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INN(莲)用家专栏 [复制链接]

1#

说说听感嘛!!
分享 转发
TOP
2#

CLASSIK是很超值的,又是公放,又是收音,还有功放,其实算算这三样东西就不感觉很贵了。
TOP
3#

好像报价20多万的,呵呵好贵呀。
TOP
4#

[quote]一颗豆子 在 2004-2-25 17:33:44 发表的内容
呵呵,谢谢飞瀑兄的提醒,你贴的这两篇文章我在买LINN之前都是很认真地拜读过的。对我最终选择LINN也是起到了不小的影响。
我现在觉得这套系统还是不错的,我宁愿花点力气去布置布置房间,花钱去买碟子,呵呵短期内不想再在这个上面折腾了。
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要买耳机,所以现在暂且还没考虑它。呵呵[/quote]豆兄:我也很喜欢莲的东西,外观的设计很简洁明快又不失优雅,奇达又是音响论坛的A榜,以价格而论可谓是很超值得。我也很羡慕你!能否告知一下你现在听什么最好?有什么不足?因为我也是在考虑。至于耳机是因为我比过,胜过一般的耳放的。希望你有更多的心得让大家分享和借鉴:)。
TOP
5#

好像都长了,还长的不少呢!据说是因为汇率的原因。
TOP
6#

好像是金琅的音箱,什么功放呢?
TOP
7#

[quote]f14 在 2004-3-5 12:19:42 发表的内容
LINN用原来配的电源已经很好声、很细腻了!我借了很多牌子(有名的)试过,还是觉得原来的好,不知道为什么?[/quote]
我也听到有很多朋友说莲的线材,好像不是很贵但都挺好声的,就像莲的k600我就听到过,中频确实好厚声又有密度,质感好,高低频又很收敛。感觉莲还是有一套得。怪不得宋美龄也用莲的音响,呵呵。
TOP
8#

全是好东东,哈哈
TOP
9#

LINN IKEMI CD唱盤 文/關培青
自從在本實際試用過Linn CD12以及KRELL KPS-25sc這些超級CD唱盤並聽到它們卓越的聲音表現以後,讓筆者對一體式CD唱盤所能夠達到的水準有更進一步的體認,最好的CD音質不再只由CD轉盤+D/A轉換器的組合產生。特別是Linn CD12的優秀測試規格幾乎超越以往所有的CD轉盤+D/A轉換器的組合,證明Linn CD12的超卓聲音表現不只是靠元件的搭配調音達成,而且還擁有相當高層次的技術背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CD12的價格不是大部分人所能負擔的,因此我們開始注意Linn聲稱利用了CD12的技術而價格要低許多的Ikemi CD唱盤。
Linn Ikemi CD唱盤
Linn的Ikemi CD唱盤在外觀上承襲了CD12的尺寸,只有在深度上較CD12少了2.5公分,同樣常小巧,重量也只有4.1公斤,很容易看出Ikemi是CD12的姊妹機。最大的不同在於Ikemi全機是啞黑色的烤漆而成,看來較為深沈內斂。面板上的控制按鈕及指示都顯得非常簡潔,右側是CD承盤及電源開關,所有的控制按鈕及指示都集中在左側,控制功能相當單純,使用非常容易。附帶的遙控器不但可以控制所有的功能,同時還可以遙控Linn一系列的其他器材,包括前級以及調諧器。
背板的部份輸出端子也是一應俱全,除了兩組RCA輸出端子及一組平衡式輸出之外,還具備RCA數位輸出、TOSLINK光纖輸出及AES/EBU數位輸出各一組,另有一組BNC數位同步信號端子可供連結未來Linn會推出的D/A轉換器,Ikemi完全可以當作一部CD轉盤來使用。較特別的部份是設有可與Linn的Knekt多房間系統產品連線的遙控信號輸出入端子一組,以及可供選購的RS-232-C控制功能軟體升級介面,功能可說相當齊全。
Ikemi的內部電路佈局也和CD12相當類似,電源部份同樣採用密封的交換式電源,以使電源對電路的影響減到最低。主電路板上使用的幾乎都是SMD表面黏著的元件,包括XILINX的XC4005E可式邏輯列陣,採用運算放大器都是Burr Brown的OPA604及OPA2604。本機使用的D/A轉換晶片為Burr Brown的OPA604及OPA2604。本機使用的D/A轉換晶片為Burr Brown的PCM1732U,Δ-Σ轉換方式,內建HDCD八倍超取樣解碼,可接數96k/24bit數位信號,配合高穩定性的壓控震盪晶體以及Linn新開發的「2-D」低Jitter數位信號處理技術,有效提升D/A轉換的品質,而整個電路板的配置都非常密集整齊。
    
