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IN对正切的一些看法
到底正切唱臂的制造技术有什么难呢
我简单的说几样。 第一、到底要如何让那支正切唱臂横着走进去呢?您一定会说很简单,用马达拉就好了。问题就出在马达到底 要用多少力来拉那支唱臂?拉得如果比唱针在沟槽内自走的速度还快,整针唱臂就是歪的。拉得慢些呢?也是歪的。各位都知道,一旦歪了,那就表示针尖在沟槽里也是歪的。这样一来,即使是正切唱臂,又与支轴固定唱臂何异?再者,当马达在拉动那支唱臂时,一定会有振动传到唱臂上。振动是唱臂的大敌,与其如此,还不如用没有动力的支轴固定唱臂算了。第 三、正切唱臂一定要套在一支「横梁」上(就像天桥般)由外往内走,这支横梁与唱臂本身的摩擦力又要如何解决呢?所以,表面看人好,不知道人家回家后是抱着棉被在哭。
难道就没有办法来解决以上那三个问题吗
当然有,有些音响工程师很聪明, 他们马上想到只要不让唱臂与横梁直接接触到,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所以,才会有气浮式正切唱臂的出现。此外,还有一位工程师更聪明,他干脆就不要有任何动力,而让唱臂借着唱针在沟槽内自走的力量带动唱臂,那个人就是Souther先生。 可惜,气浮也会有空气气压均匀与否、空气振动唱臂,以及灰尘影响气浮等问题。而Souther先生的无动力正切唱臂也有那支吊车(看起来就像小吊车)上滑轨与滑轮的摩擦力问题。总之,有一好就没有两好。
照这样说来,大家岂不是选这个也错,选那个也错
当然是这样,世界上哪有全部包赢的事?我的意思是:当您在做选择之前,必须先了解这两种唱臂的问题症结所在,然后依自己的需要去做取舍。假若您很在乎循轨误差,认为一定要毫无误差的正切才能忍受,那么您当然要选正切唱臂。假若您不是那么在乎全程正切,而注重简单易调,那就要选支轴固定唱臂。
臂管直型、S型、J型又有什么分别呢 老实说没有差别
有一阵子会流行S型,某一阵子又通通改成直型,隔了一些时候J型又流行了。其实,不论这些臂管是什么形状,最重要的是臂管最前端唱头盖与臂管所形成的角度。那个角度叫补偿角(Offset Angle)。到底要补偿什么呢?补偿因为画圆弧而产生的循轨误差。如果没有适度的补偿角,支轴固定式唱臂的循轨误差将更大。因为必须要有补偿角,所以才会有S与J型臂管出现。至于直线型臂管呢?它的补偿角就设在唱头盖上。
臂管形状无关声音好壤,臂管的长短呢
臂管长短与声音的好坏就有直接关系了。各位可以想想看,如果臂管越长,所画出来的弧线弯度必然越缓,循轨误差必然越小。如果臂管无限长,事实上那条弧线取某一段下来也像是直线了。当然,碍于唱臂要装在唱盘上,所以臂管的长度会有个限制。一般而言,标准的臂管长度都在9英寸左右(这就是SME著名的3009系列由来)。也有少数长到12英寸的(3012)。超过12英寸长的,恐怕又要衍生出其它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