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八国联军洋鬼子们的音响滚一边去吧!!(实在看不下去了) [复制链接]

查看: 12025|回复: 66
1#

假洋鬼子”扰乱宁波音响市场

曾经从事音响销售8年之久的余先生用四句话概括了目前宁波音响业洋品牌的基本状况:旧机套新衣,试音玩猫腻,国产充进口,骗你手中金。在余先生的陪同下,记者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走访了各大商场和大型的家电卖场以及一些零散的音响专卖店,发现黑色“天籁”正在侵蚀着宁波的音响市场。
  洋货:掀起你的盖头来
  尊宝、B&W、JBL、BOSE……记者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在宁波销售的来自美国、丹麦、英国等欧美知名的音响品牌将近15种。这些进口音响的销售在宁波音响业中占了绝对重要的地位。然而,余先生告诉记者,在市场上的所有进口品牌中,属正宗货的估计还不到20%。其余的80%,要么是彻头彻尾的水货,由“山寨工厂”生产;要么是新瓶装老酒,是改装货;要么就是国内生产,出口贴个牌子,再转内销。
  在某家电大卖场的音响区,记者走进一丹麦著名品牌的音响专卖店。里面的音响从2万元到几千元不等。记者发现,该品牌说明书上的产地有两个,一个是丹麦原产,一个是深圳组装,丹麦原产的标价都在8000元以上,深圳组装的约在四五千元左右。营业员拼命向记者推荐2003年款标价12500元的原装货,“正宗原装的,如果存心想要,可以给你打8折”。可是当记者要求其出示海关税单和原产地证明书时,营业员开始支支吾吾闪烁其辞,不予正面回答。到最后他拿出一本全英文的产品说明书让记者看,说里面写的可以证明该音响就是原装货。
  在另一家电大卖场,记者还发现了一个从英国进口的音响品牌。其中一款2001年出的音响标价4800元,产地写着英国。售货员也是极力推荐,保证是原装,而且也可以给8折。但是,经余先生的一番分析后,营业员开始王顾左右而言他。余先生分析说,4800元的音响,8折后是3840元,扣除10%左右的进场费、10%左右的税,收入也就是3000元左右,再扣除人工、运费、场租等杂费。而且,一般的进口品牌,国内都有代理商,扣除代理费后,即使按照正常的利润计算,也不过1000元左右,折合美元也就是100多,可能吗?
  关键词:螺丝
  余先生告诉记者,如果要单单从外观上来判别音响是否是进口产品,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螺丝。因为进口音响所使用的螺丝都是英制的,形状“米”字型。国内生产的音响螺丝都是公制的也就是十字螺丝。记者也发现,有些所谓的进口音响在螺丝上也下了一定的功夫,但是做出来的螺丝是六角的,尽管和英制螺丝有点相似,但是细看还是能够分出区别。当然,螺丝也不是能百分百地区别进口音响和国产音响。
  “洋惑”:还要欺骗我们的耳朵多久
  冒牌进口音响之所以在市场上能够这么肆无忌惮饕脑蚓褪窍颜叩奶羲狡毡椴桓撸砸糁实挠帕尤狈鹉芰Γ苋菀妆幻曰蟆?br>   据余先生介绍,试音时,商家都爱用一些的士高、摇滚乐和电子音乐,或者用一些所谓的试音碟皇播放一些无缘无故高声压的飞机起降、火箭上天、打玻璃、电闪雷鸣等听不出真正音质好坏的噪音给消费者听,并把音量开大,高低音调大,按下等响度开关,这个时候消费者确实能听到够劲够震撼的声音。更有甚者,在试音的地方铺上厚厚的地毯,地毯底下机关多多;如果消费者在摆放音响的地方发现另有密封的组合柜,里面说不定就有辅助效果音箱。如果经销商再加点超低音,书架音响甚至能出落地音响的效果。而且,一些消费者在购买音响的时候往往只试听几分钟时间,一般质量不过关的音响在十几分钟以内是不会出现失真的,只有在30分钟到一个小时以上各个部件发热时候,才能听出端倪。
  在余先生的指点下,记者在一个拥有70多年的音响品牌专卖店的沙发椅上,平生第一次用耳朵和心细细地“品味”了一下。老板把功放接到一款2004年的标价为7800元的原装新品音响上,正要往里面放的士高音乐的时候,余先生要求老板换一盘蔡琴的音乐,老板有点诧异地看了一眼,马上换了一盘蔡琴的CD。当我们在欣赏的时候,老板还不时凑到我们的耳边,像王婆卖瓜似地吹嘘效果如何如何。可是余先生的一个问题,就让老板无言以对:“这也叫好,你听,蔡琴都变成男声了,中频那么单薄,低频那么虚,高音那么尖,收放不能自如,音都散了。”
  关键词:聆听
  余先生告诉记者,商家试音的时候,小动作很多。消费者听的时候,不但要靠耳朵,还要用心,而且千万不要让商家放劲爆的音乐,最好让他放王菲或蔡琴等歌手的人声音乐。也不要相信商家拿两对音响来对比,因为他们可以把好的音响音质调得很差,把坏的音响通过各种辅助设备调好。消费者如果不很懂音响,在试音的时候,最好有懂行的人士陪同。
  洋祸:当暴利成为行业习惯
  你可能在一部分时间里欺骗一部分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但这些所谓的进口音响却正在试图欺骗所有消费者,这对于一个年出货值超过300亿元、仍有着不低于30%的年增幅可能的行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
  “其实,国内市场的音响,无论打的是哪个国家的品牌,99%都是在国内生产的。”余先生告诉记者,无论牌子多响、历史多久的音响品牌,其产品基本上都是在国内OEM生产的,有的连产品设计都是从代工企业那里一块儿购买的。然而,这样的“秘密”只有在消费者那里才成其为“秘密”———没有厂家会去主动捅破这层窗户纸。因为他们相信,如果老百姓认为自己买到手的就是美国货、日本货、丹麦货,就会更愿意慷慨解囊。
  余先生告诉记者,在一些家电大卖场的音响区,看似统一经营和布置,实际上却是承包给企业或个人经营的,借助卖场的品牌幌子,自然更易让消费者轻信。“音响销售商的任何手段,都离不开‘欺、诈、骗’的核心。”余先生说,“在信息极端不对称的音响市场,不同来源的音响产品,针对不同的购买者,销售商获取的利润各有不同,有的黑心销售商利润甚至高达150%至300%。”
  据一些经销商透露,国产的双解码AV功放,零售价在1000元左右,但如果打上洋品牌的话,其零售价最起码不会低于2000元;而音响就更为离谱,相同的产品,打国产牌子和洋牌子其差价可达3000元—5000元,而且音响的本身技术门槛低。卖音响其实就是卖木板、金属、二极管和喇叭,懂点电子技术都能上手。
  关键词:规范
  余先生告诉记者,据业内人士的乐观估计,到2008年,中国音响业仍将会处在上升的通道,并将保持不低于30%的年增幅。然而,小企业不惜以低劣元器件降低成本,品牌企业宁愿花巨资包装企业,也不愿多花力气提高产品质量。经销商为牟暴利“狸猫换太子”的做法,使中国音响行业的“沉苛”已成积重难返之势。好的音响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还代表了一种思想,一种追求高尚生活的沟通方式。让我们自由享受生活的个性,回归大自然的天性,作为一个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和高额利润的行业,中国音响业必须开始规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