    
▲背板上的輸出端子及附屬功能一應俱全。
實際試聽搭配試聽的系統是以Burmester Rondo 991擴大機以及Burmester Leo揚聲器為主,Linn Ikemi剛開機的聲音表現並不令人滿意,在開機後的幾個小時內可以聽的出來Ikemi的聲音一直在改善。雖然Ikemi工作時並沒有什麼溫度,實際聆聽仍需要一段溫機的時間(Warm-up的時間與工作溫度其實並無絕對的關係),才能有最好的聲音表現,議Ikemi的使用者不要關機,以保持機器在聲音最好的狀況。傳動部份Linn將所有的伺服控制電路、馬達、電射拾取系統、全鋁製的承片盤都整合在一塊電路板上,Linn稱為Mekto傳動系統。雷射讀取系統都是SANYO製品,品質相當優異。CD承片盤進出的動作非常快速及穩定,同時也很安靜。Ikemi機殼使用非磁性的鋁材製成,覆以黑色烤漆,整體上令人覺得相當有質感。測試
▲Ikemi面板及功能的設計極為簡潔。
由於CD12的超卓表現,我們對Ikemi這麼小巧精緻的CD唱盤始終非常好奇,到底它有多少能耐。在AP System2的嚴格測試之下,Ikemi的表現雖然沒有CD12那麼完美,但是依舊令人喜出望外。首先看頻率響應,從10Hz開始一直到10kHz都非常平直,從10kHz以上到20kHz都非常平直,從10kHz以上到20kHz只些微下滑了0.3dB(!),左右聲道的差異只有0.1dB,幾乎是可以忽略了。平直的頻率響應看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直接反映了相位響應的準確度。1kHz的FFT(快速傅立葉轉換分析)頻譜圖可看出殘留的諧潻極低,總諧波失為0.00197%,而且奇次諧波較偶次諧波更少。無信號音軌的殘餘雜訊幾乎都在-130dB以下,只有在7kHz及10khz以上有些微的雜波產生,雜訊電平僅有20.51μV。數位輸出的部份1kHz號FFT頻譜分析看起來極正確,無任和諧波及雜波產生,顯示Ikemi的轉盤性能極佳。總括來說,linn Ikemi是一部規格極為優秀的CD唱盤,雖然沒有CD12那樣「教科書」般示範級的測試規格,但是絕對可以列在相同的等級,傲視其他的CD轉盤+D/A轉換器組合。
    
