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议玩黑胶的几个误区 [复制链接]

1#

软盘纵有千般好,可在最辉煌、最灿烂的时候却总欠了那么一口气,整个音乐画面会有凌乱感。
中、低档的唱盘也就算了,但玩到如此高级的软盘,始终会有块心病吧?
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
硬盘难以隔绝振动?
关键要看你的地基以及承重平台的设计和建造,再附以减震板甚至零震台,其效果肯定会让人目瞪口呆。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2/10/21 19:14:4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大家都忽略了一点:侧滑力是由超距产生的。
唱盘是作圆周运动,唱片上的坑纹也带动唱针作圆周运动。
如果唱针刚好落在正切点,就会产生垂直于圆心的作用力,这时侧滑力为零。
而我们的支点臂设计,都会有超距,受圆周运动方向牵引,就会产生貌似向心的侧滑力。
大家不妨做个实验,设置唱臂使其小于正切距离,看看是否产生向外的侧滑力?
TOP
3#

回复 393# 中山张 的帖子

做吓实验咪知啰。
记住用圆型针嘅唱头喔。
TOP
4#

回复 396# hpstudio 的帖子

别急,有兴趣先做做实验。
TOP
5#

回复 398# 中山张 的帖子

你最有条件做这个实验了。
用你的正切臂试试,以唱针落在切线为基准,分别调长和调短唱头的距离,看看得到什么效果。
TOP
6#

回复 401# 中山张 的帖子

20蚊都有个MM头啦。
TOP
7#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12-10-12 20:47:00 发表
杰兄,那是超距吗?那就不是切线了。这是调整错误导致的转盘摩擦力与唱臂不是0度引起的,和支点臂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杰兄看看332楼。

论坛上很难说明白,下面的图看明白的话,就做一次实验。
未命名.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10/12 21:09:05 上传)

未命名.JPG

TOP
8#

这时候唱臂的设置是负超距,分别将针尖放在上述3点位置,看看唱头移动的方向。
TOP
9#

回复 411# hpstudio 的帖子

嘿嘿,就是这样!
超距就是使唱针大于正切点。
TOP
10#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12-10-12 21:25:00 发表
支持蒋兄做实验~~~

如果说支点臂唱针位置小于转盘半径那么支点臂就是从左半球转为右半球的作用力了~~~~但实际运行中支点臂永远都是使唱针在左半球运行的,因为支点臂半径大于转盘半径。

这就是超距!
TOP
11#

以后侧滑力的争论可以休矣,蒋兄的实验功德无量。
TOP
12#

所以我一直都不明白,这个侧滑力问题可以争论那么久。
TOP
13#

回复 426# hpstudio 的帖子

VPI是尝试通过唱臂线的张力来做抗侧滑。
GRAHAM B44是有合理的抗侧滑装置的。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2-10-12 21:59:14
TOP
14#

原帖由 sm163 于 2012-10-12 22:32:00 发表
蒋兄,单点直线臂需要加抗侧滑力吗?


看来163兄不相信我。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2-10-12 22:38:27
TOP
15#

我都说了你的B44拥有合理的抗侧滑装置了,肯定要用啦。
TOP
16#

回复 433# 蒋鹏 的帖子

你再做一次试验:负超距加补偿角。
TOP
17#

回复 433# 蒋鹏 的帖子

你再做一次试验:负超距加补偿角。
TOP
18#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10-12 23:29:00 发表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2-10-12 20:38:00 发表
你最有条件做这个实验了。
用你的正切臂试试,以唱针落在切线为基准,分别调长和调短唱头的距离,看看得到什么效果。

不好意思!我支正切臂没有补偿角设置的功能。

不是吧?这么简单的问题......
1.像蒋兄那样,用扎带绑住唱头。(开个玩笑啦)
2.唱头有两个固定螺丝,只需使用一个固定,就可以调整角度了。
说真的其实并没有让你在正切臂上试验补偿角,只是你不愿意相信蒋兄的实验结果。
TOP
19#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10-13 7:10:00 发表
张兄说的实验不具可行性。

侧滑力如何形成这个话题,已经争论了很久,一直都辩不明白,现在一个实验就解决了。
所以为了进一步解决问题,我想请蒋兄再做两个实验,都是像第一个实验那样使用LD盘和木管唱臂。
1.调整有效长度使其少于切点距离(负距),调整唱头角度,使其约等于正常的补偿角度。
2.调整有效长度使其和正常使用的超距相符,调整唱头角度使其程反补偿角状态。(正常补偿角是向圆心,反补偿角是向外,此操作要小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