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乐评稿 [复制链接]

查看: 18745|回复: 128
1#

少见的好贴子,俺顶!近来这里大都是灌水贴,这是少见的好贴子,俺举双手支持!
俺也发一贴,专业的音乐评论俺不懂,只谈谈个人的一点点微小心得,在这高手如林的小天地里见笑了,不指望能被征上,只希望能抛砖引玉。各位看了不要笑:)

《孽子》:台湾风潮公司出品,是范宗沛为电影《孽子》所创作和演奏的大提琴作品。《孽子》是部描写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的电影。

整张CD充满了一种苦闷和不安的情绪,矛盾剧烈冲突,想突破却只能无力挣扎,让人一听就想起了台湾的泡沫感情剧——从片子的一开始就哭,哭得昏天暗地、泪流成河,哭到片子的结束。不过说实在的这音乐也挺感人的,毕竟是现代的大提琴作品,比起我手中的几张古典大提作品,虽然耐听性差点,但更容易为我等初哥所理解和接受,我就是只听了一曲就被打动了,听售货MM说,她的朋友听得泪流满面。最后一首是男声独白,使我想起了香港M4公司(据说已倒闭)出的《湖》,最后一首也是女声独白,该张CD充满了一种无奈但又潇洒的气息,有点看破红尘的味道,但是比较消极。不过这两张我都挺喜欢的。

更何况,此CD的音质不错,大提质感强烈,大牛筋拉的我骨头都酥了,BASS潜的很深,我的低音单元虽只有6.5寸,却也可感受到一下又一下的冲击。

最后我想说的是:尽管这只能算一种快餐式的音乐,可能无法流芳百世,对于资深音乐家、爱乐者来说,可能会嫌其直露点、肤浅点、世俗点。。。,但对于我等初哥、初姐,或者是音响爱好者们来说,唯有乖乖掏出60大元的份了。剩下的就只有享受了!
分享 转发
TOP
2#

zyh 在 2005-1-7 17:28:50 发表的内容
少见的好贴子,俺顶!近来这里大都是灌水贴,这是少见的好贴子,俺举双手支持!
俺也发一贴,专业的音乐评论俺不懂,只谈谈个人的一点点微小心得,在这高手如林的小天地里见笑了,不指望能被征上,只希望能抛砖引玉。各位看了不要笑:)

《孽子》:台湾风潮公司出品,是范宗沛为电影《孽子》所创作和演奏的大提琴作品。《孽子》是部描写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的电影。

整张CD充满了一种苦闷和不安的情绪,矛盾剧烈冲突,想突破却只能无力挣扎,让人一听就想起了台湾的泡沫感情剧——从片子的一开始就哭,哭得昏天暗地、泪流成河,哭到片子的结束。不过说实在的这音乐也挺感人的,毕竟是现代的大提琴作品,比起我手中的几张古典大提作品,虽然耐听性差点,但更容易为我等初哥所理解和接受,我就是只听了一曲就被打动了,听售货MM说,她的朋友听得泪流满面。最后一首是男声独白,使我想起了香港M4公司(据说已倒闭)出的《湖》,最后一首也是女声独白,该张CD充满了一种无奈但又潇洒的气息,有点看破红尘的味道,但是比较消极。不过这两张我都挺喜欢的。

更何况,此CD的音质不错,大提质感强烈,大牛筋拉的我骨头都酥了,BASS潜的很深,我的低音单元虽只有6.5寸,却也可感受到一下又一下的冲击。

最后我想说的是:尽管这只能算一种快餐式的音乐,可能无法流芳百世,对于资深音乐家、爱乐者来说,可能会嫌其直露点、肤浅点、世俗点。。。,但对于我等初哥、初姐,或者是音响爱好者们来说,唯有乖乖掏出60大元的份了。剩下的就只有享受了!


                 “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依归的孩子们。”-白先勇 “将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剧”-法国书评家 雨果.马尔桑(Hugo Marsan)。“在打破对孽子只是同志题材的想法,抽掉这层令人模糊的纱网之后,我看到的是亲情、友情,还有因为特殊而产生的挣扎压抑的情感!”-范宗沛


[upload=jpg]Upload/2005171940625802.jpg[/upload]
TOP
3#

说到贝多芬交响曲,要先说说指挥大帝卡拉扬,卡氏自50年代以来每隔10多年就重新录制一遍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其中63年版本的被公认为最好。卡氏指挥的贝九,场面大,气势好,速度稍快,很有张力,有种霸气,给人一种紧迫感。录音效果也不错,在HIFI器材上听起来的确有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很是过瘾。可比较了富特文格勒指挥的1955年版本《贝九》,那才叫高。富氏1955年版本是单声道版本,现场录音,录音效果与卡拉杨的相比显得“非常不好”,人声尤其糟糕,甚至出现回声、咳嗽声等杂音,可这一切丝毫不能阻碍它的权威版本地位。富氏对乐曲速度控制得极好,欢乐来临之际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深穹无际的神秘世界,让你在黑暗中苦苦挣扎、追求、摸索,无限憧憬着美好的欢乐。到最后期盼已久的雄浑男声破茧而出,欢乐来临,顿感浑身气脉贲张,心跳加快,热血直往上涌,激动得人快站起来了。反观老卡的版本,速度太快,表达比较浮躁,没有把欢乐完全展现出来。打个比方,有点象现在的商业电影大片,场面壮观,效果刺激,很是轰动,也很卖座,但看后观众得到了什么?除了感官刺激,还是刺激。再说的确切点,老卡就象是斯皮尔伯格,是制造商业大片的高手,他的作品商业味稍浓了点。当然,老卡不失为一代伟大的指挥家,喜欢与否看你的个人喜好了。我还是挺喜欢他的,虽然有了以上偏见。


