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冬日阳光下的雪花:巴赫的三部键盘组曲 [复制链接]

查看: 17031|回复: 85
1#

回复: 冬日阳光下的雪花:巴赫的三部键盘组曲

原帖由 610 于 2008-1-22 6:15:00 发表
请教:“其中Allemande,Courante,Sarabande,Gigue存在于每首组曲里,并且有固定的顺序,组曲是有逻辑关系的。”

这种逻辑关系是什么?因巴赫作品还未入门,我不太懂。


阿列曼德的速度是中速偏慢,库郎特是中速偏快,萨拉班德原型是西班牙的葬礼音乐,所以速度是“慢板”,而吉格舞曲则是快速。这样,一个组曲就形成了慢的乐章变得更慢(阿列曼德—萨拉班德),快速的则越来越快(库郎特—吉格)的一个关系。在速度上,组曲的总体也就是“中慢—中快—慢—快”的形式,这样就丰富了各乐章之间的速度对比,拥有了较为丰富的动态。而且这4个乐章之间的顺序是不可互换的,可以称之为“4元模式”,当然,它们当中可以因为作曲家的构思安排,插入一些前奏曲、小步舞曲、加沃特之类的另外乐章,但4个基本乐章(也就是基本舞曲)的顺序不可互换,这却是规定死了的。
巴洛克的音乐还处于单主题发展的模式,没有出现后来古典乐派时奏鸣曲式的对立主题。所以,利用乐章之间的速度对比,让音乐更为丰富,是一个很平常的做法。
我们可以看看巴赫的众多作品,单个乐章里面的速度变化是没有的(演奏家的故意为之另当别论),而莫扎特的交响曲则是主部、副部主题具有很强的对比性。
拉拉杂杂的说了一通,也不知道解释清楚了没有?
最后编辑过路云 最后编辑于 2008-02-11 01:56:02
分享 转发
有音乐听好幸福!
TOP
2#

回复:冬日阳光下的雪花:巴赫的三部键盘组曲

顺带说一声,萨拉班德舞曲很有意思,因为它的原型是西班牙的葬礼音乐,所以很多描述死亡或者葬礼场面的音乐,都以它为素材。贝多芬的《爱格蒙特》序曲,萨拉班德舞曲的节奏型就是从开始一直贯穿到结束的。
有音乐听好幸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