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龙 在 2003-12-6 7:00:26 发表的内容 喜欢LP是听力下降的结果?那惨了,很多地区没有条件听玩LP的中年人,将不得不忍受CD的折磨。 这个论坛上鼓吹LP声音“最洪亮”的KUANG不过三十左右,KEN也是,并且玩了十多年LP了。象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不少哦。显然他们并不仅是在收藏(LP有收藏价值肯定是客观存在)。 或许楼主以上分析对这些人不适用,他们玩LP只是受了中年人的盅惑? 可是年过六旬,无论财力还是听乐资历都很雄厚的DR PAN,也就是最符合以上“暗力量”标准的,却在早些年放弃了LP。他为什么执意要和自己已经下降的听力对抗呢?想扮年轻? 40以上的中年人肯定与10来岁的有着听音上的生理差异,这点不可否认,或者你拿出来的这份表格也是有一定权威性的,但是这种差异是否足以造成听音上的错误?而且是如此巨大的?(中年朋友完全可以把原本各频段分布均匀的音乐,听成是中频密度不足但低音相对丰盛的感觉。……)我现在四十出头,可我十年前买的CD,即三十岁左右时听到的音乐,自己喜欢的那几张,现在并没有随年龄增长而觉得不妥。如果按照上述理论,我该觉得它们越来越难听才是。而DR PAN之流,几乎就没有可能从CD中听到赏心悦目的音乐了。 那问题又来了。即使认同这点,那么录音师是否只能用中年以下的,(并且越年轻越好,听到的细节多。)那么威尔金森莱顿那个年代,留下大量好录音的录音师,是否都是他们中年以前的作品?他们当时用以参照的设备,除了开盘机,不正是LP唱盘吗?怎么这些录音即使被数字化之后仍然如此出色?他们的运气好?碰上了省心的高水平乐队以至于听力上的衰减都挡不住他们拿出杰出的录音? |
你所讲关于DR PAN的例,有两种何能;1随着听力的下降,而又要追求高频的幼细度,放弃LP,而选择CD是对听力的补偿,而不是要扮年轻和听力下降对抗,(我曾试过儿个人同好者同场同器材,听cd层、sacd层。年长者话区别不大,但年轻的均说高频量感区别大,)2反正都听不了多少高频,而迫求的又是音乐,就会专注于中低频。所以有人烧音乐,有人烧硬件,有人两样齐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