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温度 [复制链接]

1#

上山砍柴 在 2006-1-25 15:02:20 发表的内容
周围的人渐渐了解我的生活习惯,于是渐渐有人叫我“发烧友”,我不认同这说法。
“发烧友”三字是中性的,说的是一种相对狂热的状态,我觉得的所有生活基本上只是一种正常范畴里面的,没有狂热的迹象。买唱片就如早餐没了就去超级市场买点牛奶,冬天来了去买几件厚衣服,想读书就去买几本书一样,属于正常需要。为什么买书、买牛奶、买衣服就不是发烧,买唱片就应该叫发烧了呢?所以这是对唱片的歧视。我坚决不同意。
如果光从数字来看,我似乎是有点烧。比如,30来个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版本,贝小鞋、巴赫大无、小无也将近各20个,这不是发烧是什么?一两个不也听了吗?顶多3-5个也可以了。我的解释是,听音乐有时候多少有点像写文章,找更多的资料有更大的说服力,多买几个版本,就是多找点资料了。为什么写文章多找资料就不是发烧,多买几个版本就是发烧了?买版本,多少也包含着求知欲。学生拼命学习是正常,为什么买版本就发烧了?所以,此论也不通。
再如,花了XXX元买唱片,不是发烧是什么?那么,买豪宅,一次上百万,就没人说他发烧?就不是发烧,我买点唱片,就发烧了?显然不是。
我住在深圳,我可以去广州听阿什肯纳齐、明茨、穆特,但是不会跑到上海看他们——去看老婆倒有可能;在买不到票的情况下,我可以去香港布雷根排练,但是不会在约书亚-贝尔的音乐会后,接着在音乐厅绕来绕去几百米的长队等签名。我排了阿什肯纳齐的队,因为我前面只要3个人;如果前面有几十人,我将扭头就走。
我偶尔也买点昂贵的唱片,目的是作为资料或者样版。我不太关心谁在听什么,只关心自己这下想听什么?
如果我有报纸版田园,1000元不卖,如果我没有报纸版田园,500元不买;如果我有老版大卫贝小鞋,500元不买,如果我没有老版大卫贝小鞋,200元不买。如果说唱片能怀旧的话,那么它之所以能怀旧,是因为它跟了我好久,而不是它历史悠久——因为它的其他悠久和我无关。
自己买的唱片,和自己集的邮票一样,有一定的经历在里面。记得刚刚毕业时候,古典听得少,倒听起胡里奥和欧美民谣来了。所以,后来听到这些音乐,总能回忆起从前的那段时光,回忆起刚走出校门的那种踌躇满志和迷茫。这是怀旧。我轻易不去听这音乐,因为我害怕破坏这份美好。
总之,我很平常地生活着。只不过是我关心的东西可能与大多数同事、朋友不同,仅此而已。
不是刻意去回避“发烧”一词,只是觉得自己不属于。

其他朋友,你们的温度又如何?



老财你错了两个字:“贝小鞋”的鞋,“500元不买”的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