實際試聽
搭配試聽的系統是以Burmester Rondo 991擴大機以及Burmester Leo揚聲器為主,Linn Ikemi剛開機的聲音表現並不令人滿意,在開機後的幾個小時內可以聽的出來Ikemi的聲音一直在改善。雖然Ikemi工作時並沒有什麼溫度,實際聆聽仍需要一段溫機的時間(Warm-up的時間與工作溫度其實並無絕對的關係),才能有最好的聲音表現,議Ikemi的使用者不要關機,以保持機器在聲音最好的狀況。
Ikemi的聲音個性顯得相當溫順平實,它吸引人注意音樂的內容更甚於去表現它的優異音質,這與CD12教人立刻注意其高超的音響性能有明顯的不同。Ikemi同樣擁有極為優異的音響性能,音質的平衡中性而帶有極微少的暖調,令聲音顯得豐潤,不會給人單薄的感覺;同時也保有良好的透明度,能完整呈現音樂的層次,但卻不像CD12那麼強調透明的感覺。整個音域各頻段的銜接及伸展都非常良好,高頻的延伸極佳,而且非常飄逸(Airy),特別是高頻的解析度是CD唱盤少有的,在表現鑼、鈸這類打擊樂器音質的質感及紋理時非常出色,不會有一般CD唱盤在表現這類樂器音色時常發生的「白化」(像是白色噪音的感覺)現象。中頻的表現同樣傑出,各種樂器及人聲的音色以及泛音的結構都能正確的重現,聽來相當逼真。低頻的延伸及量感俱佳,並有相當好的控制力,Ikemi並不刻意強調低音的衝聲力(Punch),而是將音樂的節奏準確的再現,與其他的頻段完全和諧。
Ikemi也能完整呈現一個交響樂團及整個音樂廳空間的音場,各個樂器的定位及結像都表現良好,特別是堂音(Ambience)非常豐富,加上飄逸的高頻延伸真使人有置身音樂廳的感覺。演出大場面的爆棚樂段時也能穩如泰山,臨危不亂,令人覺得非常安穩,只有在樂器與樂器之間的空間感以及背景的寧靜度這兩方面較CD12微微略遜。Ikemi的最大優點,就是播放任何音樂都能讓人久聽而不疲勞,更難能可貴的是,在Ikemi身上這些優異的音響特性完全不會搶佔音樂的風采,而是去表現音樂之中必要的要素,帶領聽者投入音樂本身,而不是分心在音響器材的表現上,這才是真正Hi-End音響應致力的目標。
Ikemi CD唱盤優異的音響特性完全不會搶佔音樂的風采,而是去表現音樂之中必要的要素,帶領聽者投入音樂本身。
結論
若要拿CD12來與Ikemi比較其實是非常不公平的,它們的價位相差懸殊(CD12定價九十二萬,Ikemi定價二十一萬),CD12可以投入更多的成本及技術,達到最高的性能及聲音表現。當然也可以說Ikemi佔了價格上的優勢,畢竟在Hi-End音響上為了一點點的進步所需的投資是不成比例的,Ikemi顯得更具C/P值。雖然在技術規格甚至聲音的表現上有些微差別,其實筆者認為在詮釋音樂的層面上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CD12優秀的音響性能使聆聽者從演奏樂器聲音的表面及變化進入音樂的旋律之中,而Ikemi的和諧帶領聽者直接進入音樂的核心,由節奏的變化起伏觀察樂器的演奏及音色;之間的差異已經不是好不好聽分別了。Ikemi的音色並不像LP,但表現音樂的方式卻是與LP相當一致,達到極高的層面,是CD12之外的最佳選擇了。
如此看來,Linn這間以LP唱盤起家並名盛一時的司至今已掌握了CD技術及音質的Know-How,以不同於以的方式設計出令人刮目相看的產品。如此小巧的CD唱盤,卻有這樣的技術規格與聲音表現,令許多CD轉盤+D/A轉換器組合汗顏。簡潔的功能及一體式CD唱盤設計可能令音響玩家無甚可玩,但如果您不迷信高價CD轉盤+D/A轉換器組合而又真正熱愛並追求音樂,或是您嚮往CD12的高超音質表現不打算做這麼高的投資,那麼Linn Ikemi CD唱盤將是您可以長久相伴的對象。
TOP
10#

惊喜和奇美应该是有不小的区别的,奇美毕惊喜更有味道,也细致很多。相比之下惊喜就比奇美粗糟,感觉上味道也差些,奇美的机芯也好很多是莲自家的高档机芯,麦景图也是用莲的机芯作CD的。奇美也更像莲的LP唱人声更深情,更自如。总之不是白贵1万块的。
TOP
11#

[quote]wusong 在 2004-6-23 23:35:54 发表的内容
飞爆0:
烦请告知LINN奇美的市场价格是多少?谢。[/quote]
应该是260000.00左右,不过要买的时候价格还是要高高清楚,多和JS讨讨价。
TOP
12#

[quote]一颗豆子 在 2004-7-12 18:23:40 发表的内容
定时开关机好啊,我经常用,晚上放一张自己喜欢的睡觉碟,设定半个小时关机,然后就在美妙的音乐中酣然入睡,早上定个开机,于是你就会被美妙的音乐唤醒,呵呵,我设的定时开机是周一到周五的,周末吗,呵呵,还是睡觉的好[/quote]
豆子兄,CLASSIK 还可以设定周一至周五吗?双休日他会自动跳过?
TOP
13#

[quote]qysml 在 2004-7-7 20:00:30 发表的内容
[quote]xiaozao 在 2004-7-7 16:48:08 发表的内容
我的是LINN GENKI CD机,DA-30,还没箱子,暂时拿朋友的TAD-300在听,感觉还可以.还是比较宽松的声音,
  音箱很难配啊
  不知K400线是怎么样的特点?....[/quote]

