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新一代合并机……德国audionet SAM V2
JOHNLEEH大哥:您和徕卡都是常州的老烧,无论从年龄还是资历都可称得上我的前辈,我很尊敬你们,当然也很尊敬你们的耳朵。
下面是我的一些小看法(当然完全不是针对谁的)。
无论喜好何种类型,音乐和音响是我们共同的爱好,也因此天南地北的聚到这些论坛,聊聊乐乐。我觉得理性的烧友,即使自己有了一套称心如意的器材,也还是不防碍他去欣赏别的产品的美,音响主要是用来重放音乐的,本身没有尊卑贵贱之分,价格只是它作为普通消费品的外衣而已,能给听者带来更多音乐的触动,能达到听者所需,对听者来说就是好产品,但好产品不一定都要去买,也不一定非得整天YY,我觉得一件产品所蕴涵的设计者的制作精神和才华才是最值得欣赏的。
我们所处的现实环境资源毕竟有限,世界各地的好产品不计其数,不可能一一领略。而我一直认为,音响本是个系统工程,单独的去评价某一件器材没有太大的意义。而即使在展会或者其他自己不熟悉的环境以及系统匆匆听过,也很难真正了解这个产品的实力,有时反而有可能会因此产生误解或者成见。
实践肯定是第一位的,就象做实验,但要真正客观真实的达到实验目的,其实是很困难的,受制因素很多,有时一两个细小的意外就可能导致大不相同的结果。所以我觉得要真正了解一件器材(当然是值得那么做的),至少需要仔细的听过300小时(而且是正常发挥其性能、搭配基本对路的),可能是我天资愚钝吧,反正至少这是我的标准,虽然我很反对从单方面对单个器材下结论。
另外,试着从多方面、多角度、非现实的渠道去了解一些自己欣赏和感兴趣的品牌的设计理念、主事者背景、产品设计特点、制作工艺等,本身不失为一件愉快的事,也可以看作发烧活动的外延,这些多方面、多角度的知识积累,久而久之,自然可以去伪存真,我觉得比起那些数量和质量有限的草草一两耳朵的听音经验或者某些大侠的令牌不会更不可靠。
网络是如此自由,自由的失去了义务,讨论、调侃、开玩笑、闹闹也罢,我还是希望更多的烧友能坚持自我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