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霍络维兹好在哪? [复制链接]

查看: 34262|回复: 131
1#

我觉得只是听录音和看文字资料不足以完全体会到演奏家演出时的艺术感染力。

对于已故的或者没机会去现场欣赏的艺术家,我们目前能够做到的最多就是从现存的录音、录像、文字资料中尽可能挖掘哪怕是蛛丝马迹的信息,这些信息成为我们想象力的奠基。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解习惯,所以这就必定会造成不同的人听同样的艺术家的唱片、看同样的录像也会有截然不同的意见。所以讨论的最大目的是自己能从别人的意见中吸取到有用的观点,或者是看问题的新角度。

霍罗维茨的唱片,CD我有几张他晚年DG的录音,LP我有一些CBS的60- 70年代的录音,听完之后心里没有太多的“激情”,估计是因为先前看了一些对他的评论,心里有了一些“先入为主”的成见,所以听唱片时情绪调动不起来。所以可见听唱片真的是很靠心理因素的,而看现场的话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记得看过一场一位新出道的年轻钢琴家和纽约爱乐合作的首演,普罗科夫耶的第三钢协。因为我坐在很靠前的位置,所以钢琴家一走出来就明显看得出他有些紧张,在琴凳前坐下之后手时不时不由自主地在裤子上擦手汗,当乐队开始演奏引子,钢琴差不多要加入的那一段快速的上升音阶的时候,由于我的位置刚好能从钢琴的左下方看上去,结果发现那位小伙子的双手手指正随着乐队的节奏快速地敲打着自己的大腿,看上去很紧张,然后他就以这种紧张的态度开始弹奏——那种感觉就像首先开动电锯,让电锯先转起来,然后才锯到木板上去那样——估计这种现场的艺术感受在唱片里或者录像中都是反映不出来的。

朗朗明天将要来这边演出,我会看看到时他在美国观众面前的态度是如何的,比较一下看是不是和国内的一样。——似乎跑题了,请各位继续霍罗维茨的讨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