K400的特点:看起来粗壮,拿起来重手,听起来平衡。冲着它是LINN的顶极喇叭线这点上,就值得你对它的品质有信心。[/quote]
说得对,尤其是质感好,又有密度,两端的延伸自然还是条很有乐感的线,最重要的是信价比高。莲家的线材倒是不贵又好声。
TOP
14#

谢谢豆子兄,这个功能太人性化了,不知道一般的床头音响可不可以这样。
TOP
15#

这个前级好像很贵的,不过是好东西羡慕你。你是什么音箱呢?也是莲?
TOP
16#

为什么不用全套的莲呢?那应该会更好声。还可以玩双分和电子分音,也没有搭配的问题了。
TOP
17#

为什么不用全套的莲呢?那应该会更好声。还可以玩双分和电子分音,也没有搭配的问题了。
TOP
18#

史上最好聽的迷你音響
Linn Classik
除了卡式座以外,Classik什麼都有了,只需再添購一對喇叭,就能享受多樣化的音樂。它的優異空間感與音樂活生感,甚至不輸給Linn的分體式組合,濃厚的音樂性尤其叫人陶醉。
Linn Classik
·    多功能音響組合
·    參考售價:95,000元
·    進口代理商:志仁(25604599)
規格:CD/調諧器/前級/後級/鬧鐘等多種組合。體積80x320x325mm,重量6公斤,消耗電力325瓦。CD使用三雷射拾取系統,Delta-Sigma數類轉換晶片。前級共四組輸入,輸出阻抗100歐姆,耳機輸出阻抗<8歐姆。後級輸出功率75瓦/4歐姆,增益28.5dB,輸入阻抗10K歐姆。
要說迷你音響組合,絕對是日本人的天下,除了Accuphase等極少數純音響Hi-End廠家外,幾乎所有的家電業者都在裡面分一杯羹。要說體積最袖珍精巧,還輪不到Linn,包括Denon等都曾經推出更迷你的音響組合。要說功能繁多,也輪不到Linn,已經有Kenwood、Panasonic等品牌將DVD唱機納入迷你音響中,MD光碟機更是目前普遍的配備。要說造型誘人,Linn也排不上名,Marantz就有叫人羨慕的產品,丹麥B&O的迷你音響更是集合科技與流行。不過要論到聲音表現,我想了很久,似乎沒有任何一部產品可以和Linn Classik競爭,稱它為「史上最好聽的迷你音響」,一點也沒有過譽。
除了卡座外什麼都有除了B&O以外,多數迷你音響都把機器設計成好幾箱(有些是一箱,必須看起來好幾層的樣子以增加賣相),像Linn這樣,在一個比雜誌大不了多少的小箱子中,擠入包括CD唱盤、收音調諧器、完整的控制前級,以及獨立的後級,倒是相當少見。由於機箱縮小,結構就變得緊密紮實,厚重的鐵板噴上銀灰色的漆,說不上細緻,倒也很跟上時代潮流,光是避震這一點,Linn Classik就不是普通迷你音響可以比擬。面板上總共才11個按鍵,Linn如何能提供像是定時鬧鐘、高低音控制、電台收音選擇等多種功能的?這就是Linn厲害的地方了!過去Linn的幾部CD唱盤,連傳動機構都自己做,既不向SONY也不向Philips靠攏。在旗艦CD唱盤CD-12推出後,大膽採用交換式電源的設計,又在Hi-End音響圈引起一陣喧嘩。後來CD-12以挑戰LP的聲音表現向大家證明,Linn的眼光沒有錯。Jeff Rowland跟進在功率擴大機上也採用了交換式電源,再次這種看起來毫不起眼,過去被認為不登大雅之堂的電源模組,成為熱門的討論話題。不久之前Linn的另一部CD唱盤Genki,也是用交換式電源,劉總編認為它的音樂性十足,聽著聽著都忘了是在進行器材評論。或許是CD唱盤等耗電量小的產品可以用交換式電源,Linn Classik包括有前後級擴大機,所以仍舊採用了傳統的變壓器結構。不但如此,Classik裡面的環形變壓器,也是Linn產品中少見的巨大,因此Classik標示輸出功率75瓦,推動Linn的Keildh喇叭,卻讓筆者有耳目一新的感受。全新設計的機器Classik的CD唱盤仍舊採用自家開發的傳動系統,你一定奇怪,Linn一年能賣多少台CD唱盤,為什麼大費周章自己開發傳動系統呢?當然Linn賣的數量遠不及SONY、Teac、Pioneer等這些大廠,不過Linn本來就有精密工業的基礎,老闆的父親原來替勞斯萊斯製造噴射引擎的元件,所以當年開發的LP-12唱盤軸心精密度讓人吃驚不已。有這樣的底子,要設計CD傳動機構當然不是難事,說不定哪天Linn也會推出自己的DVD-Audio或SACD唱盤,筆者可一點都不會訝異。至於負責Classik數位/類比轉換的Delta-Sigma晶片,看了老半天仍不知道是誰的產品,事實上Classik裡的許多控制或聲音晶片,都是很少見到的,可見得Linn並非撿現成的材料回來,把Classik當成菜市場,它們很用心的將Classik視為一部全新的機器來設計。

