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见证录制广州交响乐团一场音乐会的非常发烧之旅 [复制链接]

1#

白天要上班,错过了精彩的排练现场,非常遗憾。
坐在操控台前,并不是单纯摆个蒲士留念,因为这是整个录音系统的监听位。
在这里的听感,仿佛是站上了星海的指挥台,整个广交仿佛就在面前铺开,每个乐手仿佛都清晰可见,每件乐器仿佛都触手可及.........
这一切一切的细节,不都是在我们的音响系统里苦苦寻觅的声音吗?!
许多烧友在摆弄音响系统时,都常说是以还原现场为依据,这其实是个误区。
要说现场,我们以那个位置作依据呢?
前排皇帝位?后排?楼上?
错了!
其实音响系统要还原的是录音师想让我们听到的声音!
而大多数录音师心目中的位置,就是想让我们站在指挥台。
对于众多优秀乐团来说,有能力、有机会站上指挥台的人并不多。
但在自己的音响系统里,却完全有机会做得到。
因为自己才是皇帝,否则就不会有皇帝位了,呵呵。
这就是我对于现场与录音最大的感触。
12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3/1/26 17:20:44 上传)

123.jpg

本主题由 版主 Willson 于 2013/3/12 10:26:0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由于现在的录音技术,麦克风无法把现场的声音作全息记录。
也由于监听喇叭采用入墙设置,我们在录音现场听到的声音很纯净、很直白。
这需要后期录音师混音后,才算是真正的成品。
这比如最优秀、最新鲜的食材,在烹调时也需加入调味佐料,才能最后上桌。(最少也要放点盐吧?)
当晚完成录音后,坚叔就即时作简单的操作示范。
稍加混响处理后,出来的声音就变得圆润、饱满,极具现场感。
坚叔还给大家提出思考问题:对于现场录音与后期处理,如何看待他们之间的重要性和侧重点?
我当即就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这话非常行货,顿时惹来哄堂大笑。
表面上看,后期处理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因为他直接面对消费者,以丰富的经验制作出与现场相符的声音。
同时也可以对前期录音的不足加以修饰。
但我觉得前期录音作为信息记录的源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记录的信息丢失太多,对于还原现场来说,再伟大的后期,最多只可做到形似而非神似。
只有现场演绎、前期录音、后期处理这三者之间达到完美地配合,才会产生真正的天碟。
这才是真正的发烧。
TOP
3#

原帖由 老范 于 2013-1-26 21:46:00 发表
有几种现场声是很难还原的,比如乐队从极轻到全体合奏的瞬间音量变化,还有一些声音的细节,像低音提琴的协奏,某一处的三角铁,有时坐在音乐厅里会觉得奇怪,这些为什么以前听唱片时听不到。
音乐厅里的声音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发烧、或者说不夸张。

那是因为你没有在指挥位上听。
TOP
4#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13-1-26 23:13:00 发表
看来唱片公司的录音师都是另外一个行当的人兼职的,那就是 魔术师。他们的主要技能是玩均衡器。


HIFI?FI的只是他们想变给你看的。录音师用他们的道具,把发烧友玩成了玩具。  

现在的科技如此进步,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阿凡达里,只凭演员的面孔,就可以塑造出许多蓝身人了,把观众当什么呢?
清水里加些十滴香,就能变出各种美味的鲜汤、牛肉丸里根本没有牛肉的成分,却完全凭借添加剂就能生产出来,
那又把消费者当什么了呢?
TOP
5#

所以现在要认认真真做好一件事并不容易,对于消费者本身也需要提高辨别能力。
能够看见并参与唱片的录制,亲眼看着录音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倾听录音师的制作理念,结合现场与原始录音以及经后期制作的成品之间的差异,对于正确认识现场与音响之间的关系,有着极其正面的帮助。
对于这样认真制作的唱片,也有着极强的信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