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刚才看到刘盛汉的文章, 强调箱子体积大, 有助于高中低的宽松 [复制链接]

1#

回复:刚才看到刘盛汉的文章, 强调箱子体积大, 有助于高中低的宽松

好无聊,又开始讨论箱体了。
你见过大箱体配小单元的吗?
单拿也有大口径单元的,你慢慢玩上去就知道了。(即使口径不大,单元数量增加也是一回事儿)。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刚才看到刘盛汉的文章, 强调箱子体积大, 有助于高中低的宽松

原帖由 西湖肥妹88 于 2008-10-23 13:58:00 发表
好贴。很多人不同意我的A730,我一笑聊之。
好个:选暗不选亮   选厚不选薄   选大不选小  要气势不要精细


其实这些选择条件,基本上符合了现场音乐的特点。

现场没有金属光泽的高音,只有润泽“暗淡”的高音;
现场没有能够数人头的解析力和定位感,只有宽松自然充满活力的音乐气氛。

其实说到底所谓的音乐气氛是怎么从系统里面重播出来的,有人认为这是大口径所谓的“悦耳的失真”,我觉得恰恰相反,小喇叭由于分频有限,单元数量有限,口径有限,根本无法重播现场所具有的信息量和复杂的层次感。

这种差别不一定非要百人交响乐团才能体现出来,我之前说过,只需要小提琴奏鸣曲,两件乐器,就已经有非常明显的差别了。
TOP
3#

回复: 刚才看到刘盛汉的文章, 强调箱子体积大, 有助于高中低的宽松

我建议不管是音乐发烧友,还是音响发烧友,尽可能创造机会多去现场聆听音乐,这会对你建立起正确的听音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算你对交响乐不感冒,对你今后的器材调整也会指明一个方向,而且说不定,你听着听着就喜欢上了。
刘枪手以下这些话,说明了他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有经验的,总结得非常不错。


許多音響迷誤以為高、中、低音域的平衡就是這三個頻段聲音能量一樣多一樣強,這是錯誤的。假若高音域的能量 與低音域一樣強,我們的耳朵早已覺得受不了。唯有低音域的量感最多,才會令人有被聲波舒服包圍按摩的感覺;唯有中頻段量感少於低頻而多於高頻,我們才會有飽滿堅實的感覺,這是中間支撐的骨幹;也唯有高頻段的量感少於低頻段與 中頻段,我們才會有圓順往上延伸的飄逸整體感。

所以,您帶交響樂CD去選音響器材時,如果所聽到的聲音不夠厚實飽滿穩定,底部不夠豐富,那都是違反人類對聲音金字塔型平衡的要求。請注意,有時單薄的聲 音會令人誤以為那是清晰;而厚實飽滿的聲音如果遇上駐波,也可能會有渾濁之感。如何在渾濁與單薄之間取得最佳平衡,那就是我輩音響迷所必須做的調聲工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