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我只相信宽松是物理特性使然
原帖由 若飞公子 于 2008-10-22 15:39:00 发表 丹拿大口径专业喇叭在东方电视台二号录音室里就有,何兄有机会可以去欣赏一下 |
就是嘛,所以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富胜兄听过这么多好东西,还会玩这种文字游戏,况且包括单拿在内,世界上任何牌子都是东西越贵,声音越好,单元越大,单元数量越多,这根本没有讨论的意义。(小口径阵列单元其实也是变相增加推动空气的单元面积,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大口径。)
宽松虽然没有严格的定义,但是大多数人自然而然会联想到中低频。有人和你说高音宽松,你会不会觉得怪怪的?为什么不说高音延伸好、润泽有厚度,这样是不是容易理解一点?
说到高音的“宽松”,你听过大系统里面重播的小提琴就知道了,小音箱实在太单薄,很多细节、空气感、泛音、水分都没有了。小提琴变成了一根丝,而缺少活灵活现的形体感。
每个大音箱都有小口径高音单元,完全能够达到小音箱对于高频的重播水准,而且加上大多数大音箱都是3分频设计,高音单元承担的工作量实际上比书架箱少,可能工作状态更佳。但是小音箱没有大口径中低单元,同样的活,干的人少,每个人自然会累一点,何谈宽松感。这就是为什么推好了的系统里面(包含环境因素),不考虑品牌各自的特点,大喇叭无论是细腻度、顺态、宽松度、总体听感是全面压倒小音箱,小音箱没有一项可以赢。(同一品牌比较,排除口味因素,举例来说,单拿C4-C2-C1)
我这里不是鼓吹大系统,考虑到实际预算,系统其他因素的匹配,环境限制,有些情况下小音箱能够发出更好的声音,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比如我觉得15平米,可能C1比C2,C4更合适。但是30平米,有条件的话,当然上C4。差老远了,其实这也是废话,价格差老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