透過Classik的時鐘與鬧鈴設定,用家可以選擇CD或收音調諧器為音源,在固定時間啟動播放音樂。試聽Classik期間,我享受了一個多禮拜美好的早晨,每天曙光乍現時,Classik就自動播放海頓交響曲的CD,讓我得以精神抖擻的快速起床。Classik附贈的收音調諧器有AM與FM兩種波段,實測結果,聲音洋溢著歐式的典雅樸素風格,但是靈敏度並不高,必須使用原廠的T型天線才能穩定收到訊號。
至於Classik的擴大機部份,可以有完整的前級輸出,並具有高低音、左右平衡調整,雖然沒有日式產品五光十色的圖示等化器或音場模式,不過Linn首先考慮的是聲音重播,那些花俏的功能一概省略。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當局規定,擴大機的喇叭端子金屬部份不能外露(曾經有人將喇叭線插到牆上的電源插裡,釀成不幸),所以多數英國擴大機要不是改用塑膠製品,就是類似WBT的設計,在喇叭端子外包覆硬質塑膠,或者乾脆只能用香蕉插。Linn連這個細小的地方也有堅持,香蕉插的接觸性往往不夠緊密,所以Classik使用一種獨特的圓形塑膠插頭,裡面包覆金屬管,使用時直接插到機器裡面,既不佔空間又很牢固緊密。唯一的缺點,是消費者再也無法浪費錢去用那些昂貴的發燒線材,Linn早就想好了,它們也發售Linn品牌的喇叭線,便宜而品質又佳。如果真想發燒,Classik可以接兩組喇叭線,就用Bi-Wire雙接線好了,所費不多,但對聲音一定有改進。
搭配同廠喇叭最好

線路板上多採用微型元件與表面黏著技術,所以看似簡單實則豐富。請注意Linn Classik的喇叭端子,必須使用Linn的特殊產品才行。
除了卡式座以外(MD光碟機推廣了這麼多年,仍然沒有普及化,看來前景並不樂觀),Classik什麼都有了。Linn擔心你傻瓜,所以一切操縱乾脆都設計在遙控器上,面板那些按鍵的符號看不懂沒關係,只要拿好遙控器就掌握全世界了。有了一部Linn Classik,只需再添購一對喇叭,就能享受多樣化的音樂。如果想體會Linn的聲音品味,當然建議選購Linn的喇叭,代理商怕評論員搭配不當,所以送來一對落地式的Keilidh喇叭一起測試。兩音路三單體設計的Keilidh頻率響應50Hz-20KHz±2dB,平均阻抗4歐姆,建議功率在4歐姆時最少60瓦,輸出功率才75瓦的Classik夠用嗎?這對喇叭使用特殊的陶瓷高音單體,聲音非常細緻甜美,過去筆者也試聽過,總覺得美則美矣,但有如拘謹的大家閨秀,斯文有餘而野性不足。聽古典音樂、人聲,這對喇叭的雍容華貴氣質一點都不輸給極高價產品,表現流行搖滾,搭配Linn的擴大機總覺得衝勁不太夠。
在筆者試聽室的同一個位置上(經過幾年的調整,這個房間中最好聽的幾個喇叭擺位點差不多已摸熟,上次試用Keilidh當然知道),以Linn Classik接上Keilidh喇叭,音量開到85(最大為100),高低音調控制不動,從喇叭傳來的聲音卻是叫人又驚又喜!驚的是空間感好極了,Chesky的錄音三度空間效果本來就明顯,在這套Linn組合上益發的玲瓏浮凸,人聲定位觸手可及,音像則因喇叭高度的關係而略微矮了一些些,形體感合乎比例的飽滿結實,音場寬度與深度可不是一般迷你音響所能營造。喜的是在相當大的音量下(平常聆聽時,音量放在75就夠了),Classik搭配Keilidh喇叭仍然保有Linn傳統的甜美溫潤質感,另外又加上相當好的衝擊力與動態對比。喇叭花的「多手仔」錄音是檢驗速度與動態的試金石,Classik呈現的魄力與豐滿中低頻彈性,實在無法與過去Linn的經驗聯想在一起。日本小提琴家寺井尚子的跨界專輯「Prinesst」,在Linn的詮釋下低頻澎湃,質感又富光彩,吉他圓滾的顆粒與鼓聲強烈的節奏,的確是耳目一新。
會不會因此Classik的聲音變粗了,變野了?不不不!我說那是在很大的音量下,Classik發揮了Linn少見的熱情與活力,只要把音量降到正常範圍,那種優雅的、閒散的、輕鬆的、悅耳的、甜蜜的Linn又回來了。基本上Classik仍持續了Linn家族很有音樂性,不誇張某一頻段,不刻意追求解析與透明的聲音走向,從Linn出版的一些軟體多半為人聲、古樂器演奏、吉他或爵士樂,就可以知道設計者對聲音的品味。Teldec的賈第納率領古樂團演奏貝多芬交響曲,Classik並不以龐大的氣勢處理,我們聽到極高頻的泛音豐富,高頻細緻平滑有光澤,弦樂纖巧靈活而綿密,木管樂器共鳴清楚有韻味,低音提琴線條明確而彈性十足,音場前後排位置井然有序,堂音反射充塞在空間裡。我不敢講這就是現場的聽感,與其他鑑聽式器材比較,Classik偏向「美」的成分多一些,但是它美得很有氣氛,不同的音樂形式各賦予不同的美感。
很有氣氛的聲音

