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TC SCM7比不上单拿1。1? [复制链接]

查看: 5510|回复: 26
1#

价格差很多了吧?
分享 转发
TOP
2#

农艺师 在 2003-9-27 11:22:45 发表的内容
ATC的中频听说是天下无敌。
单拿的高频听说是天下无敌。

也看档次的,对吗?:)
转自 PRIME AV
高音单体是DYNAUDIO的最自豪的地方,他的纤维编织软半球高音震膜和我们常见的金属高音震膜有很大区别,金属折磨在高速振动的时候,他的轻微折曲往往引起极高频的噪声,这就是金属高音吵的元凶,虽然有厂家在上面加了一层涂膜来吸收噪音,但加重了高音震膜的重量,对高频的延伸是不利的因素。
DYNADUIO想到的方法是,既然高音震膜的折曲无法避免,那么为什么不干脆用很软,很薄,很轻的震膜呢?只要让他折曲但不发出躁声就好了,就这样,DYNAUDIO做出了与众不同的高音单体,当高音喇叭在工作时,并不是整个震膜在工作,而当频率越低时,震膜震动的面积越大,频率高时,振动的部分就仅是震膜的外缘而已。与其说是DY在对抗高音震膜的折曲,不如说是充分利用,无怪乎他的高音单体能有优良的高频延伸而不刺耳。
有了质轻的震膜还不够,您要知道动圈式单体要靠音圈来带动震膜的振动,所以音圈要够轻才可以。或许你会说,用细一点的铜线来绕音圈不就行了??没错,不过,电流稍微大一点,就有烧音圈的危险。DY想到的是用铝线来代替铜线来绕,铝的质量不到铜的一半。你可能会怀疑铝的导电率不如铜,这样会好吗??导体的电阻值和长度成正比,和截面积成反比,所以,只要线径稍微粗一点的铝线就可以了。
另外,为了降低音圈长时间工作在高电流下温度上升,受热阻效应的影响使单体的效率降低,DY用了非常手段,除了在高音单体的音圈和磁铁之间灌注了磁液将音圈的热量传导出来之外,所有的DY单体绕制音圈所用的铝线都是六角形的,因此音圈中从内到外的绕线可以紧靠在一起,象蜂巢的格子一般。而一般的喇叭大多是使用圆形截面的导线,导线之间的接触会留下缝隙,导热效率自然就低了点哦。
DY曾经有一款风评极佳的特别生产的小喇叭叫SPECIAL ONE。着个喇叭和当时的CONTOUR ONE所使用的喇叭单体型号是一模一样。音箱也相近。却提要卖多一倍的价钱,然而不要仔细比较,你就可以听出SPECIAL ONE的音质更好,原本DY生产的单体的数量很多,经过筛选才拿来做自家的喇叭,其他的单体外卖,而SPECIAL ONE特别的地方是在筛选后的单体里再筛选一次,挑选特性最好的单体再配对,来做SPECIAL ONE,因此说这样的精挑细选是百中挑一,不为过。不要以为DY能通过卖这对喇叭可以赚多少钱,他的产量少的可怜,成本高,对原厂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象征,没赔本就不错了。
后来,这款喇叭停产了,取而代之的就是MICRON。他比SPECIAL更疯狂,使用的高音单体比SPECIAL的D—28AF 特选版更高一级,MICRON用的是ENSOTEC—D---260特选版。和该厂的旗舰CONSEQUENCE 用的等级完全一样。这对高音是MICRON的灵魂所在,也是他声音超值的本钱。一对普通的ENSOTEC—D---260要卖 2500,你可以算算百中选一的特选配对要卖多少。SORRY,除非你买MICRON或CONSEQUENCE,否则更本买不到,MICRON的分频网络是一阶分音,分频点是在1。5KHZ,比一般的小喇叭低很多,相对高音的负担也增加了很多,不过,请放心,D---260高音可以承受600W的功率,如果不小心弄坏,可以通知原厂喇叭的编号,他根据存档资料,会提供你一只和没烧坏的匹配的特选单体,行货才有的哦。MICRON喇叭的效率只有82DB,阻抗4欧姆,只有MARK LEVINSON NO。331之流才压的住哦。价格24000。
DY的CONTOUR CENTER用的高音单体是最广泛的D---28II,他也用在其他知名喇叭,比如SONUSFABER MINIMA AMATOR。
大家对DY的高音有了初步的了解了吗??希望帮到你。
最后编辑leslie
TOP
3#

