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台二手的PROCEED的前后级AV功放的后级如何?请各位高手帮我看... [复制链接]

查看: 4776|回复: 25
1#

ENKI 在 2005-3-8 9:28:04 发表的内容
1.5万拿下? 翻一倍还差可能不多.


呵呵,当然希望便宜点咯4W2手打个3-4折也差不多了
分享 转发
TOP
2#

如果价格合适.我建议你全买下就是用来推环绕都是会改善很多哦!!!!!!环绕很重要,而且你还可以尝试推无源超低,就更合用了特别是那么漂亮的好东西..........以后想配都难.
最后编辑leslie
TOP
3#

AV系统总归要配超低的呀
TOP
4#

具体资料要晚上给你.价格多少??
帮你衡量下,如果一套在1W5以下,不错的.

家庭剧院的极品
Proceed PAV/AMP2/AMP3
李陵

 Proceed PAV/AMP2/AMP3 看图片请按这里

规格
PAV:
●环绕模式:THX、Dolby Pro Logic、Stereo Surround、Mono Surround
●总谐波失真:无法测量
●讯噪比:大于80dB
●最大输出:10V
●输入阻抗:100K Ohms
●输出阻抗:低于20 Ohms
●尺寸:17.25X14.25X4.45 inches(WXDXH)

AMP2/AMP3
●每声道输出:150瓦(8 Ohms),250瓦
(4 Ohms)
●尺寸:17.25X16.8X4.45 inches(WXDXH) 综合评比
PAV:
电影表现:★★★★
音乐表现:★★★★★
操作便利性:★★★★1/2
(遥控器没有夜光功能,扣半颗星)
完工品质:★★★★★
价格价值比:★★★★
AMP2/AMP3:
电影表现:★★★★1/2
音乐表现:★★★★★
操作便利性:★★★★★
完工品质:★★★★1/2
(顶板不够结实,扣半颗星)
价格价值比:★★★★★

