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 评David Oistrakh和Klemperer合作的Brahms小协EMI录音 [复制链接]

查看: 10525|回复: 59
1#

以上对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演奏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两个不同版本的讨论,由于大卫与海菲兹都是我十分喜爱的小提琴大师,一时兴起,干脆把以上大卫的Klemperer 版、Szell 版与海菲兹演小提琴、Reiner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的BMG版一并拿来听了第一乐章,印象如下:
1.先说海菲兹vs大卫,两位都是我最喜爱的小提琴大师之一。众所周之,对海菲兹的评价是一个永远的争论话题,他和大卫对于勃拉姆斯的这首小协演绎的评价也是如此。个人觉得大卫的演绎较为忠实于原作者的意图,他以温暖感人的琴声表达了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田园风味和富有歌唱性的第二主题的优美旋律。而海菲兹则以无人能取代的琴技、天马行空地演奏了这个乐章,小提琴音色优美、速度快很令人目不暇接,从而营造出一种特有的美感和诱发无限的想象力,即使对海氏的演绎持否定态度、认为他是故意炫技的人,起码亦不会不被他超人的琴技所折服。无论如何,这两位都是不可磨灭的一代小提琴宗师,起码在现代(或许说上世纪80年代以后吧)小提琴家尚未见能超越者。
2.海氏版本与大卫两个版本整体风格的不同之一主要反映在速度上。以第一乐章的演奏时间来说,海氏的Reiner 版18:51,大卫的Klemperer 版22:31,Szell 版22:26。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18225071756.jpg[/upload]

3.至于大卫这两个不同版本,由于小提琴独奏同出于大卫,如果说有点差别,我想主要在于录音方面吧。这两个版本的主要差别在于指挥、乐队和录音。
4.Szll 版乐队声音厚暖、园润、整体阵容宏大、稳重,气息宽广、耐听及平衡度好,但细节表现、频宽及鲜活感似有所欠缺。而Klemperer 版则清晰度、立体声分离度高、细节表现好,木管乐与弦乐的对答及合奏均清听可辨、高频与低频的延伸足够、整体鲜活感不错。或许我用一个未必恰当的比喻,用音箱特性来比喻的话,Szell的表现具有Spendor 100的特点,而Klemperer 版却有点儿现代丹拿的味道。
5.以上三个版本,以<<企鹅>>的评介来说,海菲兹的BMG版评三星,Klemperer 版评三星保留一星,Szell版未查到有无评介。但个人觉得这只能作为一本刊物的看法,未必绝对正确。我手头上还有其他版本,如谢霖 (海丁克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Philips446 194-2)、米尔斯坦 (约胡姆指挥爱乐乐团,DG445 208-2)、格罗米欧 (海丁克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Philips442287-2)及大卫-奥依斯特拉赫 ((Konwitschny 指挥德累斯顿国立交响乐团,DG447 427-2)都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及很强的可听性。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19153891238.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1917095368.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19174718525.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大卫的DG版本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19373846349.jpg[/upload]
TOP
3#

好文!!!准管在两位巨星的演绎中我稍偏重于海非兹多一点,但还是我非常佩服felixat兄专业性与发烧音响有机结合的高水平的评论,得益非浅,更希望看到felixat兄多写这样的文章,裨益大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