這張跨界音樂專輯裡的樂器錄得很飽滿,電子低頻結實有勁,小提琴動態頗大,要處理得平滑又甜美並不容易。
阿卡多在DG的那張「魔鬼的顫音」,對很多音響來說是「高音的惡夢」,對Linn Classik則是清甜的小點心。Keilidh喇叭原本高音就很吸引人,Classik沒有加上任何濁氣,絲絲如縷的小提琴好像春風一樣,輕騷耳朵,輕拂臉龐,讓人打從心裡覺得愉快舒暢。必須承認在Linn的系統中小提琴的木板共鳴不是非常濃郁,它們的中頻較為含蓄,不過整體的質感實在漂亮,帕格尼尼的「鐘」三角鐵如此清脆醒目,與小提琴的光澤相互輝映,美極了!別擔心,這套組合的高音充足但不會明亮尖銳,聲底也不單薄,銅管與鐃鈸的實體感都很不錯。柴可夫斯基「義大利奇想曲」開頭的一段銅管鳴放,Classik與Keilidh聽起來金屬味濃烈,光華四射,火力旺盛卻不會吵雜刮耳,反而將地中海的熱情烘托出來。
即便在Linn的旗艦喇叭上以多路電子分音推動,筆者仍覺得它的極低頻不很明顯,缺少其他巨型揚聲器捲動褲管的震撼力,大概Linn的看法是音樂中並不需要那些誇張的效果。不過在低頻部份,Classik已經一改以往自我克制的情形,有很傑出的表現。許久未聽的「阿姐鼓」,在這套Linn組合上居然有模有樣,電子合成效果鼓出一陣陣的聲浪,圓滾滾肉感豐厚,在兩隻喇叭間跳來躍去,最後高潮樂段來臨也不覺得擴大機被榨乾或喇叭承受不了。Opus 3的低音大提琴協奏曲音色變化多端,獨奏者在一個呈ㄇ字型排列的小型樂團前方,若沒有充足的中低頻支撐,聽起來就會索然無味。Classik呢?很有味道!它的低頻量感並非不要錢似的亂灑,但是清晰、控制緊湊、線條乾淨、下潛穩重,而且彈性飽飽,像極了一個肌肉紮實的小伙子,有種年輕的力與美。