对我而言,AV是一个陌生的美好新世界。
为什么说陌生?因为AV里一切的标准都尚未设立,所有的事物都得靠自己慢慢摸索,藉由同好之间不断的讨论、尝试、错误,来了解AV所追求的目的。而为什么说美好?则是因为这些摸索的过程充满乐趣。期间虽然免不了会犯错,会做出一些事后觉得很蠢的决定,会与同好甚至同事恶言相向,但是当大家达成共识,而这种共识又能帮助我们将AV回放的境界更上层楼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以画质的调整来说,大家都同意画面愈清晰、细节愈多、扫描线愈不明显,画面的品质也就愈好。但是,什么样子的颜色才是正确的?就很有争议。因为,没有人知道影片拍摄的时候,现场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人知道,究竟摄影师原本希望将影片拍摄成什么样子。有没有用滤镜?光圈开多大?光从哪里来?有没有补光?怎么补光?这些都会影响到最终画面的颜色品质。可惜,没有人能真正知道究竟影片中「正确」的颜色应该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都只能靠猜测来判断颜色的正确与否,甚至只是凭个人偏好来决定颜色是否正确。当然,就会引起许多争议。
而除了画质之外,声音的调整也是AV迷们颇有意见的地方。
依本刊刘总编的意思,AV系统的喇叭调整只要照一般音响的调整就可以了,音场自然会浮现在空间之中,其余环绕声道、超低音等物只是辅助而已,不必太过计较。这种观点对于以观赏音乐影碟为主的AV迷来说或许是正确的,因为音乐影碟之中大多数的时间里,音场都不会随着画面变动。所以,只要二只主喇叭调整好,也未尝不能安心享受音乐。何况,大多数的音乐影碟还没有THX或者AC-3等玩意,二只喇叭绰绰有余了。
但是依本刊其余几位主笔的意见,这种以传统喇叭摆位为经,环绕效果处理为纬的AV调整方式,对于以观赏电影影碟为主的AV迷来说,就会有问题了。因为,传统喇叭离墙的摆位方式,音场是浮现在聆听位置与喇叭背墙之间的空间里,但是,电影院里要求的效果却是声音与画面结合,音场必须紧邻挂着银幕的墙壁。甚至最好是能使用透声的银幕,将前声道几只喇叭都摆到银幕之后,如此更能达到音画一体的效果。这种影音结合的要求是传统喇叭摆位法所无能为力的(举例来说,如果中央声道与依传统摆位法摆位的主喇叭摆成一线,那么演员的对白将在银幕前方发声,与画面完全脱节;而若是为了迁就对白效果而独将中央声道向后移动,则又会造成前方声道三只喇叭不能连贯,音效肯定会断截)。
另外,这二种影碟对于扩大机与喇叭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音乐影碟要求的比较近似于传统音响器材,讲究音质音色、音场宽深度、音域平衡等等;但是电影影碟的要求则着重于大音压大动态、速度感、中低频的震撼力、以及极低频的延伸能力与份量。或者我们也可以这么说,音乐影碟要求的是准确、纯真,而电影影碟要求的则是震撼、过瘾。
您或许会说,好的音响器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录音都能完美回放才对啊,理想上这么说是没错,可惜现实中要做到颇有困难。即使做得到,价格上也不是一般人所能仰望。所以,暂时来说,我们只能在二者之中寻求妥协,或者干脆设置二套系统。观赏音乐影碟的时候用正常的音响系统,观赏电影影碟的时候才使用多声道的环绕AV系统。然后期待未来会有二全其美的办法。
闲话一扯就扯远了。其实,这也是因为这一期我所负责试听的主角:Proceed PAV与AMP2/AMP3顶级环绕处理扩大机组合所引起的。因为这套器材的音质实在出色,而且用来作为评AV系统的心脏也丝毫不会失礼,才引发了我对于音乐/电影影碟回放要求的思考,也因此曾经在公司里与坚持DSP环绕技术至上论的本刊技术主笔陆怡昶兄舌战数小时,一直争到面红耳赤。这且按下不表,我们回头来谈Proceed。
Proceed是美国Hi-end名厂Madrigal所推出的品牌,其目的主要在于填补Madrigal旗下另一个高价位品牌Mark Levinson所遗留下来的市场空缺。记得好像是Madrigal的总裁Mark Glazier曾经说过,Proceed就是没有华丽装饰、朴素而平价的Mark Levinson。换句话说,在线路的设计与品管的控制上,Proceed与价格高昂的Mark Levinson其实是相同的,只是Mark Levinson可能用的料更优秀、机箱更坚固、面板更厚、金属加工也更细致,如此而已。在声音表现的方面,二者应该是同一水准的。