【音响实用知识】

ATC单体与产品年表 刘汉盛


我与ATC老板Billy Woodman见过几次面,他并不健谈,不过态度很诚恳,是位技术人。或许很少人知道,Woodman的钢琴也弹得很好,他从8岁起就弹钢琴。第一次到英国时,回程的船票还是以在船上弹钢琴来抵的。到了英国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他晚上在俱乐部或Pub弹钢琴,一直到1980年中才停止。由于长期自己演奏钢琴,接触音乐,所以他很清楚的知道喇叭单体该怎么做才对。这也是为什么他会选择那个有名的SM75-150三吋软凸盆中音单体为创业作的原因,因为它了解中频实在太重要了。

到底SM75-150对于ATC喇叭有多重要?以至于每对喇叭几乎都采用它?原来SM75-150在设计的时候,就决定负责再生300Hz-4000Hz之间的频率。Woodman认为这段频率可说是所有重要乐器最常出现的频段,所以必须由最杰出的单体来负责。表面上看起来,这个中音单体只不过是凸盆高音单体的放大版,没什么稀奇的。实则不然。这个软凸盆振膜上面涂布有一层黏性阻尼材料,让振膜的振动不至于产生振铃现象。而驱动的磁铁总成用一个短线圈配上长磁隙,降低了可听闻的失真,同时提高了承受功率。

其实,Woodman设计这个软凸盆中音单体,有一些灵感来自于号角,您可以从这个三吋软凸盆中音的周围造型看出端倪。老实说我有一点怀疑把软凸盆振膜藏在里面的效果,不过至少它可以避免受到伤害。我想,也就是因为这个中音单体的造型启发了Woodman的灵感,所以用在SCM10或20小喇叭上的那个中低音单体看起来与软凸盆中音是一样的,中间也是那个软凸盆,只不过旁边改为一般喇叭振膜而已,这样就变成了具有中音单体与低音单体特性的中低音单体。

ATC的低音单体有9吋、12吋、15吋三种,这三种的音圈都是三吋的,另外有一种15吋低音单体的音圈是四吋的,所以算起来应该有4种低音单体。每种低音单体都与中音单体一样,采用长磁隙短音圈的作法,这种作法是让音圈随时都保持在最线性的磁场里工作,不过ATC另外还在9吋单体与15吋单体上也提供长音圈短磁隙的设计,这种设计与前述者刚好完全相反。我实在不懂他们为什么会生产这二种完全相反的设计?其实每种设计都有它的优缺点,端看设计师的取舍而已。可是,如果二种相反的方式都生产,就会让人感觉怪怪的。

ATC产品年表

以下,我整理出ATC的产品年表,供读者们参考。1974年创立公司,推出PA75-314 十二吋公共音响用单体。1976年推出第一个SM75-150软凸盆中音、SB75-234、PA75-234九吋单体。1977年推出PA100-375 15吋低音单体。1978年推出S50、S85喇叭成品。1983年装设第一套录音室大鉴听系统在伦敦DJM录音室里,那套系统就是SCM300A,同年也推出EC23电子分音器。1986年推出被动式SCM50与SCM100。1987年推出三音路主动式SCM50A与SCM100A。1990年推出被动式二音路SCM20。1992年推出被动式SCM10小喇叭。1994年推出落地式的SCM20,称为SCM20T(Tower)。

1996年推出SCA2前级与SPA-150后级,同年也推出SCM20SL。所谓SL就是Super Linear,它是在喇叭单体的线圈与前极片之间套入一个不导电的环,用以降低前极片与线圈之间产生的涡流,并据此减少单体失真。这种SL单体的作法目前以全面用在ATC的单体上面。读者若不了解,请回头看145期论坛所翻译的那篇「超线性磁铁技术」SLMM(Super Linear Magnetic Material)。1997年推出A7与A7T二音路喇叭。1998年推出SCM20SL-TA主动落地式喇叭,以及SCM0.1/12、SCM0.1/15高功率主动式超低音。同时也推出MCU6 5.1声道控制器、SIA2-150立体综合扩大机。1999年推出25周年纪念SCM70。2000年推出SCM150ASL。至于SCM200,我则不确定它是什么时候推出的,因为没找到确定的资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