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线材是一个骗局 [复制链接]

查看: 58829|回复: 238
1#

相位传真 在 2004-6-12 21:02:08 发表的内容
线材的传输没那么简单。

正确认识音响线的作用

    信号线,喇叭线,电源线能对音响系统有什么大的影响?一般的发烧友总认为音响线是一种神话,对动则上千上万的线材总是敬而远之。其实当一套发烧器材达到一定的档次后,音响线就成了系统的瓶颈,换线带来的改善远比换器材带来的改善大。系统的最细的瓶颈是信号线,其次是喇叭线,当信号线喇叭线都达到一定的档次后,电源线就成了瓶颈,此时换电源线带了的改善也是非常惊人的。
    让我们看一下信号线的传输,对于低频,信号线线芯越细,低频的量感和下潜越好,这一理论打破了我们的习惯思维,不是线芯越粗电阻越小越有利于信号传输吗?但是请记住信号线是一种电荷传输,涉及到量子力学的原理,已不同于一般的电流传输。
   对于高频,我们都知道由于高频的集肤效应,要增大线的表面积来获得良好的高频响应,于是就有了用多股细导线绞合的音响线设计,其实这样还不如用单支的同样截面积的粗导线。因为高频在股细导线内传输仍然沿着整股导线的外表面传输,表面积没有变化多少。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喇叭线材设计多采用多股绞合线,乃是声音毒药,不仅对集肤效应根本无改善,且电流在线和线之间的传输引起的极大的失真。
   其实极品线和普通线对于0-20k Hz 的信号频率响应几乎是一样的,听感的孑然不同主要是相位失真造成的(当然材质引起的失真也不可小觑)。相位失真一种原因的线间的杂乱的电子流动造成,另外一种是导体表面积不够,导致高频相位滞后。为了增大线的表面积,于是就有了超时空的方芯铜线,有了音乐丝带的扁平结构线材,因为方芯结构的线表面积比相同截面的圆形导体大,而多支细线的扁平结构的音乐丝带表面积就更比相同截面积的其它导体大。这两种结构的线材都以高频飘逸著称。国内外音响厂家的铜箔线也是以此原理开发。
   但线材自身的电感带来的信号传输的失真单从线芯结构上改善已无能为力,必须从线的缠绕结构上解决,一副线的售价可以买一部轿车地球上最昂贵的NBS采用一种专利的被动频率感应结构Passive Frequency Inductance Network (PFIN),以及XLO信号线采用的一种电磁场平衡结构(Field Balance),便由此而生。香港发烧友评价XLO极品线表现蔡琴人声甚至超过现场演唱的效果,能忠实再现录音棚的效果。
   很多资深的音响线设计专家都说过,线材的结构对声音的影响远比材质影响大。曾有好事的发烧友拆开NBS的线发现里面的材料竟然是工业用的普通电解铜,甚至还有铝材,但结构之复杂难以想象。
   金属含有杂质,晶体分界面之间的会产生与电容和二极管等效的电路,这会造成信号传输的反射和损失,于是各大厂商开发出高纯无氧铜和单结晶铜,铜银合金,铜金合金,碳素线等等材料用于发烧线。这些技术都是为了改善金属晶体分界面的信号传输而生的。
   另外一种特殊的处理材料的方法是用大电流瞬间煲线,我们用特殊的装置产生100A的瞬间电流对音响线进行处理,对比处理后的和未处理的线,发现经过脉冲电流处理的线材高低频的延伸都有所改善,最大的变化是音色上的改变,音色变得更加温暖通透。100A的电流如果时间稍长,可以把细细的信号线烧熔,但瞬间脉冲不会,只会融合晶体分界面的金属,带来如单晶铜般的音色。
   在深厚的理论支持下,我们开发出自己的信号线和喇叭线以及电源线,采用4N无氧铜,每条线出厂前都要经过大电流煲线处理。和多款进口名线对比,毫无愧色。
  


典型的故弄玄虚!
“其实当一套发烧器材达到一定的档次后,音响线就成了系统的瓶颈”
——何以见得?有谁检测过?把检测报告贴上来。
“一定的档次”
——是指什么档次?难道还有用金、银、6N铜…做的线路板?
“ 对于高频,我们都知道由于高频的集肤效应,要增大线的表面积来获得良好的高频响应”
——你指的“高频”是指多高的频?流过信号线的信号有几高的频?
“ 其实极品线和普通线对于0-20k Hz 的信号频率响应几乎是一样的,听感的孑然不同主要是相位失真造成的(当然材质引起的失真也不可小觑)……”
——我很想知道这相位失真是怎么测出来的,有什么仪器可以测出来,有几%?(注意咯,要在0~20KHz范围内测才有意义哦)
分享 转发
TOP
2#

我都支持相位传真兄卖线.只是认为灌以"设计"之名实在不妥.
设计者,解决问题也.若你的线材是"设计"出来的,那你必须明确说明它针对那一方面而设计,而不是:与XX牌子比如何如何......因为你连那XX牌子到底为何而设计都未搞清(事实上连做XX线材的也未必知道自己到底为何而设计,所以也根本谈不上设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