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09北京行记 [复制链接]

查看: 11738|回复: 66
1#

谢谢!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9-9-28 0:03:00 发表
虽然就听一场,感觉还是很值得,还有机会幸会那么多朋友。
各位席上的还有舒存兄,欢迎有机会到深圳。我给帮忙设计最实惠的方案。
深圳音乐厅还是很不错的,今年年底有埃申巴赫指挥的伦敦爱乐。


24号当晚的演出,已经买了票,但因为与北京的朋友有约,最后只好放弃了。原来答应徐老师演出结束以后,一定来会会大家的,可是,北京的交通实在无奈。其实当晚最后我要去拜访的地方,离大剧院不远,本以为还有可能赶来的,熟料阿巴多第二套曲目又偏短,早早就演出结束了,我刚要进门,实在无法赶过来。即抱歉,也遗憾。有待以后的机会,大家再相聚了。
分享 转发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2#

阿巴多每次到大剧院演出都是乘地铁。我的一个朋友25号就在地铁巧遇阿巴多,一起同行。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3#

北京观众的素质普遍高于其他地方,我可以作证,是不争的事实。7月份一位外地的朋友带小孩到国家大剧院,听了好几场音乐会,他对我说,最深的感触就是北京的观众素质很高。如,北京的音乐会现场,平时根本不要像上海那样,每次都反复不断提示乐曲之间不要鼓掌之类的告示。北京平日的音乐会现场,噪音比上海少多了。

这次阿巴多的音乐会,为何反而遭遇这些尴尬,如何解释?我是觉得问题并不是面上这么简单就可以结论的,甚至一些朋友以此来否定北京观众的整体素质。因为那些是什么人,并不好确定,他们的动机更不好确定。他们有可能不是北京的而是外地来的,也有可能是激动的乐迷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而为之,当然也很可能是一些获得赠票的人,或是附庸风雅的人。

现在到国家大剧院听音乐会的人当中,原先大批蜂拥到国家大剧院看房子的人已经大大减少。换个角度说,现在来的绝大部分,还是爱乐的朋友,但是,他们和我一样,事先并不知道阿巴多的一个习惯,他是最不喜欢返场曲的。所以,是否还有可能,个别性急的人迫不及待,他们只是想通过更及时、更热烈的掌声,试图感动阿巴多加一首安可曲子?确实不好说。

我以为,大可不必因为这个而自责。我更在意的是,乐团一些乐手的随意,与中国爱乐人的钟情不相融合;还有音乐会的策划人娓本事务所的日本人的态度,没有做好阿巴多与中国乐迷,和中国专业人员的沟通工作。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4#

说的不完全是砍柴大虾帖子谈的问题

翻了几个相关的帖子,很多提到了听众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北京的情况比较复杂,不能简单来看这些问题。简单看,北京的素质是最高的。北京什么样的人,都可能出现在音乐厅的。总的说,观众的问题,我在上海遇到的,要比北京严重的多的多。这里就不细说了。

至于砍柴大虾说,阿巴多的音乐会门票卖不光,最主要的是北京高水平的演出太多,大家不必都去凑这个热闹。北京的听众是见多不怪。以上海来说,多数还只是追星。以我常去的立体声论坛来说,4个北京的网友,都是爱乐人,但是,3个都没有到现场。一个老人住院,一个自己生病,一个出差在外;另外一个也只听了第一场。

很多人也不了解情况,国外的访华,到北京的开价都不是最高的,以柏林爱乐为例子,他们到上海的价格,高出北京太多。为此,很多业内的说上海方面是SB。上海演出本来就少北京至少一半,加上上海喜欢热闹,喜欢时尚,喜欢追星,造成这些年明星乐团音乐会票价居高不下,真正高水平的音乐会出票很不理想,例如北德和德累斯顿。

这次大家都盛赞阿巴多和卢塞恩,我和立体声论坛,以及音乐与音响的阿戴胡三哥等,都不激动。我感到遗憾的,倒是没有去听20号上午莱比锡四重奏的演出。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5#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建声有很大问题

我和徐老师交流过,他是搞建筑的,我们的观点比较一致。另外,也和立体声论坛,音乐音响论坛,黑胶论坛的几位网友都交流过。这次我听了3场音乐会,自己也在不同区域尝试听过声音。简单说,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大部分座位的声音很差!

例如有的朋友说,这次阿巴多和卢塞恩是我听到最好的现场,但同时又对我说,钢琴被乐队盖住了。这种说法,叫我很难信服他听到的是最好的现场。个别人认为,钢琴家和指挥之间会搞比拼。我到想问问,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阿巴多身上么?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6#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9-9-29 2:17:00 发表
.
.....阿巴多不在地铁被多人认出也很正常。
......


