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年新风向……!系统调整需要音准吗? [复制链接]

1#

这是个涉及概念不清晰的问题

楼主所问的问题,下面这位大虾已经指出,概念不清晰!

原帖由 远去的村庄 于 2012-1-28 22:45:00 发表
大家对系统声音的音准问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希望潜水的朋友也出来指导一下,谢谢!
今天跟朋友聊起了这个话题,音响系统到底有没有音准问题?钢琴调声要用音叉,让声音更准确,小提琴演奏前要调“河车”,都是音准的问题吧?如果不提到音准,就好象我们说话的语气不正确一样。同样的问候:您好!,用三种不同的语气会产生三种不同的态度,能让对方感受到三种不同的感觉与理解。对吧?这些在系统调整中,系统调整追求及方向中,重要吗?这些在我们欣赏音乐时,或在理解音乐时,重要吗?
这样说来,我们用三种语气的问候只是我们的音色问题? 如果这样,可能不同的音色又会产生个人套系统的不同听感与理解? 很多人都说大家玩的是"音染",这种音染是在器材搭配与附件调整,及环境处理中产生。假若说成是音染,大小喇叭中所体现的钢琴形体大小有很大的区别。在这里面,除了细节与弱音外,还有其它因素吗?



原帖由 南海十三郎 于 2012-1-29 16:17:00 发表
音频频率在没有进行移频、变调(速)或再生等的正常放大或传输情况下,输入的频率与输岀频率基频是一样的,也就说同一个声音(音频)在不同的音响上去放音准都一样,只有音色的不同。而音色是没有标准指标的。音响不要与乐器音准一样理解。
如果单从字面解析,(转):音准是指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称为音准。声音频率的高低叫做音调。我们玩黑胶、磁带等调整转速或带速都可以改变声音的速度和音调,音调与音准是不同概念。楼主不知是说那一方面?
分享 转发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2#

不是什么汉语的多音字,而是“声音”本身的复杂性,其实是难以用语言文字具体陈述清晰的。

简单说,“声音”的复杂在于,它并不只是立体声的三维概念。音响涉及的“声音”,真正难度大的,不是生活的噪声,而是音乐的乐声。但是,乐声中的声波,主要是横向波,还没有技术手段可以完整获取。目前科学技术获得的,主要是纵向波。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3#

文字对声音的陈述或描述,非常匮乏,很多时候,只能是借用其他领域的用词。值得注意的是,语言使用有一个规律,就是约定俗成。我们在讨论交流音乐或音响时候,还是尽可能使用约定俗成的词语,以免产生更大的歧义或误会,例如楼主这里提到的“音准”。


楼主所问的“音准”问题,猜测大概是想问,声音是否有标准?如果有的话,什么样的声音是标准,如何把握这种标准?


如果是这样,答案是肯定的。声音有标准,可能不好理解,可以换个角度来认识,如语音,英语有牛津音、中文有北京话,或各地方言等等,怎么没有标准?听的懂,或会说的人,都知道说的标准不标准。音响涉及的声音标准,也是一样的道理。但是,不能把这种标准叫“音准”,因为“音准”有约定俗成的定义。
最后编辑舒存 最后编辑于 2012-01-29 21:28:24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4#

楼主问:系统调整需要音准吗?大家对系统声音的音准问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系统调整需要的不是“音准”,而是对“声音”的感知。也就是如何把握“声音”,知道系统与“声音”标准差距在哪里,以及通过各种手段调整达到目的。

从现实来看,往往标准的“声音”,并不是自己所喜爱的声音。其实,这种矛盾也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差异。例如北京话,其中大量的翘舌音、儿化音,对于南方人而言,似有大舌头之感觉,不如乡音亲切。

音响系统调整也是这样,完全可以按自己喜欢的声音调整,但作为交流,不能否定标准声音的存在。我个人主张系统调整,以共性为大前提,以免声音出现过大的偏差,好像摄影过于偏色并不好。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5#

原帖由 远去的村庄 于 2012-1-29 21:34:00 发表
音响系统中出来的声音其实有很大的差异性,我不清楚到底要把它认为是音色、音染,还是音准.。三角铁的声音大家在系统中都有听过,不要与真实的对比,那是没有可比性。但单从不同系统中听,都有较大的出入。这点是音染造成,还是音准?有些清透的"叮",有些是湿水的"叮",那到底谁"叮"得准?还是追求谁"叮"得舒服?


声音是靠震动传送的。每一种物体震动,质地不同,结构不同,空间不同,以及其他因素影响,结果声音不同。音响系统发出不同的声音,差异性正是这种客观存在。上面已经说了,不是“音准”问题,但更不能简单说是音色问题,或音染问题。所谓“音染”,本是指一种失真,但现实中这种说法,更多是某些品牌音响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身价的广告词。

喜欢不喜欢某器材,某系统,都是每个人判断的标准不同。什么样的声音好,或标准,首先需要的是自己具有把握声音标准的能力。请注意:前提不是技术检测,而是知道通过音乐的重播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这样的判断能力,不是他的听力范畴多宽,而是他身上的听觉系统,是否确立了一个清晰的声音参考坐标。对于确立声音参考坐标的人,什么样的声音是标准非常清楚。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6#

原帖由 远去的村庄 于 2012-1-29 22:14:00 发表
人们对声音的判断其实都是以大脑记忆作为参考,这样说对吗?


