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希区柯克《惊魂记》中的贝三 [复制链接]

查看: 4091|回复: 18
1#

应该是假造的唱片。
世上只有Philharmonia Orchestra ,没有Philharmonic Orchestra。

刚巧看到一则电视新闻,或许可以解释电影为何要假造唱片:
一张道具报纸,竟然被人发现持续几十年出现在不同的电影中。而这张报纸就是假造的,据说电影中出现真报纸有可能惹上版权官司。
估计这张唱片也是如此!
最后编辑wangfeng202 最后编辑于 2010-06-12 10:58:27
分享 转发
TOP
2#

看来外国版权保护法强到电影里连一张真唱片都不能出现:万一唱片公司或乐团或指挥家感到不爽,就要惹上麻烦。所以乐团名称也是假造的,唱片牌子估计也是假造的,指挥家当然也是查无其人。
最后编辑wangfeng202 最后编辑于 2010-06-12 11:20:47
TOP
3#

两部电影我都没看过。《惊魂记》里《贝三》音乐有没有出现?

楼上说的使用真实磁带播放音乐的例子,应该是连音乐也同时出现的了,那使用音乐一定是要得到著作权人同意的。也就是说音乐和磁带在这部电影中的使用(这个磁带使用的性质已经等同于道具了),都是得到著作权人许可的。
TOP
4#

当然不是说电影里不能出示真实存在的唱片。不使用其音乐,只出现作为实物的唱片或磁带,应该问题不大。
如果电影制作者出于自我保护,为避免可能发生的纠纷假造一张唱片,这也很正常。那张道具报纸就是一个的例子。
如果电影中需要使用唱片里的音乐,那么一定要得到著作权人许可,或者是唱片过了版权保护期。
楼主展示的《惊魂记》里的这张唱片,乐团和指挥都不存在,当然不是真实的唱片——没有胡说!
TOP
5#

可能还要看唱片在电影里出现时是什么性质:如果主人公进了一家唱片店,镜头中出现橱柜里的唱片,这很正常,未必要征求著作权人许可。
但是唱片如果参加了电影情节,特别是出现了特写镜头,这就有作为道具使用的“嫌疑”。这时如果使用真实的唱片,只要不使用其中的音乐,人家也未必就会追究。
不过凡事总是小心为妙。
呵呵
最后编辑wangfeng202 最后编辑于 2010-06-13 17:38:44
TOP
6#

事情还不那么简单呢!

一家外国图库网站对于摄影师提交的照片,基于版权保护法,要求照片中不得包含以下内容:


任何的LOGO和商标
已经获得专利或着商标的产品设计
艺术品,比如广告招贴、 画廊里的画等
提到名字的文档,屏幕桌面
基于照片的插画
已经有版权标示的
zhengfu和军方财产 如美国国旗,钞票、金鹰标志、总统勋章等
“商标所有”的建筑、美术馆和地标,上传之前要先研究一下图片中建筑的版权保护情况,比如埃菲尔铁塔白天的拍摄是合法的,但晚上就不是!


呵呵
最后编辑wangfeng202 最后编辑于 2010-06-15 08:15:35
TOP
7#

连人的名字都是不能随便用的啊

   在美国有一些州,其中包括加州和纽约州,已经通过有关法律保护个人的出版权利,并限制将公民个人的肖像、名字、声音、签名用作商业性的出版。有些州只规定了保护某些名人在这些方面的权利,但有些州则保护所有公民在这方面的权利。有些州规定,只有在某人去世75年后,才能使用某人的肖像、声音、签名等用作商业用途。
TOP
8#

特意看了一遍《惊魂记》,对这张唱片的出现感到很不爽

不知道希区柯克让这张唱片出现在这里是什么用意。把乐圣的名作和一个精神病人、杀人犯联系在一起,无论哪个乐迷都会感觉不爽。
莫非希区柯克在暗示贝多芬的音乐也是造成男主角精神分裂的原因之一?还是说杀人犯也爱听贝多芬的音乐,是精神分裂的另一种奇怪表现?
要不就是希区柯克对贝多芬很反感,借这个花招跟乐圣开个玩笑?


—— 我想我们已经找到希区柯克不敢用乐团和指挥真名真姓的原因了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