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一代合并机……德国audionet SAM V2 [复制链接]

查看: 63912|回复: 288
1#

回复: 新一代合并机皇……德国audionet SAM V2

网络赋予我们更多的是无须履行义务和责任的权利和自由,或许这就是很多问题本源之所在。
网络有时就象一支天文望远镜,能将很多不可及或深藏的问题放大无数倍。

音乐与音响并非人生之全部,聚到一起聊聊本是件乐事,愿所有朋友就将这些论坛看作一个个发烧茶馆吧,侃侃,乐乐,求同存异,各品其茶。

突然想起某位大侠的宣判牌,没听几小时某著名DIY CD机就迫不及待的大旗一挥,举上城头来。

音响主要是用来听音乐的,本身并没有尊卑之分,就象听音乐的人一样,不会因为听多么高级的音响器材和多么高雅的音乐而变得多么尊贵崇高。
如果硬要称皇称霸、封侯封相,认真仔细的、正常发挥其性能的、每台至少听过300小时的世上90%的合并机后再下结论也不迟。

补充:我所说听过300小时是指欲下结论者真正聆听每台机器的时间,而不是让机器开过300小时。
最后编辑维克 最后编辑于 2008-07-19 21:16:04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新一代合并机皇……德国audionet SAM V2

但无论爱喝什么茶,动辄称皇称霸,就不免有些危及无辜了。
我们还是象茶馆那样,多表述,多讨论,少举令牌的好。
TOP
3#

回复: 新一代合并机……德国audionet SAM V2

JOHNLEEH大哥:您和徕卡都是常州的老烧,无论从年龄还是资历都可称得上我的前辈,我很尊敬你们,当然也很尊敬你们的耳朵。

下面是我的一些小看法(当然完全不是针对谁的)。

无论喜好何种类型,音乐和音响是我们共同的爱好,也因此天南地北的聚到这些论坛,聊聊乐乐。我觉得理性的烧友,即使自己有了一套称心如意的器材,也还是不防碍他去欣赏别的产品的美,音响主要是用来重放音乐的,本身没有尊卑贵贱之分,价格只是它作为普通消费品的外衣而已,能给听者带来更多音乐的触动,能达到听者所需,对听者来说就是好产品,但好产品不一定都要去买,也不一定非得整天YY,我觉得一件产品所蕴涵的设计者的制作精神和才华才是最值得欣赏的。

我们所处的现实环境资源毕竟有限,世界各地的好产品不计其数,不可能一一领略。而我一直认为,音响本是个系统工程,单独的去评价某一件器材没有太大的意义。而即使在展会或者其他自己不熟悉的环境以及系统匆匆听过,也很难真正了解这个产品的实力,有时反而有可能会因此产生误解或者成见。
实践肯定是第一位的,就象做实验,但要真正客观真实的达到实验目的,其实是很困难的,受制因素很多,有时一两个细小的意外就可能导致大不相同的结果。所以我觉得要真正了解一件器材(当然是值得那么做的),至少需要仔细的听过300小时(而且是正常发挥其性能、搭配基本对路的),可能是我天资愚钝吧,反正至少这是我的标准,虽然我很反对从单方面对单个器材下结论。
另外,试着从多方面、多角度、非现实的渠道去了解一些自己欣赏和感兴趣的品牌的设计理念、主事者背景、产品设计特点、制作工艺等,本身不失为一件愉快的事,也可以看作发烧活动的外延,这些多方面、多角度的知识积累,久而久之,自然可以去伪存真,我觉得比起那些数量和质量有限的草草一两耳朵的听音经验或者某些大侠的令牌不会更不可靠。

网络是如此自由,自由的失去了义务,讨论、调侃、开玩笑、闹闹也罢,我还是希望更多的烧友能坚持自我的原则。
TOP
4#

回复: 新一代合并机……德国audionet SAM V2

JOHNLEEH大哥所说的情况,是舰兄、S兄、M兄以及我等年轻人必然会经历的状态,我想要是您跟我们这个年纪时,也会如此的。

我觉得配器材有点象做菜,不同的器材搭配好了可能会产生某种老外经常爱说的化学反应,这有时是需要那么一点感觉的,这样的感觉除了与生俱来的能力和悟性,也有很大程度来自后天知识经验的积累,这样的积累第一位的无疑是来自确凿可信的器材实践,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途径作为补充,但不管什么途径都需要建立在尽量客观、坚持自我的基础上,最怕的是人云亦云、故步自封,那些耗费巨大金钱和精力得来的积累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反而成了自己的包袱和理性认知的屏障。
很多东西本身是把双刃剑,越是深入越从多方面考虑,越会觉得要保持客观理性很难,就象我们每一次不可能跨如同一条河一样,对于音响搭配与调整,我觉得相对更确凿可信、更值得参考的还是音乐的源头——现场,所以我认为经常去现场聆听音乐,无论对音乐还是音响都是很有裨益的。
一己之言,再次说明,我所说的完全没有针对谁的意思。
TOP
5#

回复: 新一代合并机……德国audionet SAM V2

这款Audionet以及Symphonic-line RG14Brinkmann Integrated还有我目前使用的Burmester 991(现改款为051)这四台,价格基本属于同一区间,可以称得上比较典型而正统德制中小功率晶体管合并功放,在声音走向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基本总结为四个字:“质真味纯”,我觉得他们之间没有绝对的高低之分,都具有相当的素质,如果系统器材搭配得当,都能表现出具有较高完成度的声音。
TOP
6#

回复: 新一代合并机……德国audionet SAM V2

我觉得家庭听音体验是听音者、听音环境、音响器材及唱片这三大类因素互动融合的过程,这三者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对于不管实际情况,一概以大至上的做法我不敢苟同。
小音箱之于大音箱,二分频之于多分频,就象小功率功放之于大功率功放一样,都存在明显优点与弱点。音箱,技术理论与设计手法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当然,所有的技术都是为最终的声音服务的,我最关心的不是体型以及使用单元的大小多少,对于音箱,相对具体而言,我最关切的是单元的瞬态反应以及箱体谐振控制这两个关键点,这两点是成为我认为的好音箱的先决条件,缺一不可,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分频网络制作以及调教(这一点最能体现出设计者的才华和他的产品的价值)。就象足球,这次西班牙欧洲杯的完胜,以及当今世界技术足球的明显优势,再次说明技术的精深是永远没有穷尽的,世事无绝对,有时看似不可能的事,在精深技术的支持下,总有人能交出高分的答卷(当然那些基本的物料及条件是前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