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给2声道纯功放拍一砖~!~(欢迎讨论) [复制链接]

查看: 19100|回复: 98
1#

照猫画虎 在 2003-9-16 6:44:58 发表的内容
多声道是不可避免的,只是现在还不够火候。
未是时候,还不够火候?这怎么说呢。如果以眼见为实这一古训来做标准,多声道早几年已经在你的周围存在,只不过你只当它是AV,如果以耳听为凭这一古训来做标准,多声道确实还没来,因为可以播多声道纯音乐的音源少,软件也少。
但你没看过、听过,并不等于多声道还没来临。国内还没见多声道来临,并不等于多声道没有在其他发达国家流行起来。
分享 转发
TOP
2#

把AV功放做成HIFI的,不一定是天价,也许国内买家具的AV系统是主流。说现在CD是主流,看你怎样理解。最好问一下商家,这几年CD机的销量如何。CD软件倒是占了目前的大多数,但数量多有时也不一定是主流。现在最好的录音都出自SACD、DVD-A等新一代音乐格式上,代表了先进,落后的东西怎么讲也不能称为主流吧?
TOP
3#

muse007 在 2003-9-16 14:22:10 发表的内容
SACD在3~5年内在中国大陆不会是主流!
你是以地域界线来判断AVHIFI的好坏啦。中国大陆不是主流,并不能否定AV多声道在未来主宰发烧界。
TOP
4#

一句话,我们还是凭空现象AV多声道的不可思义。
TOP
5#

视听技术已经全面获胜,不过还是有人无法接受现实。有的在逃避现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已经宣布成立,但海南岛解放已经是49年之后的事。
TOP
6#

播CD也许双声道HIFI功放,播SACD、DVD-A也许是100wx6。
反问一句,如果是多声道信源(SACD、DVD-A),用双声道播放效果好还是多声道效果好?
TOP
7#

bluesilverrain 在 2003-9-19 12:57:47 发表的内容
相比之下多声道HIGH-END还是一片处女地. .... 厂家的价格越下不来, 哪有那么多的消费者充怨大头呢.
看看我早几天发的贴子吧,那已经是2001年底前的成品了,多声道HIGH-END领域基本没有处女啦....
      另外,有时候高价产品并不是为了市场,多数时候是一种品牌象征,为它相对的低价产品铺路.......商家不会乱选产品发展方向
      多声道目前之所以在国内成为鸡勒,主要受日本器材的负面“影响”,“不管三七二十一,日本器材没好货”,这是某些发烧友的心态。这几年,恰好都是日本厂家在AV领域“开拓前进”,所以,在某些人眼里,多声道、AV注定是日本鬼子搞的音质低劣货。
     现在,欧美HIGH-END厂家也有样学样,开始发展高价的多声道、AV产品了,不过,我们的发烧朋友又认为那不是普通人玩得起的...不错,在音响展上展出的多声道产品,多为天价。两声道器材何尝不是如此呢?在音响展上,你听到的是单拿的听众还是“证据” 在演示?坛子上有多少人玩得起“证据” 、“信心”?
     再看看这几年的音源,有多少是具有时代意义的CD产品?厂商都在斗DVD、SACD了,主要DVD、SACD不灭亡,多声道就是不归路.....
      现在, 人们不会怀疑音箱、音源的品质了,单拿“证据” 、“信心”不会因为用在AV用途而影响了她的品质;DVD、SACD叫好又叫座。现实是:多声道、AV功放成了瓶颈,不是什么原因,主要是日本鬼子的天下.....
TOP
8#

多声道主要胜在格式优势,如SACD、DVD-A胜CD一样,如果按我们的观点:1声道是1千,2声道是2千,3声道是3千,6声道是6千,厂家何用多此一举?如果1千的SACD、DVD-A胜不了1千的CD,何必生产SACD、DVD-A?

“大多数多声道生产厂商是大规模民用产品生产”??按我的所知,踏入2001年后,倒是一些HI-END厂家“沉迷”于多声道。
TOP
9#

joelee 在 2003-9-19 18:39:41 发表的内容
干嘛老是站在个人选择这个角度看多声道,现在分析的是多声道的前途,预测双声道和多声道的发展。
有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双声道发展到现在,已经到头了,......
反之,多声道是新生事物。HIFI如果说要找出路,不在多声道找,难道还在双声道找?
正是如此。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