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售价达10万的超级极品DIY后级! [复制链接]

查看: 73327|回复: 262
1#

这正是它值得大家去思考的地方啦!!

土炮友 在 2005-12-12 13:24:01 发表的内容
我有十多年的DIY经验,当然好的电路是出好声的基础,但是好的料也很重要,还有布线。从楼主的功放来看,这样的用料,功放是出不了什么力的,还有那布线很象山寨厂出的,全部电阻都排的整整齐齐的,这样一来连线就变的很长还有弯弯曲曲的,干扰会很大,怎么出好声呢?
分享 转发
TOP
2#

管中窥豹----看瑞士音响精品(2)(转贴)
FM所有的研发工作与产品制作都在厂内自己进行。与现代工业时兴的管理方式正好相反,FM采购的所有元器件都是向内进行而非向外进行,因为FM认为,只有每个环节的每个细节都处在持续的、严格的品质控制措施之下,准确性和质量方能得到真正的保证。说到这里,我想起了2003年北京音响大展上,我与别超的黄SIR聊到丹拿的喇叭单元时,黄SIR说到:他问过世界上很多成品音箱厂对丹拿单元的印象,那些厂的答复几乎都是一样的,即丹拿单元是一流的,但丹拿厂是个疯子,因为他们什么都要自己来做,所以价格就很高。黄SIR还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开饭店的要自己养猪养鱼种菜种粮,品质肯定有保障,但价格嘛,肯定低不了。

在音响界中,绝大多数厂家都会把年营业额的一部分拿出来搞技术研发,而这个比例大概为0.4%到3%之间。那么FM呢?想不到吧,它每年都将年营业额的至少20%拿出来投入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也许,这就能够解释为何FM的产品为何能有如此突出的表现,而FM的声誉能历经20多年而不坠,始终保持着“最高艺术成就”(State-of-the-Art)的口碑。

在挑选专业音响器材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就是该产品的长期可靠性。而长期可靠性的取得无非是依靠做工标准、所用零部件的品质、焊接的质量、布线、电流及电压容量等。而同等重要的因素还应包括在生产流程中的前期、中期、后期的测试和检验。为将产品的故障率降低到绝对的最小程度,FM专门开发出一整套专门的检验手段与质量最优化措施:除了金属膜电阻(其本身的故障率本来就很低,大约为四百万分之一)以外,凡是使用的每个零件都要逐一进行检测。而对于每块印刷线路板或者每个集成单元来说,FM都有一个长长的检测项目清单与之相对应,使它们在生产流程中逐一得到检测,比如元件的前期综合筛选、线路板的目测与电子测试,多重预先检测等等。每一个元件都要在组装之前以此方式进行三到七遍的测试方能进入下道工序。而后,产品的每一步加工之后都要逐一进行人工校核并且还要通过高精确度的专门电子测试设备进行细微的调试。
FM一直保存着巨大且昂贵的零件库存(超过50万件)以保证零件的持续供应。对每一个FM的产品而言,FM都保证在10年之内其上所用零件的供应,也就是说,在一个产品出厂之后的10年之内,其上99.8%的零件可以即刻在FM的仓库中取得。因而FM的产品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陈旧荒废,甚至许多服役时间长达28年的FM器材仍能得到厂方的维护以及对其维护后品质的保证:不逊于其刚出厂时的状态,甚至要更好。FM甚至公然宣称,它的产品如果在常规室温条件下每天工作10个小时,那么FM的器材的使用寿命将超过30年。
最后编辑自文
TOP
3#

兄弟,应该把标题叫做"售价达10万的超级后级",很容易误道啊!不过把F10B它叫做DIY似乎也可以挨上变--精品小厂的手工作品.
开谜底吧,^_^



红旗党 在 2005-12-11 19:58:10 发表的内容
与一对售价超过12万的美国极品大力后级AB对比,本机在音色,透明度,活跃性上全面胜出...[upload=jpg]Upload/20051211195769980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21119575044388.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121211463920420.jpg[/upload]
最后编辑自文
TOP
4#

最值钱的应该是它的设计师的脑袋!


乐林8 在 2005-12-12 14:15:58 发表的内容
lzljm 在 2005-12-11 22:07:03 发表的内容
我就不相信,强钱啊,10万元级的功放你见过里面的东西吗?这个打败10万的功放什么都没有,就一对功率管,输出有没有50a的电流啊,日本的电解电容那8只到头也就200元,在有什么啊,环牛吗?我就是diy派的,怎么看这台机器连1万元的成本都没有,怎么可能那,我也在装机,但是我不敢说比我机器贵10倍的机器都不如我的。说老实话,如果可以比383好已经是奇迹了,但是看看这台机器的用料这么可怜,可以告诉我这里面最值钱的东西是什么值多少钱吗?真是神话啊!!!!!!!!!!!!