參考系統╱參考軟體Accustic Arts Drive-1/DAC-1/Preamp-1/Amp II-AC組合、Sonus Faber Guarneri Homage、M&K S-150、Linn Keilidh喇叭。Audioquest Daimond、Onix、Luxman等線材。軟體:三大男高音維也納聖誕音樂會(SONY M2VCD89063)、阿卡多「魔鬼的顫音」(DG 449858-2)、教堂之聲(Proprius PRCD7762)、Pricess/寺井尚子(風雲唱片GUT0054)、Chesky測試片第一集、賈第納/貝多芬交響曲(Teldec)

如果用Classik搭配別的喇叭呢?不論推Sonus Faber或M&K,筆者覺得上述的好處都會減少許多,它的75瓦功率也不是大力士,遇到爆棚場面的確容易挑出毛病。如果用別的訊源取代Classik內建的CD唱盤呢?用德國Accustic Arts分體式CD轉盤/數類轉換器輸入Classik,在音響性方面果然大有進步,不過那種價錢應該不是Linn的用家所能認同。用Pioneer DVD唱盤輸入,高低頻延伸更明顯一些,不過那種華麗寬裕的感覺不見了,悅耳的音樂性也少了許多。或許Linn設計這部Classik,就是要讓你拋棄玩音響的樂趣(或者說是痛苦),不必接線,不必調整,不必改機,不必考慮搭配,只要小小的一部機器,就能掌握美妙的音樂。
TOP
19#

