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光靠唯物主义不能救中国音响 [复制链接]

查看: 14532|回复: 87
1#

我觉得这不是唯不唯物的问题。

比如说,本来就不存在的东西,对于健康状况良好的人来说,不管他人如何引导、感化,他都不可能感知到有这件事物的。这就好比说,在国内是不允许私人拥有手枪的,因此你不可能有一把枪;这时候很明显不管别人怎么劝说你或者灌输意念,你都不可能眼前立刻就浮现出一把手枪出来。否则的话,你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幻觉,应该马上去咨询医生。

音响器材配件里面的心理作用,实际上是某种声音现象的确已经客观地存在了,但问题是你的思维用什么观点去看待它,怎么去解释它。这就好比说“声音甜美”这个被耳朵感应到的现象,这是的确存在的客观事物,科学严谨的描述或许会从频率、谐波等角度去看待;而人的主观阐释则由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经历来决定,有的人可能认为“声音甜美”是好的,反映出乐器或歌手某些频段的发音细节;但有的人则可以认为这是器材底气不足的一个表现——两者都是有道理的。

所以,音响器材厂家用的“玄学”,分两种:

1. 它生产的器材,在客观上的确使声音有改变;因此厂家的目的则是:通过广告、写手等宣传手段,把消费者的意识引导去有利于它的销售哪方面去。比如上面说到的“声音甜美”,假如我是厂商的话我当然会尽可能动用任何宣传手段来把消费者的理解引导去好的那一种,而不是走到“底气不足”的那类理解上去。

2. 它生产的器材在客观上没有使声音有改变,但是消费者无法同时比较使用与不使用两种情形,无法作出有效判断。比如说一个人无法同一时间同步聆听同一套系统,采用两套不同线材的效果——你必须先听完这一套线材,然后拆掉换上另一套线材。人的大脑对声音没有100%精确的记忆重现能力,因此前后两次播放的时间内,人脑必定会损失掉前一次聆听所产生的记忆里的某些部分。

因此任何人体能感知的现象,都可以用科学方式去探测和解释。至于说到技术指标相同但听感不同,这只是因为常用技术指标的数量还不足以完整描述器材特性而已。要完整描述也不一定不可以,但很可能需要数量很多的不同指标,普通消费者无法完全阅读或者理解。甚至有一些指标,有的人可能不在意,但有的人却很敏感。比如说“器材表面每平方厘米细菌的个数”这个指标,很多人或许觉得这个指标很无聊,但是完全有可能存在一个人,他的感觉就是对细菌的数量很敏感,细菌数量多一倍,他的耳朵在几米远的地方就会发痒,那只要两件器材在这个“无聊”指标上不同,这个人的耳朵就会有不同的感觉。

所以只要一涉及到感觉或者情感这些方面,有些问题就没有唯一的答案。这里举个例子:比如说你看到高速上出车祸了,有一部车着火燃烧了,火肯定扑不灭了,快要爆炸了;车里的司机还活着,但脊椎伤了,并且专业救护人员一时半载来不了。这时候难题来了:你到底应不应该立刻去把那位司机救出车呢?——不救的话,车子肯定会爆炸,司机会死,并且大家肯定会说你见死不救;但假如救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你肯定会在触碰司机的时候把他本来就已经伤了的脊髓彻底弄断,导致司机终身全身瘫痪,虽然命保住了,但司机本人会觉得整辈子只有头部能动这种状况比死更残忍、更痛苦。那么,两个选择你到底选哪一个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