非但没人认出他,还没人让座。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让座,在北京是常见的,在上海是鲜有的。为何没人给阿巴多让座?请注意一下,他乘坐地铁的时间,正好都是北京下班的高峰,地铁人满为患。大家挤都挤不上,哪里顾的上?再说,不是乐迷,谁认识他?就是乐迷,人多人杂,未必一下就发现。我的朋友也是快下车了,他才发现阿巴多就站在身边,但他没有打扰老人,只是跟着他。
即使是资深乐迷,未必人人知道他的爱好习惯,如,他最反感闪光灯讨厌照相!这次坛子上的二位上海朋友,在游览是巧遇阿巴多,当他们提出合影时候,就遭到大师的拒绝。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7#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9-9-29 11:18:00 发表
的确,北京的好演出太多了。而且票价也比较合适。280元那样的座位我感觉很满意。这个演出,深圳最便宜的票价可能只有180,但是肯定非常少,而且是最远的一两排,很快卖光那种。


280的票,早买还可以打折的!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8#

国家大剧院的建声有很大问题

原帖由 monad 于 2009-9-29 13:06:00 发表
那么舒存老师认为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相对好声,性价比较高的位置是哪里呢?

以前王宏伟就说过,国家大剧院歌剧厅的建声有问题,他们在舞台上不插电,感觉不到声音。这次大家都见证了音乐厅的问题。早先国家大剧院的一个朋友就告诉我说,目前音乐厅的声音不如东方艺术中心的。我们听的问题,就是吸音太过头。多数座位的声音非常干,距离远一点,声音传不过来。高频的泛音很少,低音不下沉,低音出来,或消失了,有的座位感受不到;或消化不了,有的座位带点闷。
按一般的规律来看,性价高的座位,应该是围绕演奏台近一些的地方,但又不能过于贴近演奏台。音乐厅加了浮云,压的很低,对绝大多数座位的影响都是负面的。这种做法只是为了保贵宾席,准确说是保首长席,不顾其他座位的。目前来看,还是要买池座那一层。围绕演奏台的,如果买的是后面的座位,要争取坐到池座的10排到6排左右的位置。尽量不要买楼座正面的位置和楼座高排的廉价票。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9#

原帖由 古典黑胶38度 于 2009-9-30 9:23:00 发表
似乎舒存兄对上海有些偏见哦,我去过保利几次,在上海听音乐会也二十几年了,广州,深圳都听过,北京上海,没有觉得太大区别,都有一些不良听众,在古典音乐尚未普及大众的中国很正常。我前两天看见上海大剧院王健演出德沃夏克大协第一乐章中间有观众进场,可是保利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常常有些大爷们以为自己在听京剧,不分时刻得叫好呢。上海北京深圳都是移民城市,所以地域讨论从未停止,没什么意义。
周立波诠释了许多这样的事情。有空买张DVD看看。


呵呵,偏见难免多少都会有一点的,但说实话,对哪里人都没有很多偏见。从古典音乐喜好的角度来看北京和上海,我说一个具体情况吧:

东艺的朋友告诉说,北京的调查,交响乐爱好者是3000人;我们调查,只有一半。

这个数字说明什么?

单就演出场次来看,以2000人一场计,这意味着一套曲目,北京可能演2场,上海只能演1场。同时也意味着,现场听众中,北京是从爱好者中2选1,上海交响乐爱好者人不够,还要从其他人群中拉人。现场的结果会是如何!

大概是因此,今年德累斯顿国家乐团来访,他们坚持北京上海都只演1场,两地上座率都不高。这次阿巴多指挥卢塞恩乐团,每套曲目坚持要演2场,现场只能如此。好在众多外地的爱好者前来捧场,火爆一时。

前些年,诺林顿带斯图加特广播乐团到访大陆,北京听现场,便宜的门票80元,上座率大概在八五成。他们在上海遭遇更大的尴尬。我的好友中,几乎没有人去现场。上海的黄牛最后连30元的票都没人要。东艺大亏特亏,与诺林顿和乐团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有了心结......当然,明年世博会开幕当天,他们还将再度莅临东艺,也可视为上海对自己无理的一种道歉。

中国的文化说到底,是北方文化。建国之后,一大批上海文化精英都迁往北京,融入主流文化。现在的上海文化,跟过去的博大不可比,基本丢掉了过去精髓的开放性,有的只是小众小资。看了一段周立波的表演,感觉他的地域性太强,成不了气候。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