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性与音乐性的熔融 [复制链接]

查看: 11117|回复: 74
1#

harvey 在 2005-9-8 16:12:52 发表的内容

因此,我劝告一些经济能力不太宽裕的发烧友,不应该过分追求器材的音响性(即信息量的表达),而应该着重器材的准确性(降低信息的歪曲程度)。准确性好的音响器材,即使音响性差一点,也不会损伤你的耳朵。当然有条件,两者都要追求,使器材放出的音乐更完美。总之,音乐性和音响性是统一的,存在的只有层次的高低!



准确的系统才是正道!harvey 兄真是一针见血啊!!小弟佩服.....
不过话说回来,很多烧友都无法判断什么才是"准确","正确"的系统,
分享 转发
TOP
2#

说句实在话,有时候对改变一点儿的听音环境比再买一套系统还困难...........
TOP
3#

harvey 在 2005-9-9 13:26:07 发表的内容
monom 在 2005-9-9 11:35:05 发表的内容
说句实在话,有时候对改变一点儿的听音环境比再买一套系统还困难...........


有时的确难,以客厅做聆听室、家里常有人共享作其它用途、不想破坏花了不少钞票装修好的环境、lp的反对……等等,都是难


哈哈,对!
TOP
4#

Real 在 2005-9-10 10:06:56 发表的内容
传染了-----------八股风气



有些人对音乐和音响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
TOP
5#

speed8888 在 2005-9-10 13:55:59 发表的内容
有时候看央视的音乐台感觉出来的小提琴声和钢琴声比十万元的音响还要正 当然其他方面就差远了 LP的音色也大大胜过CD 所以没有好的音源花再多的钱升级公放音箱线材也得不到好的音色 尽管其它指标都可以做的很好 而只要有好的音源 两万元级的音响也能放出很好的音色 靠甚么调整只能顾此失彼


央视用的那种音源烧友听都没听说过
TOP
6#

harvey 在 2005-9-10 6:56:03 发表的内容
训练自己的耳朵的聆听经验,是自己的音响性和音乐性准绳的必要程序,想参考人或乐器的原声机会很微,退其次的唯一办法是多多聆听各种不同乐器的软件,去累积大脑对各种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的经验。因此我拥有不少这颣型的软件,退休回国后又添置不少国乐乐器的软件,目的是补充自己记忆上所缺的对这种声音的聆听经验。



小弟天天都能听到现场拉小提琴,大提琴(老板是乐器发烧友,手头没事就开练),回家来能听现场弹钢琴(隔壁和楼上邻居)
TOP
7#

harvey 在 2005-9-12 19:06:45 发表的内容
即使设计的音频放大器在动态、瞬态、空气感、空间表现等方面很出色,显得活气十足,可是没有独特的「韵味」这又是问题又是音响性的一个问题,悖的一种声音。




为什么非要独特的 韵味 ?录音是什么味,重放也应该是那个味嘛,真正的现场是很好听的
还是无源前级最好
TOP
8#

harvey 在 2005-9-13 8:21:37 发表的内容
不同的发烧友有自己的音响性和音乐性的聆听感觉,脑子里的聆听认知也不相同,那么该以什么为参考点去调校自己音响系统的声音呢?

我认为参考点是真实的声音,可以说是已经成为了本能,凭着本能听到的声音,就可以断定和记忆住声音绝对音准是后天的,但记忆力的强弱却有先天性的优缺程度,聆听经验丰富后,差不多发烧友都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绝对音准」。这里的「绝对音准」因个人对音色的领悟不同而不能说是绝对了。因为众多发烧友的审美倾向不同,口味品调各不相同。

可是音响器材产品是商品,是要出售的,得考虑大多数人是否喜欢,不能孤芳自赏地脱离群众,这样的话产品怎样能销售出去呢?在这个时代来说,能够真正体会朴素真挚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时代变了,人们更注重变化、注重新奇、追求刺激。浓妆艳抹说不定能吸引更多的目光。其实,我在聆听音乐这方面是蛮古典的,崇尚理性,强调的是和谐、稳重、平衡。现实是物质文明改变了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们的审美倾向发生了变化,更加喜欢那些被粉饰过的东西,包括声音在内。如果深究下去,这涉及到人的本能。人的本能上会自然而然地选择那些使感官得到愉悦的东西,比如喜欢听悦耳的声音,而躲避刺耳的声音,不管这声音像不像真的。当然,也有一些另类的例证,如现代派文学艺术中的溢恶、病态等等,但这些并不能代表正常人们的属性。真实乐器的声音多少有些粗糙感,特别是你靠近了听,许多人并不喜欢,而喜欢那些被修饰过的、比真实乐器更圆润更柔和的声音。也许是因为我从事过多年器乐演奏和录音工作,如果声音有过多的染色就有点受不了。录音对声音本身有许多损伤,丢掉了好多的细节,空间也变的极不自然。


harvey 兄从事过多年器乐演奏和录音工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