[upload=jpg]Upload/20051102057449007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1102144512742.jpg[/upload]
TOP
4#

zyh 在 2005-1-10 21:04:58 发表的内容
说到贝多芬交响曲,要先说说指挥大帝卡拉扬,卡氏自50年代以来每隔10多年就重新录制一遍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其中63年版本的被公认为最好。卡氏指挥的贝九,场面大,气势好,速度稍快,很有张力,有种霸气,给人一种紧迫感。录音效果也不错,在HIFI器材上听起来的确有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很是过瘾。可比较了富特文格勒指挥的1955年版本《贝九》,那才叫高。富氏1955年版本是单声道版本,现场录音,录音效果与卡拉杨的相比显得“非常不好”,人声尤其糟糕,甚至出现回声、咳嗽声等杂音,可这一切丝毫不能阻碍它的权威版本地位。富氏对乐曲速度控制得极好,欢乐来临之际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深穹无际的神秘世界,让你在黑暗中苦苦挣扎、追求、摸索,无限憧憬着美好的欢乐。到最后期盼已久的雄浑男声破茧而出,欢乐来临,顿感浑身气脉贲张,心跳加快,热血直往上涌,激动得人快站起来了。反观老卡的版本,速度太快,表达比较浮躁,没有把欢乐完全展现出来。打个比方,有点象现在的商业电影大片,场面壮观,效果刺激,很是轰动,也很卖座,但看后观众得到了什么?除了感官刺激,还是刺激。再说的确切点,老卡就象是斯皮尔伯格,是制造商业大片的高手,他的作品商业味稍浓了点。当然,老卡不失为一代伟大的指挥家,喜欢与否看你的个人喜好了。我还是挺喜欢他的,虽然有了以上偏见。

[upload=jpg]Upload/20051102057449007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1102144512742.jpg[/upload]



换个马甲试试:)

那一段时间,日子过得很平淡,工作没有压力,闲暇时就听听音乐看看书打发时间,一切都像时针机械转动那样的平常无奇。有人说,生活就是简单。可是这简单的生活平淡得没有任何激情,平淡得时间从指缝悄悄滑过都不自知,偶尔想想真有点可怕。因此一直想寻找感动!
朋友是个爱乐者,我常去他那里听音乐聊天。那天晚上,我们聊音乐聊到了指挥大帝卡拉扬。我对卡氏挺喜欢的,我有张卡氏指挥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1963年版本,这是卡氏指挥的贝多芬作品中公认最好的,场面宏大,气势爆棚,速度稍快,很有张力和霸气。录音效果也很好,在HIFI器材上听起来有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很是过瘾。朋友对我的评价不置可否,只是说道:“听贝九你应该先听听福特文格勒指挥的”。我看着唱片介绍,是1955年的单声道现场录音,有点不以为然。没想到一听就把我震住了:富氏对乐曲速度控制得极好,欢乐来临之际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深穹无际的神秘世界,让你在黑暗中苦苦挣扎、追求、摸索,无限憧憬着美好的欢乐的到来,这不正是我追求的吗?我的心也随着乐曲起伏波动。高潮终于来临,期盼已久的雄浑男声破茧而出,欢乐女神降临了,幸福时刻到了,我顿时感觉浑身气脉贲张,心跳加快,热血直往上涌,激动得人快站起来了。
乐曲过后,心情却久久难于平静。卡拉扬版本演奏速度过快,情感表达浮躁,虽然爆棚,但是欢乐气氛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很象现在充斥大街的商业电影大片,场面壮观,效果刺激,也很卖座,但观众看后得到的除了感官刺激,还是刺激。老卡就象是斯皮尔伯格,是制造商业大片的高手,他的作品商业味稍浓了点。而富氏1955年版本虽然是单声道现场录音,录音效果与卡拉杨的相比显得“非常不好”,人声尤其糟糕,甚至出现回声、咳嗽声等杂音,可这一切丝毫不能阻碍它的权威版本地位。
TOP
5#

俺姓社,不姓资:)

看来俺民工一族“小资”不起来:(


晕了,上面红色的那张贝九图片竟然不是卡拉扬的,昨晚没有看仔细。我有张封面与她一样的是卡拉扬的。
最后编辑zyh
TOP
6#

会比富氏更好?应该不可能吧?富氏版本无出其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