太对了!还比MARK仔几十万好呢?马克几十万功放就那么简单?胜过什么?胜在那一点上?胜了多少呢?而且以什么作为听音标准来衡量这台机呢?
TOP
5#

破产?!^_^人家可会过日子了,全体员工每年到东南亚别墅过暑假,度寒假,现在又在在过冬,要明年2月才开工咯!。订单呢,已经排到明年9月份,而且要现收全额货款,再生产,NB!
MARK嘛,现在还在为生存而努力奋斗咧。。。


lzljm 在 2005-12-12 15:24:37 发表的内容
真是不相信这机器值13万,先不说声音如何,就零件的成本不过几千元买13万,怎么这厂还没破产啊,有人会买吗?我宁愿去买马克
TOP
6#

FM10B  80W 8欧-320-2欧
低于2欧,自动保护


lzljm 在 2005-12-13 0:48:27 发表的内容
enrique 在 2005-12-13 0:39:01 发表的内容
或者这样比,找四对单拿并联,做成1欧的负载。
据说ML可以推1欧负载的,而FM这个小东西,我看推1欧负载基本没戏。

老兄!别小看FM了,控制力惊人,那对功率管别说1欧负载了,就是短路也不会有问题,人家的东西可以用36年,500w的箱子都服服帖帖,ATC何惧之有。
TOP
7#

厂家说是A类,但是一点也不热!不解?

lzljm 在 2005-12-13 1:05:13 发表的内容
对了,忘了请教,这台功放是什么工作状态,是丁类的吗?
TOP
8#

管中窥豹----看瑞士音响精品 (转贴-节略)
。。。
大约在两年前,我与瑞士WEISS厂家的老板通过几次EMAIL。根据他的介绍,瑞士发烧友常用的国货品牌有:Ensemble、Piega、Revox、Goldmund、Nagra、Wave Control、Campna、FM Acoustics、PSI、Rowen、Stereolith等。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咱这次管中窥豹就先从世界上最贵的音响品牌FM Acoustics说起。这家公司原先是生产专业音响产品的,后来也开始了家用发烧器材的生产。有人说过“如果说Krell,Cello等顶级器材的价格贵到没有天理,那FM Acoustics的价格简直是伤天害理!”(见http://www.avmagazine.com/02/FM_Acoustics.htm)。FM的发烧器材究竟有多么伤天害理呢,各位且看:其当家的立体声后级811的价格将近6万美元,他家25周年纪念版的单声道后级2011(总共只生产25对)要价12万美元(希望我没有记错);而他家的旗舰前级268虽然造型古朴、貌不惊人,但要价高达7万5千美元。高烧友花这么多钱买器材当然取决于他的经济实力,但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看其“金钱观”。FM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到目前为止,我身边的朋友们都不知道,因此我们就无法对其性价比品头论足。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其它的角度来揣摸一番FM身价这么高的道理何在。首先,让我们看看811后级的技术指标吧:
最小峰值输出功率:900W/1700W/3000W@8/4/2欧姆
RMS输出功率:455W/850W/1500W@8/4/2欧姆
最大连续输出电流:大于60安培
最大峰值输出电流:无限制
负载阻抗:设计成为可驱动1到1万欧姆阻抗的负载
失真率:平均0.005%
增益:30.5db
输入滤波器频宽:1HZ到60 KHZ(-3dB)
输入灵敏度:满功率输出1.2V (RMS)
输入阻抗:(平衡及非平衡)40千欧
哼声及噪音:-115dB (20 HZ到20 KHZ)
FM在自己的网页上送给811的形容词为 “TOPLESS”。

811的指标已然如此了得,那么2011呢?很遗憾,我只知道这部单声道后级要用两根电源线,8欧姆时连续输出功率为1000瓦。此外,FM的产品还有音箱(金字塔形状的哟)、唱头放大器等。

今天就说到这里,下一回,咱们去FM厂里看看。
TOP
9#

5年前60.00/块(60X40CM)
有国产1MX1M的,50.00/块,但质感差很远[

quote]天神 在 2005-12-13 10:43:55 发表的内容
自文 在 2005-12-13 10:40:24 发表的内容
西班牙的抛光砖,质感看上去很好,也很耐磨,什么钉角一类DD
在上面折腾也不会留下过什么痕迹
大约什么价位?谢谢![/quote]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