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汉盛先生的《音响二十要》读后感(几点批判) [复制链接]

查看: 25880|回复: 160
1#

请恕我直言,刘先生关于《音响二十要》的定义,例如“速度”、“动态”、“音场”、“结像力”、“形体感”、“层次感”、“活生感”、“高频延伸”、“声音密度”、“声音透明度”、“全频连贯”等等词语,稍有文学功底的人都明白这些词的意思,他提出的这些关键词对我们理解音乐的特性非常有用,仅此就可赞刘一笔!

在这些关键词下面他阐述了自己直观性的理解或解说,当然这不妨碍我们自己的理解。千万不要“窥一叶而见树林”!!我想,全面审视这些关键词才是最重要的。

就象汉字也不总是像形文字一样,你老去想象它像什么,岂不白费工夫?。
分享 转发
TOP
2#

我所理解的声音的密度是指声音的均衡、均匀分布,在听音的感觉上不存在某频段的缺失,同时具有听觉上的厚度和重量感。如果是声音太沉太紧,则不是好的声音密度感,好的声音密度感同时要具有宽松的听感,才会耐听。

声音的密度和声音的透明度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需达到一个平衡点或折衷水平,声音才会好听,也就是既有密度又有透明度。

至于音箱的灵敏度高低,并不能作为音箱密度好坏的标准!
TOP
3#

声音的密度是个不容易理解的环节,但正如 harvey 兄所言,对音响系统回放出来的声音好坏,有决定性的作用!

所谓密度,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是质量/体积之比,这里体积就是指音场的大小,在这个音场内,所缊含的信息量越多,声音密度就越大,但是密度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信息量如果掺进太多劣质(比如失真、添加)信息,也会令声音密度加大,但就打破了声音的均衡均匀,令声音变得奇怪起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