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议听古典音乐的器材(原创) [复制链接]

查看: 16454|回复: 99
1#


一个老帖子,标题叫“我为什么爱买环球唱片”

环球唱片的新录音一般很少那种很“爆棚”的录音,没有刻意将各声道分离,倒是从音场、低频的分寸、声音特点等多种感觉上,我觉得环球的录音最为接近现场。
LP等夸大了乐器的质感,使得声音更显得有“分量”,更好听,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更多是器材的声音,器材味十足。包括水星的很多种唱片,也有这样一种特点。
我听EMI的好多“发烧”录音,比方塞尔的《少年魔角》,十分符合“发烧”的标准,也很好听。这应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我听过的环球的新录音,大都有这种特点,更为接近现场感,可能又是一种新的录音思路,或者和数码的某些特点有关。
很多小公司未能给我这种感觉,而是有相对明显的制作痕迹。
总之我很认可这种选择,所以我成了大路货的支持者。
分享 转发
TOP
2#

当然,我说的是另一个问题了。
TOP
3#

LP也不准确的。说准确,我觉得新的DDD录音是最接近的。
TOP
4#

wolfwei 在 2005-4-3 16:47:13 发表的内容
我的原则:音乐性永远要大于音响性


我也这么想。
很多“爆棚”录音我听不了一分钟。
不过,音响对音乐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我用不同器材放相同唱片,可以影响我对改唱片的音乐的理解。
所以,我困惑过:我们听的是音乐呢,还是器材?看来通过唱片来听音乐,无法忽视器材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让人吃惊和愤怒的。
等等。
所以我在后来谈唱片是总很小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