不过,在四五年前,Madrigal刚推出Proceed的时候,Proceed其实还肩负着为Mark Levinson试探市场的任务。记得当时Proceed所推出的第一批器材就是数字器材,包括了PCD CD唱盘、PDT CD转盘、以及PDP数字模拟转换器。那时候Madrigal对数字系统的掌握还不是很纯熟,也还没有以Mark Levinson的名字推出过任何数字制品,所以Proceed当时的成败确实对Madrigal来说是兹事体大。结果Proceed不负众望,在世界各地(包括台湾的音响论坛)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也为Madrigal打下了一剂强心针,也才导致日后超级昂贵(以当时的水准来看,现在则昂贵器材过多,已经不稀奇了)的Mark Levinson NO.30/31的进入市场。其后,Proceed的数字器材虽然一路改良到了第三代(顺便补充一句,即使以现代的眼光来看,Proceed的数字器材仍然是品质优秀,您若是碰上了状况优良、价格合理的二手货时很值得考虑),但是Madrigal当年号称要推出的前后级扩大机却始终不见踪影。直到去年二月,Madrigal才正式推出了Proceed除了数字器材之外的第一件产品:影音环绕处理前级PAV。这部PAV也同时宣告了Proceed以往立体式机箱设计时代的结束,而全面回归正常机箱的设计。到了去年九月,Madrigal又推出了一系列的数字器材与PRE前级,还有AMP2与AMP3二部后级,整个Proceed的系列产品才算是完整,负担不起Mark Levinson但是又喜欢Mark Levinson扩大机声音的音响AV迷们,也才真正地有了替代的选择。
本刊以往曾经介绍过PAV(第四期特别企划),老读者们请自行参阅,新读者则请您补购一本过期的Prime AV,这里就不再浪费篇幅。Proceed AMP2/AMP3是Madrigal一鱼二吃的产品,一方面,Madrigal希望Proceed的AMP2与AMP3组合起来可以成为未来家庭剧院系统的主力(Madrigal二部加起来五声道,Krell的AV后级也是五声道,莫非二家厂商都认同超低音应该用主动式?);而另一方面,Madrigal总裁Mark Glazier也宣称PRE/AMP2将可以取代以往的Mark Levinson No.28/No.29。所以,无论在用料或者线路设计上,AMP2/AMP3都是标准Mark Levinson等级的产品,只有机壳不一样。
为了达成使用时的灵活性,Madrigal的工程师决定将AMP2/AMP3的线路板设计成独立的模块,每一块线路板就是一个完整的声道,上面包含了电源变压器、滤波电容、输入缓冲、功率晶体、保护线路等等。AMP2里面有二块线路板,AMP3里面则有三块,AMP2可以随时升级成AMP3。电源部份,每一块AMP2/AMP3的线路板上都有一个Madrigal特别订制的环型变压器,另外还有高达42,000μF的滤波电容,用以保证AMP2/AMP3每声道150瓦的输出功率不会有气无力,Madrigal还细心地在滤波电容上使用铜棒作为连结,可以增加电流的运输能力。另外,Madrigal也在稳压、接地、以及旁路电容的选择上,做了特别的处理,务使AMP2/AMP3能够提供中性而稳定的声音表现。
在线路方面,AMP2/AMP3的第一个电压放大级线路是移植自著名的Mark Levinson No.38前级,在零件的选用上也经过仪器测试与人耳聆听二道手续,因此在素质上自然高人一等。此外,考虑到多声道用途时的灵活性,Madrigal特别将AMP2/AMP3的平衡式与非平衡式输入的增益调整到相同,以便使用者以多种方式连接扩大机的时候(有几部环绕处理器或者环绕处理前级是有六个平衡式输出端子的?),不会因为调整音量而伤透脑筋(理论上,平衡式输入会比非平衡式大声6dB)。这也是Madrigal思考严谨的另一种表现。
