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
- 论坛博士后
- 19720110
- 5529
- 5576
- 2002-07-27
|
JY论坛博士后
1#
t
T
发表于 2004-11-16 18:18
|显示全部
felixcat 在 2004-11-16 12:49:25 发表的内容 各位朋友,假如有一天你听别人说LP的声音比CD好很多,而下决心投身LP行列的时候,请不要把手中收藏的众多绝版CD处理掉。因为在这几年里面,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最新的高级CD唱机将会播出比80年代的CD唱机好n倍的声音。这个听上去有点像天方夜谭,但实际上这是真的,请听我详细道来。
不考虑混音、平衡的不同,现在支持LP的众多烧友所批评CD的缺点,也就是说因为CD格式的取样率和Bit数不够高,导致还原的波形和真实的差别,要比LP的模拟方式大。 永远不可能!
的确,上述这个观点对于80年代CD播放机刚刚面世的时候,或许是对的。为什么?原因是,如下图:
[upload=jpg]Upload/200411169152929375.jpg[/upload]
虚线表示的是真实的声音信号,上面的几个黑点表示是CD格式里面的取样点,假如我们用直线把这些取样点连在一起,作为CD输出的声音曲线,那么从图中就可以看出,这样的输出信号,真的和实际的信号比起来,差别很大。并且很多攻击CD格式的说法,都是用这幅图来作为例子的。
不过也不要小看这种生成输出信号的方法,在数值分析里面,这种方法称为“分段线性插值”,这种算法是一种效率很高、计算速度非常快的算法。在80年代的时候,由于计算芯片的技术还远远不够现在这么发达,所以当时很多解码芯片,很可能(这里只能说很可能,因为每种芯片的制造厂家所采用的解码技术都属于是商业秘密,我没办法知道)就是采用类似的这种线性插值法进行运算的。并且由于CD的格式是每秒有44100个插值点,所以尽管采用这种已经是很简单的算法了,但是这么多的插值点对于当时的解码CPU来讲,我估计也是够呛的(据我所知甚致有的比较廉价的芯片,干脆每两个插值点扔掉一个,也就是说仅仅取其中的22050个数据点进行运算)。可想而之这样的解码芯片,怎么可能会有好声出呢?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看一些科普介绍文章说,很多解码芯片都是用“曲线”来代替上述的直线的。对,“以曲代直”正是现代芯片的核心问题。考虑到电路设计的可能性,D/A转换一般以多项式的形式来实现比较简便,n次多项式f(x) 是这样定义的:
[upload=jpg]Upload/200411169502580362.jpg[/upload]
其中x是变量,所有的a0,a1,…,an称为系数。它在二维坐标平面里面的图像就是一条曲线。解码芯片的任务就是通过给定的几个数据点,运算出一个多项式(也就是算出各个系数),使得这个多项式的图像:(1)经过给定的那几个数据点;(2)这个多项式曲线要尽量和这些数据点所在的原始的信号曲线吻合。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