Linn Katan 扬声器     Katan设计的初衷,是要与Classik组合音响进行搭配,形成一组功能与品质兼具、并能够满足现代生活机能取向的迷你音响系统。因此,Linn不但在Classik这套组合音响上添加了该公司产品中少见的多功能选项,更为了让Katan这对喇叭在不同的摆设方式下都能够有高水平表现,特别在箱体结构与高音单体磁铁上下了重帖。先让我们来谈谈这颗钕磁铁高音。使用钕磁铁的高音单体,多半具有着延伸平顺、通透自然、细节丰富的优点,一般而言需要较长的Break-In时间才能熟化。而Katan虽说也用上了钕磁铁高音,但在短短的数天内就能够神奇地达到相当松软滑顺的音质。    几乎没有箱音是Katan另一项奇妙之处,居首功的应该就是它那内收的两侧箱体,不平行的设计打散了产生谐震因子的可能性,让破坏纯净音质的因素降至最低;而另外一个功臣就是它设计特殊的低音反射孔。Katan的低音反射孔位置很低,口径也不大,导管由背板向前延伸顶至前障板,末端处上下╱左右分别以木板和泡绵包覆,乍看之下像是将整个反射导管尾端封死了的感觉。这种介于密闭式与低音反射式间的设计型态,不仅保留了二者各自的优点,更能在扰流与谐振防杜上有所加强。    背板上的四组喇叭接驳端子与分音器,也充分展现出Linn工程师的创意与巧思。Katan以二片(四面)内藏类似电路结构的压克力板,藉由不同的切换模式可在被动式Single-Wired、被动式Bi-Wired、被动式Bi-Amping间进行转换;若外接上电子分音器之后,喇叭内建之分音器更可进行自动侦测,自行跳至主动式分音模式。参考标准    笔者藉以评断的参考标准包括了几对长期使用的书架型喇叭︰Linn Sara、Rogers LS 3/5A与Spendor S3/5,搭配扩大机则以Linn Classik音响组合为主。Linn Sara由于体积较大,加上每支喇叭均使用上二只KEF低音单体,气势与音乐密度上本应超前Katan一些。Rogers LS 3/5A与Katan是二种不同调子的产品,在Katan清晰通透度高的强烈对照之下,不禁让笔者因为3/5A过重的鼻音而感到些许的不耐。而Spendor S3/5的走向就与Katan较为接近,但声底较厚,密度较高,相形之下细节解析与音乐纹理就少了一些;Katan多了点机动性,S3/5则拥有了诗意。令人拜倒的小提琴音色    让我们先从音色上来探讨。Katan的音色一致而稳定,无论在哪一个频段,它都不会产生突兀或是不连续的片段感(当然这纯粹是基于听感上所得到的心得而言),重要的是,它在回放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时,都能有相当水准的表现;而且以一对小喇叭而言,高频与中低频的延伸表现都相当的好,特别是在回放小提琴演奏时,绝对会让您爱不释手。由欧伊斯特拉夫演奏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在一般系统中很难表现得出色,一方面要保有小提琴绵密厚实的质感,又不能发出生硬黯淡无光泽的音色;另一方面既要有丝丝入扣的娇嫩美感,却又不能让欧伊斯特拉夫宏伟庞大的演奏气势缩水。而Katan在回放这张CD的表现上,不仅达到一流的水准,更是深深地打动了笔者的心。小提琴味道香纯甜美,每个音域甚至是不同运弓方式之下所传达出的琴音都充满着水样的光泽,揉弦不仅美得出奇,还能够在清楚交代之余让人感受到乐句与乐句间呼吸的美感。这样的感觉笔者仅在以LP系统回放此原版唱片时方曾感受过,若以大型系统搭配上数字讯源后,想要在这一方面胜出,恐怕不容易办到。中低频表现    Katan在扩散性上也处理得很好,三度空间感优秀,自然涌出的音乐可以轻易地弥漫在三坪左右的空间中,声音的流泄是那么地轻松自在,特别是在低频的扩散、延伸与控制上,最是令人感动。以恩雅“The Memory of Trees”第一轨的电子合成音乐为例,规模不小的中低频量感,在Katan的呈现下显出良好的秩序感,不急躁、不混乱,场面安定如山;低频由喇叭下方铺陈而出,放得自然之余,也不失其该有的凝聚力。Katan除了可轻松歌唱外,不飙不噪耳的平顺高频与结实富活生感的音质架构,配合上几近无箱音困扰的优点,让笔者也能在小房间中尽情地享受马勒大块文章的精神礼赞。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Katan在回放古典音乐时,声音有偏轻的倾向,大音压播放时管弦乐团稍向内缩,音场随之后移,但音质的均一性和整体平衡感并不因此而被打破。鲜活生动    Q度十足的表现,也是笔者愿意将它推荐给各位读者的一个主因。柔软度适中,爽脆兼具弹跳感的特质,让Katan在表现爵士演奏时独具风情。这样的美,是介于Rogers的极度松软与Thiel白热化的空气流动感之间,既不会令人感到气氛的不足,但也不至流于滥情。由新爵士女歌后Diana Krall演唱的“Love Scenes”,一开头牛筋味十足的Double Bass拨奏清晰毫不含糊,音粒饱满扎实,形体比例适中;人声的气韵转折圆润、唇齿声贴切不过火,引人入胜的能力为数对参考喇叭之冠。请开窗    而这几对小喇叭在表现蔡琴“机遇”这张专辑时各具姿色,气氛营造上也各有胜场。3/5A老则老以,即使笔者开始怀疑它的单体是否已经疲惫不堪,但在意境的刻划上依旧独领风骚,尾韵带得长些,残响也因此较为丰富。人声的转折起伏有一种无以明状的美感。Spendor S3/5声音最为温润,密度也最高,料多实在,因此钢琴的规模感表现也最好;S3/5唱出的歌声,有一种泛黄的思古意境,似乎将时间因子也融入了音乐之中。而由Katan流泄出的音符,宛若一颗颗晶莹剔透、吹弹可破的琉璃,是最能让人融入音乐之中的喇叭。分离度与解析力居冠,胸腔共鸣转换清楚,但量感较少;在第六轨中,您几乎可以透过Katan,感觉到演唱者身置草原之中,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大地,少了原本覆在S3/5上的那片薄纱,顺势地推开了窗,彷佛蛙声虫鸣就伴随在您的身旁。    搭配之美,尽在于斯。Classik以巧劲驱动着Katan,拨弄着笔者蠢蠢欲动的心长达月余,不安于室的我曾经多次换上Marantz PM-14SA,甚至Conrad-Johnson前后级,却怎么也带不出整组Linn轻易掬满的音乐感动。真的要挑剔,可能就是整套系统中少了那么一点的阴影感,它是有血有肉,但刻划得不如Conrad-Johnson生动,如果光影层次能再浮凸些,是否算是一种过度的奢求呢?完美的平衡    音乐的感受是主观的,而Linn癖性独特更是众所皆知。成为Linn的音乐俘虏是一种幸福,您不必为了音响性的多寡辗转难眠,更不用在升级的门槛上犹疑不定,一系列Linn的产品肯定是音乐性的最佳保证,再不然搭配上同源的Naim也是另一种绝佳的选择。天生绝配的Classik与Katan组合,巧妙地在理性与感性间取得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在提供人们丰富的音乐生活、带领爱乐者回归音乐原点之际,“只羡鸳鸯不羡仙”或许才是我辈音响迷们的最终渴望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