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只相信宽松是物理特性使然 [复制链接]

1#

回复: 我只相信宽松是物理特性使然

原帖由 SMERT 于 2008-10-21 21:57:00 发表
发现一个巧合,富盛兄、松香味兄和Ray_ji兄好像都是玩丹拿的  


一个用的是丹拿低端书架箱,一个好像是DIY。

别说是这个级别的丹拿书架,论坛里面用C1的不少吧,哪个真正听过好系统的C1用家敢跳出来说30平米C1足够宽松,没必要用更大的口径?无知者无畏。

富盛兄走的桥比我们走的路都长,支持这个言论,我实在无法理解,只能说每个人对于宽松的理解不同。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我只相信宽松是物理特性使然

原帖由 PULSAR 于 2008-10-22 14:53:00 发表
DYNAUDIO代理这样说可以理解, 人家要做生意. 但是最烦某些没有实践过就信口开河, 高谈阔论, 却一派胡言的人.  


这倒也未必是这个原因,单拿又不是以小喇叭出名的,也有大口径单元啊。
TOP
3#

回复: 我只相信宽松是物理特性使然

原帖由 若飞公子 于 2008-10-22 15:39:00 发表
丹拿大口径专业喇叭在东方电视台二号录音室里就有,何兄有机会可以去欣赏一下  


就是嘛,所以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富胜兄听过这么多好东西,还会玩这种文字游戏,况且包括单拿在内,世界上任何牌子都是东西越贵,声音越好,单元越大,单元数量越多,这根本没有讨论的意义。(小口径阵列单元其实也是变相增加推动空气的单元面积,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大口径。)

宽松虽然没有严格的定义,但是大多数人自然而然会联想到中低频。有人和你说高音宽松,你会不会觉得怪怪的?为什么不说高音延伸好、润泽有厚度,这样是不是容易理解一点?

说到高音的“宽松”,你听过大系统里面重播的小提琴就知道了,小音箱实在太单薄,很多细节、空气感、泛音、水分都没有了。小提琴变成了一根丝,而缺少活灵活现的形体感。

每个大音箱都有小口径高音单元,完全能够达到小音箱对于高频的重播水准,而且加上大多数大音箱都是3分频设计,高音单元承担的工作量实际上比书架箱少,可能工作状态更佳。但是小音箱没有大口径中低单元,同样的活,干的人少,每个人自然会累一点,何谈宽松感。这就是为什么推好了的系统里面(包含环境因素),不考虑品牌各自的特点,大喇叭无论是细腻度、顺态、宽松度、总体听感是全面压倒小音箱,小音箱没有一项可以赢。(同一品牌比较,排除口味因素,举例来说,单拿C4-C2-C1)

我这里不是鼓吹大系统,考虑到实际预算,系统其他因素的匹配,环境限制,有些情况下小音箱能够发出更好的声音,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比如我觉得15平米,可能C1比C2,C4更合适。但是30平米,有条件的话,当然上C4。差老远了,其实这也是废话,价格差老远了!
最后编辑kevinlove 最后编辑于 2008-10-23 15:31:1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