用料上,Proceed AMP2/AMP3用的都是音响界常见的几款好料,也是Mark Levinson上的常客,就毋庸多谈了。不过,若是Proceed AMP2/AMP3的机箱能够更厚重一点,相信斥资购买的消费者会更有价值感,对于AMP2/AMP3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也会更有助益。尤其在华人市场中,机箱时常是决定一部器材好卖与否的主要因素,希望Madrigal能在这方面再做研究。
试听的地点仍然是本刊的大聆听室。搭配的器材是Kenwood LD930G影碟机、Micromega Stage DAC数字模拟转换器、与整套Triad THX System喇叭(改用主动式超低音)。另外为了验证AMP2的声音素质,也曾经接过Apogee Stage喇叭。线材则种类繁多,不及备载,其中萦萦大者有Acrotec、dpa、IXOS、Furukawa、Pegasus、Sterling等。使用的软件包括古典与流行的音乐影碟、THX注码的电影影碟等等。
先从音响的层面谈起。基本上,AMP2/AMP3确实是一套非常出色的后级,个人意见是除了低频的压榨能力之外,AMP2/AMP3在每一方面都胜过我曾经听过的Krell,当然价格也包括在内;与Kinergetics KBA280在伯仲之间,但是胜过Kinergetics KBA380。在音质音色的表现上,AMP2/AMP3是不折不扣的Mark Levinson风味,音质纯度非常高,音色透明无染,质感细致醇厚,是那种愈听愈耐听、愈听愈动听的声音。比较之下,Kinergetics就不免显得音质不够纯正,而Krell则是有点过分粗暴。如果蒙着眼睛试听,我相信很多人都会猜想这是Mark Levinson的声音,而不会想到这是定价仅仅八万元的Proceed AMP2。遗憾的是,由于本刊主笔刘名振敝帚自珍,我没能促成一场AMP2决战Krell KSA50的盛事。不过我也相信,Proceed AMP2输的机会不会太大。
以往的Mark Levinson动态虽然惊人,但是表现的风格则具有绅士风范,不会如火山爆发般一发不可收拾。现在的Proceed AMP2/AMP3也是如此,无论电影中的音效爆棚到什么程度,AMP2/AMP3始终是老神在在,喇叭的一切动作尽在掌握之中,这方面与Krell的钱塘怒潮式爆棚风格颇有不同。以「日换星移」中宇宙飞船迫降地面的片段来说,Krell的效果是犹如天崩地裂,似乎聆听室就要垮下来一样;而Proceed的表现则可以让您冷静听出企业号宇宙飞船在哪里又撞到了一块石头,在哪里又碰到了一片突起。您可以说Krell比较过瘾,但是您不能说Proceed是错的。我想,用降龙十八掌的阳刚霸气来比喻Krell,而用武当太极拳剑的阴柔内敛来比喻Proceed,应该是个较为合适的比喻。无论如何,在速度、动态这二个方面来说,二者都是顶级水准的。
对各频段的控制力是Proceed的另一个强项。由于Proceed的基本音质即属于内敛性格,所以即使是最容易肥胖的中低频段,Proceed也是控制得滴水不透。与寻常AV扩大机比较起来,Proceed就像是山鸡的肉质般,紧密而有弹性;而寻常扩大机的声音就像是养殖的洋鸡,再紧也紧不到哪里去。这一点对于回放复杂电影音效的时候特别有正面效果,当寻常扩大机已经只听得到一片轰鸣声的时候,Proceed AMP2/AMP3却能清楚的告诉您这里有撞击声、爆炸声、气流声…等等,AV效果自然更加过瘾。不过,这也使得与Proceed搭配的主动式超低音更难调整,因为只要一个衔接不上,您很容易就会发现。我也是在使用了Proceed AMP2/AMP3来推动Triad喇叭系统之后,才发现一个主动式超低音在速度与量感上的问题的。在Proceed之前,从无这方面的困扰(如果Krell的环绕处理前级也正式上市,与KAV500配成一套,则也可能会引发这种问题)。
在驱动能力上,如果谈到瞬间爆发的爆炸能力,我要承认,Proceed虽然每声道有150瓦的功率,但是爆炸力却没有Kinergetics与Krell过瘾。反过来说,如果谈到持续性的驱动能力,则Proceed AMP2/AMP3就要高上一筹,这方面在推动嗜食电流而且食量惊人的Apogee Stage平面铝带喇叭时尤其明显。Krell KAV500可以推动Apogee,最大音压也令人满意,但是却不能营造出Proceed AMP2/AMP3那种将Apogee控于指掌般气定神闲的感觉。特别是在中低频乐器的控制能力上,Proceed AMP2/AMP3比起Krell KAV500来要更具层次感与弹性,不过Krell中低频以下份量较多也是一个事实。