说的是这个意思。但请务必注意,不能说“都是”,这样就容易忽略其他要素。大脑怎么记忆,人的听觉究竟怎么跟大脑联系等等,似乎并没有都搞清楚。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科学很先进,不断进步,但还不够完整,很多科学结论,其实还是一种“推测”性的,不是完整的科学终结之论。

一般来说,记忆好的人,听觉能力会比较好。很多人否认金耳朵存在,研究的结论却是肯定的,只是比列很小,约占万分之一。另外,聆听的经验也很重要,关键是聆听音乐的经验也不能忽视。对于盲听测试来说,很多听力敏锐的发烧友会感到脑袋一片空白,听不出任何差别,就是因为经验不足,而且没有注意方法必须符合人的生理特点。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7#

原帖由 远去的村庄 于 2012-1-29 22:41:00 发表
延伸到一个问题::如果作为一个录音重放的工作者,在现场转播中,他需要具备很好的听音标准吗?或者说他只需要具备很好的专业指标知识去调整混音出来的产品?当混音出来的产品又是以什么的依靠(技术或经验)令到大部分人会乐意接受或觉得效果不错?
从事专业的人事关心的有三个问题:音准,音色,音压。如果说出来的声音效果很不错,这里的效果指的就是音色吗?如果这三个要素都互调得很好,这种就叫做感染力吗?曾几何时问过专业的人士,他们的回答是:只有让台下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摇头就是好声音!



只能说好的录音工程师,或音响师傅,大多具备很好的听音标准。例如飞利浦给中国交响乐团第一次做录音,飞利浦录音工程师还特意带来大箱子的唱片,说是要对比聆听,听标准,确保录音具有飞利浦风格。我曾经请一个老音响师傅到一个发烧友家听二套系统,他当即就说“我知道你喜欢这一套的声音,但这是不正确的声音”。他当时指出“声音是圆的,你这套却是方的。你大概认为方的那套声音更清晰?其实那好像收音机调台,没有调准”。

混音的问题,说来比较复杂一点,大致有二类不同情况。一类是电声音乐,即流行音乐的那些混音,完全依照教程操作就可以,或者主要依靠规范操作。前些年广州举办的《声响中国-录音评选》二个老外录音师作为主要评委,对此说的非常清楚。另一类是原声音乐,如爵士音乐、古典音乐非常讲究,只能这么说,原声录音搞混音,需要技术,更需要经验。

你说的“从事专业的人”,如果指的是搞音乐的人,他们关心的“音准、音色、音压”,不是感染力。感染力是音乐一种鲜活的感觉,可以换个说法理解,就是一种音乐会产生一种抓人的东西,有种促动情感的力量。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8#

原帖由 远去的村庄 于 2012-1-30 0:36:00 发表
兄能否在此分享共性的内容及要点? 谢谢!我个人主张系统调整,以共性为大前提,以免声音出现过大的偏差


共性是音响的基础,个性是自己的追求。没有共性作为基础,个性表现不可能优秀。
音响共性方面的的内容或方法,具体到调整系统判断声音,其实可以细化的很多,如下面三个主要方面,大家平时也习惯用到的,也是非常实用的,都是客观性很强的:

1、音量大小问题。音量是否关小之后觉得信息少了,开大了之后声音前冲,同时是否伴有刺耳感,或说话觉得有些吵?选择10张不同公司、或不同类型音乐的商业正版录音(最好是高价版本的录音),是否至少半数以上重播声音有较正常的表现?

2、重播的音乐是否具有感染力,器乐演奏是否带有抑扬顿挫的韵味,钢琴是否琴声正常(不带水缸声或像打铁声),人声是否表现各自个性又是健康之声(如男中音不能带太重的鼻音,宋祖英不能少了个性的那一点鼻音等等 )?

3、音场的宽深表现是否像广场那样正常铺开(不能像个小巷子又深又窄),结像是否过于膨胀(唱片录音的声像只有比真实的更大),整体是否音场中有鲜活的声像,声像周围有音场包围?

系统调整和判断系统优劣,一定不要离开重播碟片,也就是调整或判断,只能通过聆听音乐的声音表现,不是纯粹的音效。最好选用自己非常熟悉的音乐录音,多选择一些不同类型,不同公司的好录音。千万不要用三、五张碟片,就轻易对一套系统做生死评判。调整好的系统,往往是绝大多数录音,尤其是商业发行的录音,都能重播的非常有特点,通俗说,这类录音的声音表现,各有各的“美”。

尽量避免用效果碟、发烧碟(我称之“示威碟”,只适合系统调整好之后炫耀用),或自己不熟悉的音乐录音;尽量避免用小提琴录音判断声音来调整系统,无论独奏,奏鸣曲,还是协奏曲。小提琴录音失真是最厉害的,加上琴的差异,演奏及演奏者的差异,曲目或风格追求的差异,琴声是非常难把握的,可以说现实中,绝大多数烧友都难以准确把握。小提琴协奏曲还涉及独奏小提琴与乐队的关系,涉及到录音方式,拾音等,所以重播的琴声,以及声像音场都有很大不同,不了解这些特点,很容易造成听感误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既然点名了,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交流分享,仅供参考。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