提出了假如的前题条件,显示出他并没有真正测试过,而且在同一批次正常的唱片中找出偏孔的LP的确非常困难。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找两张同一批次全新的唱片,这样分辨不出来了吧,然后把其中一张的中心孔锉成椭圆,至于偏差嘛最好是刚刚一毫米,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既然没有测试过,剩下的自然是想当然的想法。我以他使用的MM唱头为例,当唱针水平移动1毫米时,唱针后面所附带的磁铁在感应线圈里的移动范围虽然没有1毫米这么多,但也会有相当大的摆幅,那么唱头在中心孔相差1毫米的两张唱片上拾音时自然也会得到差异较大的感应电压,就算听力怎么不济,这个差别总能分辨出来吧?!!!但得出这个结果也需要有前题条件,就是唱头要么相对固定不动而只有唱针在运动,要么如他所说:唱头以固定的速度向中心移动而唱针作反方向运动,才能达到如此大的摆幅。
嘿嘿,大家都忽略了唱臂水平移动的跟随性,也就是说当唱针水平移动时,唱头同时也一起作同步移动,那么两种情况下磁铁在感应线圈中的摆幅差异会变得很小,如果测试时使用的是制作精良、旋转阻尼系数非常小的单点臂时,这个差异将会变得更小,是否能够听得出来我是持怀疑的态度,当然唱臂不良或者没有调整好的不在此例。
TOP
16#

VV 在 2005-12-1 14:55:59 发表的内容
听不出的原因:

这音轨1mm的左右摆动是经历--------------------近两秒

是几十CM音轨迹渐变


呵呵,其实我也没有进行过严格的测试,我以上的观点是建立于使用MM唱头来比较的,但不排除某些分析力极高的MC唱头有能力分辨的可能。
TOP
17#

JWang 在 2005-12-1 9:56:42 发表的内容
先重申一下,felixcat对下面三个问题是没有正确的认识的。

1.超距不会带来内滑力。
2.对同一尺寸的臂,最佳超距的标准只是一个。
3.内滑力是可以听出的。


这几个问题已经讨论过,还是不要再斤斤计较了。
TOP
18#

Dr kuang 在 2005-12-1 11:05:09 发表的内容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30 22:10:45 发表的内容
呵呵,的确玩音响一定要有平和,包容的健康心态,当成“追求次好的艺术”,就不会钻牛角尖了:)


这个观点我可不完全赞同。
在一定的器材条件下,尽可能把它最佳性能发掘出来。
对于有足够经济能力的玩家,尽可能把唱片里的全部信息发掘出来。


在能力范围内肯定需要锲而不舍,这才符合发烧的精神。
但超出能力范围以外,我觉得还是应该妥协。
就算是HI END器材,同样也会存在着妥协的地方,只不过相比于同类型普通器材来说,妥协的范围小很多罢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