前面谈到低频的压榨能力。事实上,如果是推动全音域喇叭,Krell KAV500在低频的份量与下沈能力上目前大概是所有AV后级中的冠军。但是,如果您的主喇叭只负责60Hz以上部份的话,那么Krell的这项特异功能您恐怕用不太上,反而Proceed AMP2/AMP3较强的中低频/低频控制能力会更具意义。您也不能忘记,如果您选择了Proceed AMP2/AMP3,虽然主喇叭与中央声道的中低频/低频不会有问题,但是您系统对于超低音的要求却会更为严格。当然,能够多花比Krell贵25%金钱购买Proceed AMP2/AMP3的人,应该也不会吝于在超低音上投资的,买套Entec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了。
Proceed AMP2/AMP3的声音大致谈过,现在我们回头来看看这套Proceed的环绕效果究竟如何?看看Proceed PAV是否可以与市场上众多环绕音场处理器一较长短。
我的答案是,作为一部前级,PAV绝对有Hi-end的水准。而若是作为一部环绕处理器,则PAV是市场上的最佳选择之一。
以THX模式的效果来说,PAV无法像Kinergetics KSP-2般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比较之下,Kinergetics KSP-2的处理效果要更为明显、夸张,所有物体移动的环绕效果也更具重量感;而PAV虽然每一项环绕效果都不缺,但是气势上都要打了折扣,听起来自然较不过瘾。由于电影的音效暂时没有正确性可言,所以较过瘾的一方自然更占优势。举例来说,Kinergetics KSP-2像是Theta DS Pro GIII的效果,而Proceed则是标准的Mark Levinson No.35,相较之下,内敛精致的Proceed在播放讲求效果的电影影碟之时自然吃了暗亏。话又说回来,Kinergetics KSP-2在电影THX回放上可谓奇葩,迄今为止我还没听过比Kinergetics KSP-2更为过瘾的的环绕处理器。Proceed PAV虽然在THX模式上输给Kinergetics KSP-2,但是比起Meridian 565、Amstrong 2000等却毫不逊色。何况,若是播放THX以外的一般影盘片及音乐影碟时,Kinergetics KSP-2夸张的效果反而不见得讨得了好。所以,我觉得PAV算是物有所值。
在调整正确的情况下,Proceed PAV的环绕效果是非常优秀的,上方音场不缺、侧面移动感也不缺,只有前方音场的上下移动感稍微不够明显。例如「日换星移」中时卉模拟轨迹的上下移动感便较我所听过的最佳效果打了八折。至于前方音场左右移动的连贯性则非常好,表示处理器的分离度足够。可惜目前Proceed的杜比AC-3处理器还没有出土(PAV可以升级杜比AC-3功能,但是不是内建的线路板,而是另外有一个独立的AC-3处理器,大概有点像是Yamaha DDP-1的模式),无法得知Proceed的杜比AC-3可以好声到什么程度。根据经验,同一张影碟的杜比AC-3处理模式比起THX模式来,环绕效果要好上好几十%,尤其是环绕声道的效果几乎是脱胎换骨…
简单做个结论。以听音乐的立场来说,我认为Proceed AMP2是物超所值的优秀后级,值得大力推荐。而Proceed PRE虽然尚未听到,但是从PAV的表现推论,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这将会是今年我最寄以厚望的十五万元级前后级扩大机。若是从观赏影碟的角度来看,则Proceed PAV/AMP2/AMP3也将会是一套物有所值的好器材,只是在超低音的选择匹配上要稍费周章。至于嫌PAV的环绕效果不够夸张的AV迷们,我有二个建议:其一是等待Proceed的杜比AC-3处理器;其二则是买下Proceed PRE/AMP2/AMP3组合,然后再自行搭配Kinergetics甚至Yamaha DSP的环绕处理器。如此,您将可以兼顾质感与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陆怡昶的意见

我在上一期「AV实验室」中就谈到AV系统如何与两声道的Hi-End系统结合的问题,事实上,Hi-End烧友们最关心的是音质与音色,而AV系统则是以「影音结合」与「环绕效果」为优先考量。如果AV系统在事前的规划上多下一点功夫,那么在AV系统与Hi-End系统间就不会造成太大的冲突,剩下的问题就只有在「提升AV系统的音质」多多努力了。
这次我们评鉴的Proceed系统,虽然被归类为AV系统,实际上却是完全考虑到两声道Hi-End玩家的需求。就拿AMP2来说吧,两声道的变压器、桥式整流、滤波电容和主放大电路板都是完全独立的,只不过是装在同一个机箱里面,不然我们还能把AMP2视为两台「Mono Block(单声道后级)」呢!像这样的设计制造手法,即使是一般音响用的扩大机还未必这么「功夫」,更不要说是AV扩大机了。因此,虽然您在AMP2的面板上可以看到THX认证的mark,但是骨子里可是货真价实的两声道后级扩大机。在测试过程中我当然不会放过拿AMP2来听音乐的机会,接上我自己用的Apogee Stage,此喇叭的低音是出了名的难推(全铝带喇叭就是这一点吃亏),然而在AMP2的伺候下,低音还有模有样,在试听融合爵士-John Sharp "Better Than Dreams"(Reference Recording RR-54CD)的时候,轻松、流畅而生动的表现,在我所听过十万元级的功率扩大机中并不多见,只可惜这次测试Proceed PRE前级没有一起送到本刊,我以一台真空管前级瓜代(自己设计的,SRPP架构),至于AMP2+PRE是否能更上层楼,只有留待日后再去证实了。
AMP3和AMP2的电路一模一样,只是AMP2用了两组电源供应及两组放大电路,而相同的电路在AMP3机内都用了三组,所以AMP3和AMP2在性能上理当没有差别。写到这里,不得不让我联想到另一组天王级「三声道+二声道」的功率扩大机组合-Kinergetics KBA-280+KBA-380的组合,由于KBA-280(两声道)和KBA-380(三声道)内部放大电路结构不同,在接线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困扰:为求前方三声道的整体性更好,我应该拿380推左/中/右声道,用280来推环绕声道,但是后来想想发觉似乎不妥:「280的电路作得比380考究,应该拿来推主声道,纯听音乐时的表现应当会更好,380就负责推中央声道和环绕喇叭…然而,这样前方三声道会不会有衔接上的问题呢?」所幸380和280的音色十分接近,并没有造成上述的困扰。反观AMP2和AMP3是完全一模一样的电路架构,各声道又是各自独立供电,所以为了兼顾Hi-End两声道或THX五声道,不管您用的是AMP2或AMP3推主声道,结果都是一样的,不必面临Hi-End与AV之间的抉择。
至于PAV呢?我在第四期已经表示过我的意见,用最简单的形容词就是「高雅、斯文、不辛辣」。总之,以这次Proceed PAV/AMP2/AMP3的器材个性及作工而言,我相信这套系统对长久听Hi-End两声道音响,对音质音色极为挑剔的「老发烧友」来说,应该可以消除他们长久以来认为环绕系统质感不佳的刻板印象;另外,对于想要兼顾Hi-End与AV的新进消费者,这一套系统值得您投资,更何况PAV还有AC-3的升级计划呢!


<<优点>>
精致非常的音质音色,充裕的驱动能力,一流的制造品质,合理的价位,名牌的满足感。


<<缺点>>
瞬间爆发力稍逊于Krell,前方声道的上下移动感还可以更好,后级的机箱上盖看起来不够力抵抗核子试爆,违反一贯的Madrigal风格。
最后编辑leslie
TOP
5#

又给了楼主升级喇叭的借口,好啊!!
TOP
6#

打到他没电!
TOP
7#

[upload=jpg]Upload/2005312222413020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312224584342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3122265370600.jpg[/upload]
TOP
8#

[upload=jpg]Upload/200531222405114586.jpg[/upload]

楼主买了吗?
TOP
9#

[upload=jpg]Upload/20053122221398489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3122222279896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31222241825094.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